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30, null, left]随着软银收购Sprint的交易完成最后一步,获得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的批准,软银将成为继中国移动和沃达丰之后以用户数计全球第三大电信运营商。这一交易改写了日本通信市场的竞争格局,也将软银这个新生“小将”同NTT这个日本老牌龙头的竞争从原本就已火爆的国内市场拉到了国际市场的大舞台上。头把交椅须臾间易主的背后,上演的是电信行业中“谁是NO.1”的激烈竞争,攻守双方都有精彩表现。[/p][p=30, null, left]国内外市场双管齐下[/p][p=30, null, left]软银迎头赶上NTT[/p][p=30, null, left]日本于2006年10月实行手机带号转网制度以后,软银推出许多优惠措施,日本第一大移动通信运营商NTT DoCoMo的用户数随之下降,到2008年4月,该公司在国内市场的份额已跌破50%。这是10年来该公司的市场份额第一次低于50%。[/p][p=30, null, left]但更糟糕的情况还在后头。从2008年7月起,软银开始销售iPhone。1个月后统计数据就显示,公司8月份新增用户16.33万,从2007年5月开始连续16个月保持新增手机用户数第一的领先优势。随着日本第二大运营商KDDI也获得了iPhone的代理权,NTT DoCoMo在两个竞争对手的排挤下日子更显艰难。[/p][p=30, null, left]而在2012财年第三季度(10~12月),由于受到KDDI和软银移动从9月份开始销售iPhone 5的影响,NTT DoCoMo的带号转网转入超过转出的数量为53.4万人,创下历史最低纪录。纯增用户数也只有20.15万人。[/p][p=30, null, left]NTT DoCoMo今年7月5日发布的最新月度数据报告显示,该公司用户已经连续53个月流失,单是6月就有近14.7万用户流失。过去四年半内,已有320万用户离开NTT DoCoMo,转投该公司的两大竞争对手。[/p][p=30, null, left]尽管在国内市场被连年“攻城略地”,但作为连续数年稳居《财富》500强电信行业首位的企业,NTT之前对在排行榜上排名200名开外的软银还是能够保持“居高临下”的姿态。不过如今,完成对Sprint的收购后,软银一跃成为仅次于中国移动和沃达丰的全球第三大电信运营商。根据刚出炉的2013年《财富》500强榜单,软银和Sprint的营业收入之和可达到760.28亿美元。这个成绩在今年的榜单上能够取代德国电信占据行业第六名的位置,一下子缩小了同NTT的差距。[/p][p=30, null, left]“总有一天会成为NO.1”[/p][p=30, null, left]软银怎样步步上位[/p][p=30, null, left]“总有一天会成为NO.1。”[/p][p=30, null, left]软银公司的董事社长孙正义曾多次在公开场合发出过这样的“豪言壮语”。这个话在前两年听来还更像是一句“空谈”,但如今,软银似乎已经离这个目标触手可及。[/p][p=30, null, left]事实上,软银并不是一家血统纯正的电信运营商。软银成立于1981年9月3日。作为风险投资商,软银在上世纪的十几年时间里在全球投资过的企业超过600家,并在全球主要的300多家IT互联网公司拥有多数股份。[/p][p=30, null, left]直至2000年,软银才开始打入日本电信市场,与雅虎共同出资成立了雅虎BB开展ADSL宽带业务。2001年Yahoo BB正式推出了ADSL宽带业务,逐步成为日本电信龙头企业NTT的主要竞争对手。雅虎BB在2003年6月的市场占有率已达30%。凭借宽带,公司在随后的两个财年抑制住了收入下滑的势头,并在2003~2004财年实现了27.2%的增长,电信业务收入比重也升至25%。[/p][p=30, null, left]2004年软银斥资31亿美元从Ripple wood手中收购日本第三大固定电话服务提供商日本电信的全部股权,给前垄断企业NTT造成了巨大冲击。同年,软银从英国大东电报局手中以大约1.15亿美元购得IDC资产。此举不仅使得软银的业务范围从宽带扩展至全部固网业务,更使得公司规模大幅提升。2004~2005财年,公司固网收入(宽带除外)增加了1669亿日元,电信业务收入比重上升至45%;2005~2006财年,公司固网收入(宽带除外)翻番,电信业务收入比重升至56%。[/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