日本东方新报: 鸿夏恋,夏普放鸽子、郭董很生气

瞪谁谁怀孕

普通会员
2018-02-27
1,469
0
0
[i=s] 本帖最后由 瞪谁谁怀孕 于 2012-9-10 22:10 编辑 [/i]

夏普:只要鸿海入股、不希插手经营
鸿海:不只入股、还要掌权

[backcolor=white]今年3月27日,鸿海和日本夏普同时发表签订协议,加强双方事业关系。鸿海与集团旗下子公司投资669亿日元、取得夏普9.871%股权,成为最大股东;另外,鸿海总裁郭台铭个人还出资660亿日元,收购夏普在大阪堺市的液晶面板工厂46.48%股份。
  夏普因电视机生产事业低迷,本年度业绩面临空前亏损。夏普现任奥田社长在当时东京的记者会上表示,希望与鸿海分工合作,发挥双方优势,创造全球垂直统合模式,快速推出商品抢攻市场。鸿海方面则表示,夏普为全球知名品牌,具有优异技术,鸿海与其合作是一加一等于二扩大至无限大的结合。
  法人称,夏普为日本面板龙头大厂,向来自诩其液晶面板技术为世界第一的水准,专利布局是领先全球,但因面板产业景气波动甚大,加上台湾和韩国的强大竞争力,夏普前二季面板事业利润遭压缩,2011年出现巨额亏损,达到夏普成立以来最高的2900亿日元,并宣布旗下10代厂减产50%,显示日本电视面板产业面临极大困境。
  据了解,鸿海集团与夏普策略结盟,主要是去年鸿海集团旗下奇美电结盟夏普的合作渊源。双方除技术上合作,奇美电也协助夏普进行系统组装等,力抗乐金显示器、三星两大“韩流”。双方在经过9个多月的相互合作后,决定进一步联盟。
  不过,这场投资案也因为夏普的不断亏损出现戏剧性变化。夏普在8月初宣布今年严重亏损后,隔日股价重挫近三成,自鸿海入股后,夏普股价跌幅更高达65%。原先一直声称“只在意价值、不在乎股价”的董事长郭台铭也急了,经与日方协商后,双方同意鸿海入股夏普价格将重新议价。
  鸿海8月3日公告,将不用履行3月27日以每股550日元投资夏普的协议。 8月底,郭台铭随“台日产业合作访问团”访日,本来预定和夏普奥田社长一起发表“鸿海入股夏普条件”共同声明,但郭台铭却临时搭上私人飞机飞回台湾。虽然郭董称,是因对台日媒体失望而缺席,但据传,真正原因是奥田社长2度放郭董鸽子,让他气炸走人。奥田惊觉情势不妙,欲修补双方关系,还表示要到台北拜会郭台铭;郭董则认为,不只入股、还要介入经营才能双赢,但奥田目前态度是,只要鸿海入股,不希望插手经营。

以669亿成夏普最大股东

  鸿海集团和日本夏普(SHARP)公司3月27日签订协议,鸿海董事长郭台铭宣布,富士康科技集团和夏普签订协议,将加强双方事业关系,在这项协议中,双方将在有潜力的领城合作联盟,而且相互投资;根据鸿海、鸿准所发布的重大讯息,集团包括鸿海及子公司英属盖曼群岛Foxconn、鸿准及子公司Q-Run Holdings Limited,以每股550日元买进夏普普通股1.2亿股,合计持股达9.871%,交易金额达669.05亿日元,成为夏普最大股东。
  鸿海在当日发出新闻稿指出,在双方的优势上,拥有世界知名品牌与一流技术开发能力的夏普,与以对机光电技术及精密制造能力具有强大垂直整合能力的鸿海集团紧密合作,不但可灵活运用彼此的强势,更可为双方成长机会,达到有效的互补竞争力。
  鸿海认为,两个集团的全球联盟,将在技术、成本竞争力、效率、弹性、品质及客户服务的全方位合作,加强关键能力,并在全世界任何的消费产品制造上赢得成功。鸿海强调,夏普集团与富士康集团的深度结盟必可发挥创造出其最大竞争优势,达成与鸿海集团共生共荣的双赢策略。
  除了日本夏普召开记者会宣布之外,鸿海、鸿准也在当日发布重大讯息公告取得夏普股权,鸿海指出,以每单位550日元买进夏普(Sharp Corporation)普通股5000万股,交易总金额达275亿日元,持股比4.057%。鸿海代子公司英属盖曼群岛Foxconn(Far East)Ltd.公告取得日本上市公司夏普股权,买进3114.3万股,交易总金额171.28亿日元,持股比2.527%。
  鸿准公告指出,以每单位550日元买进夏普普通股802.9万股,交易总金额44.15亿日元,持股比0.652%。鸿准代子公司Q-Run Holdings Limited(Cayman Islands)公告,取得夏普股权,买进3247.7万股,交易总金额178.62亿日元,持股比2.635%。

鸿海+夏普+苹果三强联盟抗三星

  不过,夏普因LCD事业不断赔钱,股价持续崩跌。尽管如此,郭台铭仍希望取得夏普先进技术,以便向鸿海大客户“苹果”供应零件。
  6月18日的鸿海股东会上,有股东担心夏普股价下跌会对鸿海产生影响。郭台铭就表示,夏普股价下跌只是帐面损失,不是价值损失,夏普有价值,值得鸿海与他个人投资。
  郭台铭说,投资夏普有两种方式,他个人出钱投资位于大阪堺市的10代厂,这是一个好投资,计画3年内在台上市,与夏普股分分配约一半一半。郭台铭透露,美系玻璃大厂康宁(Corning)已和他签订供应协议。
  郭台铭认为,投资堺10代厂,对于未来数位家庭应用和苹果iTV需求大尺寸面板,绝对有帮助;但考量到鸿海股东们对于投资夏普是否影响股价有所疑问,他采取个人投资方式。他还说,还好他抢先一步投资堺10代厂,否则就被韩国对手拿下;投资堺10代厂,就有能力和韩国竞争对手对打。
  另外,鸿海集团投资夏普本社部分,郭台铭表示,日本有很好技术,双方携手未来共创新局,夏普有夏普的价值,目前股价下跌,是大环境不好。他说,鸿海与夏普合作,百分百一定会成功,双方将携手扩大全球制造、通路和品牌影响力,夏普目前的股价损失只是帐面损失,不是价值损失。
  郭台铭说,鸿海夏普合作是两强结合,双方平等、分工明确,智慧财产权部分,鸿海需要相关技术授权,也向夏普花钱买,鸿海与百年公司合作,没有谁占谁便宜。
  郭台铭认为,台日携手迈向全世界,是一个新战略,台湾和日本渊源相当深,台湾和日本距离近,拥有相同文化和海岛经济与地震经验,双方可互补。他还提到,台日双方可共同开发钓鱼台油田,不应用政治眼光看钓鱼台,可用经济眼光看钓鱼台。

夏普股价重挫鸿海重议入股价

  8月初,自由时报报导,鸿海投资日本夏普案出现戏剧性变化,夏普在8月2日宣布今年将出现2500亿日元严重亏损,使得隔日股价重挫近三成,连带拖累鸿海集团股票,经协商后,双方同意鸿海入股夏普价格将重新议价。
  鸿海3月27日宣布,以每股550日元投资夏普近10%股权,台日企业合作一度传为市场美谈。但随着夏普股价持续破底,第二季合并净损达1384亿日元,远高于去年同期净损492亿日元,并宣布将裁员五千人,冲击8月3日股价,盘中打入跌停板187日元、股价惊见一字头,单日股价重挫29%;自鸿海入股后,夏普股价累计跌幅高达65%。
  夏普市值瞬间缩减三分之一,鸿海集团在认列投资损失下,将吃掉第二、三季获利,股价跟着爆量重挫。原先一直声称“只在意价值、不在乎股价”的郭台铭也急了,并亲自飞来日本与夏普商谈,双方同意重议鸿海入股价格。
  鸿海8月3日公告,将不用履行3月27日以每股550日元投资夏普的协议。鸿海发言人邢治平表示,近期夏普股价剧烈波动,夏普同意鸿海无需依3月27日的认股协议履行其认股义务,但夏普仍将授予鸿海相同比例的认股权利,双方合作项目仍持续进行,未来将各自依法定程序由董事会通过增资、认股相关事宜。

郭台铭表态介入夏普经营
[/backcolor]
[backcolor=white]
  除了重新议价的问题,鸿海希望参与生产、介入经营,而夏普担心技术外流,也是影响这场鸿夏恋尚未取得共识的因素。
  中国时报引用日本《朝日新闻》报导指出,鸿海集团向夏普提出的出资条件中,包括希望参与手机用的中小型液晶面板的生产。夏普拥有生产中小型液晶面板的高技术,也是今后收益的重心,因此担心技术外流,故此一要求可能成为出资谈判的阻碍。
  报导指出,鸿海与夏普目前正在商议有关调降股价等出资条件,同时也考虑扩大事业合作,如鸿海协助夏普销售日本三重县龟山厂生产的中小型液晶面板。报导引述相关人士的发言指出,鸿海不仅强烈要求欲协助销售,还要求从设计、生产阶段开始参与。由担忧技术外流的夏普可能难答应此条件,若这一点是双方重新协议的出资条件,那么达成协议的时间恐将延迟。
  另外,中央社则报导,郭台铭称夏普的问题不在于资金,而是需要找到一个可以与夏普共创未来、可扭转经营困境的合作伙伴。他强调,如果钱是万灵丹,现在就可以依每股550日元汇钱给夏普,“但如果只是资本投资,我要它干什么?”他表示,“我不是创投公司,如果只有资本投资,夏普直接找银行团、投资公司就好了,不需要鸿海。”
  9月4日的相关报导指出,郭台铭表示他一心一意想协助夏普经营,且日本媒体认为夏普经营正面临资金调度逼迫、核心业务巨额赤字、与救世主不和谐声音的三大危机。郭台铭指出,夏普需要合作伙伴协助夏普作竞争力成本管控和全球布局,而鸿海就是这样的策略合作伙伴。郭台铭说,鸿海不会只单纯资本投资夏普,要介入经营就是希望双方都能够成功,他认为,公司管理应该由日本年轻世代接班。郭台铭强调,鸿海与夏普要1加1大于2,“加”指的是进入经营。
  郭台铭指出,从7月1日开始介入经营夏普堺10代厂后,把夏普最大的包袱进行成本管控等措施,目前稼动率已经提升1倍,他认为,夏普要找到可以共创未来,扭转困境,并可协助进行有竞争力的成本管控、全球布局的公司来合作,鸿海与策略伙伴可以协助夏普经营改善,同时进一步解决夏普核心业务的赤字问题,这样就可以解决银行资金调度的逼迫问题。他还说相信只要能介入夏普经营,夏普未来股价甚至有机会上看2000日元。

夏普社长称双方有歧见
[/backcolor]
[backcolor=white]  [/backcolor][backcolor=white] 面对鸿夏恋迟迟未达成最后协议,夏普社长奥田隆司接受日本媒体访问时指出,鸿海入股一事,夏普想尽早达成资本合作,但鸿海想进一步介入事业面经营,因为仍有岐见,所以还在商谈中。
  9月5日出刊的《今周刊》819期,取得《东洋经济周刊》在郭台铭飞离日本的第2天,9月1日专访夏普社长奥田隆司全文,探讨鸿海、夏普谈判触礁的谜团。
奥田隆司在回答《东洋经济周刊》问及双方还不断进行交涉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时表示,3月27日,夏普和鸿海签了策略合作契约,合作内容主要有两大项。首先是SDP(夏普十代线工厂),或者是说将大尺寸面板事业,从(夏普)本体中切割出去,这个部分的投资交易,已经完成;另一项就是鸿海对夏普总公司的投资。
  奥田说,舆论认为,资本合作要尽快完成,“我们也希望如此”。不过,郭台铭更关心的是,业务上的乘数效果(指鸿海入股夏普后,能产生多方合作效益,而不仅是单纯的资本合作);也就是在双方合作之后,夏普事业如何变得更好?能否带动夏普股价上涨?再来谈资金投入夏普总公司的事。他说“但我们希望能先就资本合作,双方出发点不同。”
  奥田在访谈中表示,不管是先合作、再出资,或是夏普希望的资本合作。这不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而是不一起做不行。
  对于8月30日原订的会谈取消一事,奥田称,“郭董事长前一天很晚才到大阪,原定30日早上9点开始会谈,但他连络我们说没办法从(投宿的)市丽嘉皇家饭店出去。”
  被问到是否因为双方在合作方式的歧见,使得30日开会无法达成协议?他回答:“由于下午鸿海举行的记者会临时喊卡,让鸿海副总裁戴正吴为了解决这件事非常忙,没办法再参加下一个会议。”
  对于郭台铭突然回台湾的消息,他称“听说他因为行程的关系,不得不回国,我很意外,想说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但在连络鸿海表示希望与副总裁戴正吴开会后,得到的回应却是“没办法。”
  他称,鸿海那边好像被日本媒体的狂热吓到了,郭台铭虽然是台湾知名的企业人士,但到了日本却像明星一样,媒体每天报导他的消息,而且都问他相同的问题。他指出戴正吴就曾引述郭台铭的话对他说“郭台铭想讲的话内容范围很大,为什么只被聚焦在一个点上?”
  奥田社长表示,和郭台铭开过几次视讯会议,但奥田就任社长后,没有直接碰过面,主要是因为两人行程都凑不在一起。
  8月底郭台铭来日本,他们曾说好关于媒体报导要遵守“绅士协定”,并希望双方能发表联合声明。
  奥田表示,夏普主动提议不必采用每股550日元的价格收购。“我原本打算在整体合作的架构下,先提出有关出资的股票(指鸿海投资夏普9.98%股权)收购金额,但因时间不够,所以,双方的谈判没有进展。至少夏普先提出了这个条件,希望在这样的架构之下,能够继续谈下去。”
  被问到是否与郭董沟通不良时,奥田社长没有直接否认,并说希望在近期内能与郭台铭再会谈,“只是这次在日本引起这么大的骚动,所以应不会在日本谈了。”
  被问到为何不趁8月底郭台铭来日时直接到下榻饭店找他,或在堺市欢迎台湾参访团时,奥田称,“主要这次到访的是由日本与台湾经济团体主办的参访团,所以,我们认为夏普不应该出现在这样的场合。既然有这样的意见,或许我们也应该参考,只是我不确定这样做好不好。”
  对于郭台铭突然回国的消息,奥田则称“我不会失望,只想设法继续谈判。”
  而另一方面,《商业周刊》则称,郭台铭缺席8月30日的记者会,让台、日与国际110位媒体记者大感错愕与愤怒,其背后其实有着真正目的。
  郭台铭了解夏普正面临困境,巧妙运用台湾前副总统萧万长、110位台日媒体、银行团、投资人的压力,终于让奥田低头,宣布将来台与鸿海会面。最后,甚至连日媒都对夏普喊话,要“搞清楚自己的分量”,不要给鸿海破局甚至缩减合作的借口。
  结果,郭台铭只靠3天的日本参访安排,就逼着夏普从高姿态的“被追求者”,转变成主动上门求和的“倒追者”。

鸿夏合作影响台日产业30年

  对于这场台日产业合作受到注目,台湾宏碁创办人施振荣称,鸿海入股夏普是一个重要指标案,因这将影响台日未来30年的合作机会。如果能够取得双赢局面,未来十年会有很好发展,也将发挥示范作用,对全球产业的影响最长达30年。
不过,“鸿夏恋”所面临的台日文化差异、日本企业的保守及爱面子,又担心技术外流等问题,使得这场恋情风波不断。
  今日新闻网评论指出, 鸿夏恋受到台日媒体关注,8月30日鸿海董事长郭台铭未出席在夏普堺工厂的记者会直接飞回台湾之后,面临强烈资金压力的夏普开始积极在日本媒体上放出消息。
  夏普社长奥田隆司的说法几乎每天都有,从愿意来台与郭台铭洽谈,到夏普希望资本投资与鸿海的期望不同,甚至是解释8月30日并未与郭台铭在大阪会面的过程等。同时间,夏普股价仍然不断大跌,从台日媒体的报导中可以知道,鸿夏恋谈到一个阶段卡住的关键就在于,鸿海坚持要介入经营,不仅是单纯的投资,而是要参与业务、生产等各方面的经营管理;但是,夏普就是缺钱又爱面子, 直只想要鸿海资本投资,担心如果鸿海参与经营,会造成技术外流等。
  台湾法人认为,鸿海入股夏普,有助鸿海集团取得行动装置(iPhone)和电视(iTV)所需的面板技术、同时可解决夏普的亏损问题,法人更预期,未来苹果将可减少购买韩国的零组件,且提升iPad中小尺寸IZGO面板与iPhone5的in-cell面板产能利用率和良率。
  9月6日,日本再传出夏普拿总社和龟山工厂的土地与建筑抵押向银行贷款1500亿日元,媒体称这在日本是属于非常特殊的例子。
  报导指出,夏普以位于大阪市的总公司与三重县龟山工厂的土地建筑当作抵押,向银行追加融资1500亿日元,大型电机厂商拿总社与主力工厂向银行借贷是非常罕见的案例。夏普预计9月中可以获得银行的追加融资,两大债权往来银行表示“没有新的可以抵押的东西,如果还要融资,必须要提出让公司转亏为盈的事业计画”。条件之一就是“郭台铭要投资夏普总社,且明年3月前资金要到位。”
  也就是说,如果夏普与鸿海的合作交涉不尽早获得解决,对于这些资金筹措可能都会产生影响。报导指出,夏普在东京股市的股价8月中旬跌到今年最低的164日元,在9月初郭台铭表示一定要参与夏普的经营后,连续两天看涨,5日收盘价与4日一样,都维持在209日元。以目前的谈判筹码来说,法人认为相对是对鸿海较有利,鸿海投资夏普的帐面损失也已在7月回冲,底线可以延到明年3月底前,反观夏普则是有时间压力,希望在尽快敲定,近日双方在媒体上你来我往的,透过媒体透露争议的关键。但是,鸿海一直强调,投资夏普一定要成功,近日可以发现,鸿海的发言管道,不再针对日媒的报导回应,开始低调的封口应对,就是希望双方可以坐下来好好的谈。
  经济日报评论则指出,这样看似台日双赢的结合,却一波三折,但背后所代表的也可能正是台日产业合作的瓶颈。第一个瓶颈,是日厂的面子问题。日本资通讯产业今天的困局,很多是因其不能忘却过去技术领先的风光,而无法即时回应市场及需求的变化所造成。而今天竟要让跟随在后的羊群给领头羊指点迷津,情何以堪。
  第二个瓶颈,在于双边信任感不足。从夏普的观点,鸿海参与经营,并开放中小尺寸面板的先进技术与鸿海分享,非但有祖传秘方外流的风险,更会让对公司没有感情的外人,一探这个近80年老店的究竟。对向来封闭的日本产业而言,无疑是令人不安的举动。
  以上这几个障碍,恐怕是普遍存在于台日合作关系的问题。面对失落的20年,以及各国兴起的挑战,日本产业的心态已经开始松动,但其仍然是一个注重程序及外在形式的民族,因此产业合作除了利基外,还必须在不失面子,又维持外在形式的尊严的情况下进行。而这种与日本互动只能意会的理解,挠是台湾的优势及长处。简言之,产业实力必须结合对日本文化的细致掌握,才是台日产业合作更上一层楼的关键。[/backcolor]
[backcolor=rgb(220, 220, 220)]a3d35d28gc94e29da846b&690.jpg[/backcolor]

[backcolor=white]鸿海董事长郭台铭8月27日抵达东京,出现在“台日产业合作访问团”的记者会,他看到媒体锁定自己,直说不希望模糊了焦点。[/backcolor]


[backcolor=rgb(220, 220, 220)]a3d35d28gc94e2a8f8e99&690.jpg[/backcolor]
[backcolor=rgb(220, 220, 220)]日本媒体亦相当关注鸿夏恋发展。[/backcolor]


[backcolor=rgb(220, 220, 220)]a3d35d28gc94e2b439e82&690.jpg[/backcolor]
[backcolor=white]8月30日郭台铭临时缺席记者会,台日110位媒体记者大感错愕。

─────────────────────────────────

链接1:鸿海郭台铭为何要买夏普

  鸿海集团入股夏普(SHARP),被媒体解释为是向全球宣示,开启台、日龙头联手抗韩,并迎向全球。
  联合报报导,此项合作不仅代表台湾代工业的价值是值得肯定,而且是日本在极欲走出困境下,首次大开大门。更代表台湾的鸿海、日本的夏普(SHARP)与美国苹果(Apple)形成强大的联盟阵线。
  鸿海集团成为日本夏普的大股东,日本媒体分析指出,这项合作案的最大关键,来自于韩国三星的强大竞争。夏普缺钱缺市场,鸿海有钱要材料,这就注定这是一个一见钟情的世纪婚约。
  鸿海是是全球代工最大制造大厂,有全球供应链的能力,是全球制造上下垂直整合的代表;夏普拥有世界知名品牌与一流技术开发能力。但是,最重要的是鸿海与夏普结盟,可直接满足苹果Apple供应链的上下游整合,目前Apple已占45%营收,若将夏普纳入联盟强势伙伴,内化成台、日深度垂直整合的一环。
  因为,Apple使用当红主流技术,刚好是夏普的广视角(IPS)。除此之外,夏普还有低温多晶矽(LTPS)、金属氧化物半导体(IGZO)技术,更是堪称是未来两大主流技术。
  除了技术之外,鸿海更积极正为苹果Apple下一个明星产品-iTV 准备。据了解,Apple的iTV将在今年推出,夏普十代线生产40、60、70超大尺寸面板,目前除了三星之外,恐难有这样尺寸与产能符合鸿海的需求。以今年鸿海1000万台的LCD TV出货量,鸿海若要再吃下Apple订单,势必要增加产能,而夏普有技术、有产能更是唯一符合其规格者。
  除此之外,夏普还有品牌优势,而鸿海则有全球最佳的制造能力,以及全球运筹的供应链能力,有助鸿海回头接收索尼Sony、Panasonic外,并有利于协助夏普建立出海口,夏普得到了资金的挹注及快速的制造能力,行销全球,突破困境。
  在世界半导体市场日益艰难的背景下,夏普与鸿海的这种市场型合作,不但解决这两家公司的问题,并为台日产业合作寻找到一条新的出路。

链接2:鸿海科技集团
  
  台湾第一大企业鸿海科技集团以富士康科技集团(Foxconn Technology Group)的名称在台湾以外的国家发展,是专业从事电脑、通讯、消费电子、数位内容、汽车零组件、通路等6C产业的高新科技企业。
  创办人郭台铭于1974年利用母亲标会得来的10万元新台币,在台北成立“鸿海塑胶企业有限公司”,成立之初员工仅有10人,主要业务为制造黑白电视机的旋钮。1981年鸿海成功开发连接器产品,由此转型生产个人电脑连接器。1982年公司改名《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额达到新台币1600万元。1985年成立美国分公司。
  1990年代个人电脑及网际网路市场迅速成长,鸿海借此机会快速发展,至2000年鸿海市值突破新台币1000亿元。
  之后郭台铭积极透过扩大服务项目的垂直整合的完整性成长企业规模,在每年增加2000亿元以上的高速成长下,2005年鸿海集团总营业额突破新台币兆元,超越新加坡的伟创力(Flextronic)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代工厂。之后持续倍增,2010年底仅鸿海公司单一公司营业额就破美元千亿,挤身全球前五十大企业之列。

郭台铭

  鸿海创办人。1950年10月8日出生于台北县板桥市,1971年进入台湾复兴航运公司,1974年成立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生产黑白电视机的旋钮。1985年创立富士康品牌。
  1988年,在深圳开办只有100多人的工厂,之后发展成为富士康龙华基地,至2007年底,富士康在全中国相对成熟的基地已超过13个。2010美国《Forbes》全球亿万富翁排行榜上位列第136名。2002年入选美国《商业周刊》评选的亚洲之星。根据《Forbes》2012年5月最新公布的信息,郭台铭以48亿美元的身价,在2012年台湾富豪排行榜中位居第四。[/backcolor]

 
H

hbf2171

游客
投资669亿日元、取得夏普9.871%股权
{:95_389:}
百分之九点八七一的股权。哈哈哈哈。
 

p030920

手机玩家
2009-09-17
506
0
16
郭董算的太精.想投资那么点.就利用夏普赚钱还要控制夏普.
 

我是四川人

普通会员
2003-08-06
1,419
3
38
已经很不少了 尤其是这种雪中送炭的 一些企业很多时候就是因为资金链断裂而死掉的 很多时候就差那一点点钱
 

F-02A

普通会员
2009-04-05
3,140
0
0
“因为,Apple使用当红主流技术,刚好是夏普的广视角(IPS)······”

说LZ写完之后木有检查吗 IPS啥时候成夏普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