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Tahoma, Verdana, Arial] [/font][color=#02e5b][font=Tahoma, Verdana, Arial]【日经BP社报道】[/font][/color][font=Tahoma, Verdana, Arial]夏普的TFT(薄膜晶体管)液晶业务一直推动着该公司的业绩扩大。而为其打下基础的契机,是1980年代末始于天理工厂(奈良县天理市)的一个项目。 [/font]
[font=Tahoma, Verdana, Arial] 项目最初启动时,成员约100人,分别来自基础研究、太阳能电池、计算器用单色液晶3个部门,大部分成员在这个项目中的工作都是研究如何确立液晶制造工艺。 [/font]
[font=Tahoma, Verdana, Arial] 这个项目是夏普横跨部门招募成员、短期完成业务化的“紧项(紧急项目制度)”之一。凭借这个传统,夏普孕育出了数不胜数的新业务,但长期从事液晶业务的某位夏普OB指出,“天理工厂的这个项目其实也是导致夏普偏重液晶的根源”。这是因为原来身为液晶制造技术人员的成员后来多晋升高管,参与到了夏普整体的经营之中。具体来说,统管项目的鹫塚谏升任副社长,原来分别是课长和主任的中武成夫升任副社长、片山干雄升任社长(现会长),水岛繁光升任了副社长。 [/font]
[font=Tahoma, Verdana, Arial]
[/font]
[font=Tahoma, Verdana, Arial] 除此之外,有些成员后来还成为了执行董事。回顾当时的情景,前面提到的夏普OB说:“TFT液晶业务虽然收获了成功,但就组织而言,区区100位成员中竟然诞生了如此之多的高管,情况实属异常。”[/font]
[font=Tahoma, Verdana, Arial] “液晶派”担任经营高管之后,积极投资液晶业务逐渐成为了既定路线。成立天理工厂后,该公司又马不停蹄地建设了多气工厂(三重县多气町,3条生产线)、龟山工厂(三重县龟山市,2条生产线)和堺工厂(堺市,1条生产线)。投入约4300亿日元的巨额资金建设的堺工厂于2009年开工投产,因为刚好处于雷曼危机之后,所以招致了今天的经营低迷。 [/font]
[font=Tahoma, Verdana, Arial] 对于制造技术人员来说,“建厂是最有成就感的工作。‘经营等同于建设液晶工厂’变成了理所当然的思路”(前面提到的夏普OB)。为了重建经营,夏普正准备摆脱液晶、开拓新的业务,与此同时,组织体制也需要摆脱液晶派。 [/font]
[font=Tahoma, Verdana, Arial]
[/font]
[font=Tahoma, Verdana, Arial]
[/font]
[font=Tahoma, Verdana, Arial]夏普现在陷入经营危机之中,这也是过剩投资造成的过剩设备等引发的现金流危机。笔者觉得,夏普要想生存下去,在目前局面下,需要采取大胆割舍液晶面板业务的战略。 [/font]
[font=Tahoma, Verdana, Arial] 割舍的意思就是说,象分割堺工厂、与鸿海精密工业集团共同经营一样,对龟山工厂也需要下相同的处方。因为从资产负债表中删除堺工厂之后,夏普的财务负担得到了减轻。 [/font]
[font=Tahoma, Verdana, Arial]
[/font]
从利用液晶屏的公司变成被用于液晶屏的公司
[font=Tahoma, Verdana, Arial] 估计有很多读者都觉得夏普是“生产液晶屏的公司”和“生产平板电视‘AQUOS’的公司”。的确,从片山干雄会长担任社长的2007年前后开始,这样的印象越来越强烈。但笔者一直以来都认为夏普是一家“擅长利用液晶屏的公司”,能把液晶屏很好地结合到自身产品之中去。最早是计算器。这种有着“菜店计算机”之称的商品是由夏普率先使用液晶屏并推向市场。曾经风靡一时的便携信息终端“ZAURUS”的显示装置也使用了液晶屏。 [/font]
[font=Tahoma, Verdana, Arial] 说夏普制造的液晶屏是使电视机从显象管过渡到平板产品的大功臣也毫不为过。夏普的优势,在于其拥有使用液晶屏制造有趣商品的DNA。最先开发并且推出拍照手机的也是夏普,该公司把自己生产的液晶屏与被称为“电子眼”的CMOS组合到了一起。 [/font]
[font=Tahoma, Verdana, Arial] 夏普拥有名为“紧急项目制度”的机制,也就是为了实现在1年到1年半的时间内开发战略性商品、尽快投放市场的跨部门团队。这样的团队始于1977年,在夏普被称为“紧急小组”,其成员的员工证上有附上一枚带有“紧”字标志的特别的金色徽章。“液晶Viewcam”、“ZAURUS”、“大型高清液晶电视”、“除菌离子空气净化器”等畅销商品都出自这个紧急小组。 [/font]
[font=Tahoma, Verdana, Arial] 通常来说,紧急小组由10人到几十人组成,是由社长直接领导的组织,能够打破业务本部的限制,聚集不同领域的人才。通过融合各种技术和创意,不断推出新商品。总部提供经费也是紧急小组的特点之一。忙于日常工作,必须在财年内出成果的业务本部一般只顾确保任务完成。如果跨多个业务本部,围绕“开发费应该由谁出”、“责任由谁负”等问题,在公司内部的协调中,往往会出现分歧。而且,在开发新商品时,失败是家常便饭。之所以成立“紧急小组”,正是为了由总部直线领导,让成员能够尽快向新事物发起挑战。 [/font]
[font=Tahoma, Verdana, Arial] 利用紧急项目制度,夏普漂亮地把液晶屏融合到了商品之中。然而,随着建设堺工厂、向其他公司供应液晶屏,夏普逐渐走上了部件企业的道路,在液晶屏一条腿走路的背后,隐藏着可怕的“病魔”。也就是说,夏普从一家利用液晶屏的公司,变成了被用于液晶屏的公司。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液晶屏开始侵蚀夏普的经营。 [/font]
[font=Tahoma, Verdana, Arial] 夏普巨额亏损的原因就在于液晶屏业务。白色家电、保健仪器、复印机业务都在盈利,而液晶屏不仅让夏普把利润打了水漂,甚至还危及到了企业的存在,发生了“癌变”。正因为如此,笔者才斗胆说夏普处于必须要割舍液晶屏的局面中。 [/font]
[font=Tahoma, Verdana, Arial] 夏普在财务上面临着关乎存亡的危机,有的市场人士甚至称其复兴无望。在夏普事实上已处于银行管理下的今天,其复兴之路的确险峻。但除了液晶屏之外,其他工厂还劲头十足。夏普能否发挥这些工厂的力量,开创出复兴之路?简单来讲,夏普是不是必须把畅销商品推向海外?现如今,夏普只有跳出液晶屏业务的局限,以白色家电、复印机等夏普的优势产品为主轴,在全球扩大市场这一条路可走。这虽然并非易事,但希望依然存在。 [/font]
[font=Tahoma, Verdana, Arial] 夏普的经营重建是与时间的赛跑。没有多少时间留给现在的管理层。但笔者要强调一次,东盟业务的强化有可能成为夏普重生的王牌。如何在该地区快速赢得份额和利润、将成功带回总部决定着夏普的存亡。 [/font]
[font=Tahoma, Verdana, Arial] 不只是夏普,在汽车产业领域,以泰国为中心的东盟业务也在逐渐成为支撑该领域发展的“生命线”。下面,笔者将分四次,介绍日本制造业在这个热点地区的动向。(特约撰稿人:井上久男) [/font]
[font=Tahoma, Verdana, Arial]
[/font]
“白色家电与海外市场”交错的热门公司(一)[font=Tahoma, Verdana, Arial] [/font]
[font=Tahoma, Verdana, Arial] 笔者于2013年3月中旬访问了夏普的泰国工厂。作为冰箱、洗衣机等产品的生产基地,这里的主要客户是经济增长显著的东盟(ASEAN)各国,同时也在向世界100个国家出口。泰国工厂是该公司最大的白色家电工厂。从实力以及周边市场的环境推测,这座工厂估计有望成为夏普经营的推动力。 [/font]
[font=Tahoma, Verdana, Arial] 夏普泰国工厂的正式名称是“Sharp Appliances Thailand Limited(SATL)”。位于曼谷以东约40km。生产冰箱、洗衣机、空调、微波炉、电饭锅、空气净化器等产品(图)。该厂于1988年正式投产,冰箱年产量已由当初的3万台增加到150万台,长期维持着满负荷运转。到2013年2月,累计产量已经达到了1000万台。 [/font]
[font=Tahoma, Verdana, Arial] 项目最初启动时,成员约100人,分别来自基础研究、太阳能电池、计算器用单色液晶3个部门,大部分成员在这个项目中的工作都是研究如何确立液晶制造工艺。 [/font]
[font=Tahoma, Verdana, Arial] 这个项目是夏普横跨部门招募成员、短期完成业务化的“紧项(紧急项目制度)”之一。凭借这个传统,夏普孕育出了数不胜数的新业务,但长期从事液晶业务的某位夏普OB指出,“天理工厂的这个项目其实也是导致夏普偏重液晶的根源”。这是因为原来身为液晶制造技术人员的成员后来多晋升高管,参与到了夏普整体的经营之中。具体来说,统管项目的鹫塚谏升任副社长,原来分别是课长和主任的中武成夫升任副社长、片山干雄升任社长(现会长),水岛繁光升任了副社长。 [/font]
[font=Tahoma, Verdana, Arial]
[/font]
|
作为液晶电视一条龙生产线而备受关注的龟山工厂(三重县龟山市)。现在正在加紧向中小型液晶转变 |
[font=Tahoma, Verdana, Arial] “液晶派”担任经营高管之后,积极投资液晶业务逐渐成为了既定路线。成立天理工厂后,该公司又马不停蹄地建设了多气工厂(三重县多气町,3条生产线)、龟山工厂(三重县龟山市,2条生产线)和堺工厂(堺市,1条生产线)。投入约4300亿日元的巨额资金建设的堺工厂于2009年开工投产,因为刚好处于雷曼危机之后,所以招致了今天的经营低迷。 [/font]
[font=Tahoma, Verdana, Arial] 对于制造技术人员来说,“建厂是最有成就感的工作。‘经营等同于建设液晶工厂’变成了理所当然的思路”(前面提到的夏普OB)。为了重建经营,夏普正准备摆脱液晶、开拓新的业务,与此同时,组织体制也需要摆脱液晶派。 [/font]
[font=Tahoma, Verdana, Arial]
[/font]
[font=Tahoma, Verdana, Arial]
[/font]
[font=Tahoma, Verdana, Arial]夏普现在陷入经营危机之中,这也是过剩投资造成的过剩设备等引发的现金流危机。笔者觉得,夏普要想生存下去,在目前局面下,需要采取大胆割舍液晶面板业务的战略。 [/font]
[font=Tahoma, Verdana, Arial] 割舍的意思就是说,象分割堺工厂、与鸿海精密工业集团共同经营一样,对龟山工厂也需要下相同的处方。因为从资产负债表中删除堺工厂之后,夏普的财务负担得到了减轻。 [/font]
[font=Tahoma, Verdana, Arial]
[/font]
从利用液晶屏的公司变成被用于液晶屏的公司
[font=Tahoma, Verdana, Arial] 估计有很多读者都觉得夏普是“生产液晶屏的公司”和“生产平板电视‘AQUOS’的公司”。的确,从片山干雄会长担任社长的2007年前后开始,这样的印象越来越强烈。但笔者一直以来都认为夏普是一家“擅长利用液晶屏的公司”,能把液晶屏很好地结合到自身产品之中去。最早是计算器。这种有着“菜店计算机”之称的商品是由夏普率先使用液晶屏并推向市场。曾经风靡一时的便携信息终端“ZAURUS”的显示装置也使用了液晶屏。 [/font]
[font=Tahoma, Verdana, Arial] 说夏普制造的液晶屏是使电视机从显象管过渡到平板产品的大功臣也毫不为过。夏普的优势,在于其拥有使用液晶屏制造有趣商品的DNA。最先开发并且推出拍照手机的也是夏普,该公司把自己生产的液晶屏与被称为“电子眼”的CMOS组合到了一起。 [/font]
[font=Tahoma, Verdana, Arial] 夏普拥有名为“紧急项目制度”的机制,也就是为了实现在1年到1年半的时间内开发战略性商品、尽快投放市场的跨部门团队。这样的团队始于1977年,在夏普被称为“紧急小组”,其成员的员工证上有附上一枚带有“紧”字标志的特别的金色徽章。“液晶Viewcam”、“ZAURUS”、“大型高清液晶电视”、“除菌离子空气净化器”等畅销商品都出自这个紧急小组。 [/font]
[font=Tahoma, Verdana, Arial] 通常来说,紧急小组由10人到几十人组成,是由社长直接领导的组织,能够打破业务本部的限制,聚集不同领域的人才。通过融合各种技术和创意,不断推出新商品。总部提供经费也是紧急小组的特点之一。忙于日常工作,必须在财年内出成果的业务本部一般只顾确保任务完成。如果跨多个业务本部,围绕“开发费应该由谁出”、“责任由谁负”等问题,在公司内部的协调中,往往会出现分歧。而且,在开发新商品时,失败是家常便饭。之所以成立“紧急小组”,正是为了由总部直线领导,让成员能够尽快向新事物发起挑战。 [/font]
[font=Tahoma, Verdana, Arial] 利用紧急项目制度,夏普漂亮地把液晶屏融合到了商品之中。然而,随着建设堺工厂、向其他公司供应液晶屏,夏普逐渐走上了部件企业的道路,在液晶屏一条腿走路的背后,隐藏着可怕的“病魔”。也就是说,夏普从一家利用液晶屏的公司,变成了被用于液晶屏的公司。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液晶屏开始侵蚀夏普的经营。 [/font]
[font=Tahoma, Verdana, Arial] 夏普巨额亏损的原因就在于液晶屏业务。白色家电、保健仪器、复印机业务都在盈利,而液晶屏不仅让夏普把利润打了水漂,甚至还危及到了企业的存在,发生了“癌变”。正因为如此,笔者才斗胆说夏普处于必须要割舍液晶屏的局面中。 [/font]
[font=Tahoma, Verdana, Arial] 夏普在财务上面临着关乎存亡的危机,有的市场人士甚至称其复兴无望。在夏普事实上已处于银行管理下的今天,其复兴之路的确险峻。但除了液晶屏之外,其他工厂还劲头十足。夏普能否发挥这些工厂的力量,开创出复兴之路?简单来讲,夏普是不是必须把畅销商品推向海外?现如今,夏普只有跳出液晶屏业务的局限,以白色家电、复印机等夏普的优势产品为主轴,在全球扩大市场这一条路可走。这虽然并非易事,但希望依然存在。 [/font]
[font=Tahoma, Verdana, Arial] 夏普的经营重建是与时间的赛跑。没有多少时间留给现在的管理层。但笔者要强调一次,东盟业务的强化有可能成为夏普重生的王牌。如何在该地区快速赢得份额和利润、将成功带回总部决定着夏普的存亡。 [/font]
[font=Tahoma, Verdana, Arial] 不只是夏普,在汽车产业领域,以泰国为中心的东盟业务也在逐渐成为支撑该领域发展的“生命线”。下面,笔者将分四次,介绍日本制造业在这个热点地区的动向。(特约撰稿人:井上久男) [/font]
[font=Tahoma, Verdana, Arial]
[/font]
“白色家电与海外市场”交错的热门公司(一)[font=Tahoma, Verdana, Arial] [/font]
[font=Tahoma, Verdana, Arial] 笔者于2013年3月中旬访问了夏普的泰国工厂。作为冰箱、洗衣机等产品的生产基地,这里的主要客户是经济增长显著的东盟(ASEAN)各国,同时也在向世界100个国家出口。泰国工厂是该公司最大的白色家电工厂。从实力以及周边市场的环境推测,这座工厂估计有望成为夏普经营的推动力。 [/font]
[font=Tahoma, Verdana, Arial] 夏普泰国工厂的正式名称是“Sharp Appliances Thailand Limited(SATL)”。位于曼谷以东约40km。生产冰箱、洗衣机、空调、微波炉、电饭锅、空气净化器等产品(图)。该厂于1988年正式投产,冰箱年产量已由当初的3万台增加到150万台,长期维持着满负荷运转。到2013年2月,累计产量已经达到了1000万台。 [/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