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不用插拔卡就能换手机号
[p=28, null, left] 在上周的《日本手机那些事儿》中我们提到了KDDI涉足电商领域贩售低价热销日用品,而且在au shopping mall中购物也导入了au WALLET的积分机制,购买一定金额的商品就能获得一定的积分。而今天的豆知识环节,我们就来介绍一下这个从构想快速变成现实的au WALLET究竟是什么东西,它和其他竞争对手之间又有什么不同。[/p][p=28, null, center]
日本手机那些事:运营商KDDI出击电子货币[/p][p=28, null, left]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日本运营商NTT DoCoMo的又一次新想法,在6月10日,NTT DoCoMo公布了对于全新的小型“便携SIM”的开发,这也是全球首次对这类产品的开发,具体的商用时间尚未确定。[/p][p=28, null, center]
终端设备以后无需再插SIM卡?(图片引自itmedia)[/p][p=28, null, left] NTT DoCoMo所说的便携SIM将SIM卡与蓝牙、NFC等功能集于一身,即便不将SIM卡插入智能手机或平板,这些终端设备也将能够使用SIM卡的网络进行上网浏览或通话。换句话说,如果这种便携SIM将来普及开来,你的手机无需插拔SIM卡就能换号,一个电话号码也能够轻松的在多个终端设备之间轮番使用。而将便携SIM与终端设备进行对接的方式仅仅是将便携SIM与移动终端重叠接触,换句话说就像我们现在通过NFC功能连接多个终端一样。[/p][p=28, null, center]
同一SIM卡可与多个终端对接,同一终端也可对接多个手机号(图片引自itmedia)[/p][p=28, null, left] NTT DoCoMo的构想在于用户在家中或外出时可能会使用不同的终端设备与不同的手机号,反复的插拔SIM卡则将造成生活中的不便,同时也可能造成SIM卡的遗失。而有了便携SIM之后,用户在家中可以将“电话号A”的SIM卡与平板对接,外出时可以再将“电话号A”的SIM卡与手机对接,这时原本与“电话号A”对接的平板设备将出现一个“锁”的画面,平板也将无法继续使用“电话号A”的网络。如果你在工作时习惯使用另外的电话号,那么你可以无需切换手机、无需插拔SIM卡,直接将手机与“电话号B”进行对接,轻松地进行号码的更换。[/p][p=28, null, left] 便携SIM的机身尺寸为40×80×5.6毫米,重量约20克,可以通过USB进行充电。不过遗憾的是DoCoMo表示如果想要使用便携SIM,那么对于智能手机或平板的规格也有着特别的要求,目前市面上的机型是无法与便携SIM进行对接的,毕竟这一技术也还在研发阶段,手机规格上的改变倒是可以等日后商用化提上日程的时候再慢慢来。DoCoMo今后的重点将放在便携SIM的小型化与薄型化上,并且将扩展到与可穿戴设备、PC、电视、音乐播放器以及汽车之间的对接,将这一技术进一步活用并最终实现商用。[/p]
2新机:玩具商MegaHouse涉足手机
[p=28, null, left] 今天的新机环节我们跳过运营商的夏季新品,来聊聊一款日本新发布的产品——Fairisia。这款机型由MegaHouse出品,将于7月下旬发售,主要面向10-13岁的女生,能够支持Wi-Fi连接与3G通信,还预置了专属的IP电话App与聊天App。[/p][p=28, null, left] 说到MegaHouse,或许平时喜欢看动画买手办的人会比较熟悉,MegaHouse归于万代NAMCO集团,因为logo形似眼镜而被成为“眼镜厂”。Fairisia并非MegaHouse涉足智能终端的第一款产品,此前MegaHouse也曾经推出过面向儿童的Android平板产品“Tap me”。[/p][p=28, null, center]
MegaHouse出品的Fairisia(图片引自itmedia)[/p][p=28, null, left] 由于是面向十几岁女生的智能手机,因此Fairisia的配置并不是很高,搭载Android 4.2系统,配备4英寸480×800显示屏,并采用了1GHz主频的双核处理器。Fairisia拥有512MB RAM与4GB机身存储空间,最高支持32GB microSD卡存储扩展,机身有薰衣草紫与白色两种,主摄像头只有200万像素,前置摄像头也只有20万像素。[/p][p=28, null, center]
灰色图标为关闭使用权限之后的状态(图片引自itmedia)
[/p][p=28, null, left] 虽说摄像头像素不高,但是Fairisia中还是提供了一些拍照后的后期处理功能。如上图所示,虽然拍照的功能基本接近原生,但可以后期对图片进行相应的美化,加入各种点缀之后的萌系风格还是很讨十几岁的小姑娘喜欢的。[/p][p=28, null, left] 在资费方面,SIM卡初期开通时需要收取3000日元的手续费,不过第一个月的通信量就完全免费了,此后Fairisia的话费充值只能通过信用卡进行支付,不过这对家长来说倒是没什么难度。因为Fairisia预置了专属的IP电话App,因此Fairisia用户之间的通话是完全免费的,换句话说如果一群中小学女生都使用这款手机互相打电话,那其实根本就不用花话费。[/p][p=28, null, center]
手机中预置的聊天App“tete”(图片引自itmedia)[/p][p=28, null, left] 聊天App方面,Fairisia为用户预置了“tete”,聊天过程中可以发送贴图表情或是涂鸦,使用的感觉和LINE很像。tete是一款在MegaHouse运营的面向女生的社区网站GirlsPlaza中发布的聊天应用,其他Android手机也可以自行下载并进行安装。[/p][p=28, null, center]
管理模式中设置应用使用权限与手机可用时段(图片引自itmedia)[/p][p=28, null, left] 最后,我们再从家长的角度来看一下Fairisia这款手机。Fairisia中为家长提供了管理模式,进入这一模式后可以开启或关闭各个应用的使用权限。上面的产品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应用的图标呈灰色,这就是家长关闭了该应用使用权限后无法使用的状态。另外,家长也可以在管理模式中设定手机的使用时间短,如果家长不希望孩子在上课时使用手机,那么只要不选中该时段就可以了。[/p][p=28, null, left] 由于Fairisia是一款玩具厂商开发的智能手机,因此在日本全国的玩具反斗城或玩具店中都可以买到。这可以看做是日本的玩具厂商第一次正式进军智能手机领域,MegaHouse也表示希望从玩具厂商的角度开发出能够让家长与孩子都满意的智能手机,更将在今后正式开展面向儿童的移动服务业务。[/p]
3豆知识:运营商KDDI出击电子货币
[p=28, null, left] 文章最后的豆知识环节我们来聊聊一开始便提到过的au WALLET。其实au WALLET在5月21日开始便已经正式提供服务了,可以看做是au by KDDI对于移动支付进行的又一次挑战。au这一次挑选了万事达进行合作,不管怎么看,都像是对于Visa合作的DoCoMo发起的正面宣战。[/p][p=28, null, center]
au WALLET实体卡(图片引自itmedia)[/p][p=28, null, left] 其实在以前我们曾经介绍过运营商玩银行的相关历史,今天我们就再重申一下。2008年KDDI与三菱东京UFJ银行携手打造了“自分银行”,直接翻译的话就是“自己的银行”。但是自分银行是一个非常封闭的虚拟网络银行,只有au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完成转账等操作,而且还仅支持自分银行账户间的转换。如果你想通过自分银行转账给其他银行的账户,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当2009年DoCoMo携手日本瑞穗银行推出“DoCoMo手机汇款”(后更名为DoCoMo口座)这一不限制收款方银行账户的服务之后,自分银行遭到了迎头一棒,栽在了DoCoMo手里。[/p][p=28, null, center]
au WALLET实体卡可像普通信用卡一样刷卡支付(图片引自itmedia)[/p][p=28, null, left] 去年DoCoMo与Visa合作推出虚拟信用卡之后,au by KDDI便迅速在今年年初提出了au WALLET的构想。au WALLET其实算是一种电子货币卡,虽然是和万事达合作,但是与传统信用卡之间也是不同的。au WALLET也会为用户提供一张与信用卡形状相同的实体卡,不过用户需要预先将钱存储进去转换为电子货币才能够在购物时进行支付,换句话说,au WALLET是没有额度的,更接近储蓄卡。而且相比较于信用卡而言,au WALLET卡无需手续费和年费,只要是au用户就能开通,还能通过电子货币购买智能手机中的应用服务,具备很多信用卡所没有的优势。持有au WALLET卡的用户可以在全球约3180万个万事达卡加盟店进行购物,这一点就和普通的万事达卡没什么差异了。[/p][p=28, null, center]
au WALLET的诸多竞争对手(图片引自itmedia)[/p][p=28, null, left] 除了au WALLET之外,也有其他一些同类型的电子货币服务,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这些服务之间的差异。如表格中所示,au WALLET在全球范围内拥有最多的支持店铺,这是au WALLET相比其他同类服务的最大优势。不过Suica、乐天Edy、nanaco和WAON都无需任何条件就可开通,比au WALLET和iD(DCMX)的门槛要更低一些。而au WALLET相比较iD(DCMX)的话,则是iD(DCMX)更有优势,DoCoMo用户和信用卡签约用户这两个条件只要满足一个即可。[/p][p=28, null, center]
au WALLET对比竞争对手(表格翻译自itmedia)[/p][p=28, null, left] 这些同类服务均有实体卡发行,也均为用户提供了重置、查看余额所用的相应手机App。不过除了au WALLET之外,其他服务都可以绑定用有Felica移动支付芯片的手机,即便你没有带实体卡,在店铺中通过Felica技术“刷手机”也能完成支付。但au WALLET则没有应用Felica技术,因此如果你在实体店铺中忘记带实体卡,那么是无法使用手机支付的。[/p][p=28, null, left] 另外从表格中也可以看到,除了iD(DCMX)支持用户像使用信用卡一样先刷卡后还款之外,其他几种服务都是要先存款才能刷卡的类型。综合看来,如果单在日本国内使用,似乎iD(DCMX)的可用性更高一些。[/p][p=28, null, center]
累积点数可购物或购买应用,还能转换成卡中的钱(图片引自itmedia)
[/p][p=28, null, left] 表格的最后一项可以看到每种服务都可以通过支付来累积点数。那么au WALLET累积的点数都有什么用?简单拿来说,每次支付累积的点数可以直接转换成钱充值到你的au WALLET中,换句话说这其实就算是一个在购物中返钱的福利。另外这些点数也能够在上周我们介绍过的au shopping mall或au Brand Garden中换购商品,以及换购应用、购买或修理手机等等,总之这些点数即便不转换成卡内的钱,也是可以当钱花的。[/p][p=28, null, left] 总的来说au WALLET有优势,通过一张卡将线上与线下的购买进行了连接,但就与此前的自分银行一样,au WALLET仅限具备au ID的au用户使用,多少带有一些封闭性。毕竟其竞争对手还有iD(DCMX)这一DoCoMo推出的服务在内,虽然iD(DCMX)也限定了DoCoMo用户,但还给了普通的信用卡签约用户一个入口,相比au WALLET门槛要低上很多,因此对au WALLET还是有一定的威胁。不过au WALLET在5月8日至5月30日间就已经收到了超过100万用户的申请,算是开了一个好头,目前看来在au用户间的反响还算不错,期望au这次能借助au WALLET在这一领域东山再起。本周《日本手机那些事儿》到这里又要告一段落了,下周再见吧。[/p]
[p=28, null, left] 在上周的《日本手机那些事儿》中我们提到了KDDI涉足电商领域贩售低价热销日用品,而且在au shopping mall中购物也导入了au WALLET的积分机制,购买一定金额的商品就能获得一定的积分。而今天的豆知识环节,我们就来介绍一下这个从构想快速变成现实的au WALLET究竟是什么东西,它和其他竞争对手之间又有什么不同。[/p][p=28, null, center]
日本手机那些事:运营商KDDI出击电子货币[/p][p=28, null, left]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日本运营商NTT DoCoMo的又一次新想法,在6月10日,NTT DoCoMo公布了对于全新的小型“便携SIM”的开发,这也是全球首次对这类产品的开发,具体的商用时间尚未确定。[/p][p=28, null, center]
终端设备以后无需再插SIM卡?(图片引自itmedia)[/p][p=28, null, left] NTT DoCoMo所说的便携SIM将SIM卡与蓝牙、NFC等功能集于一身,即便不将SIM卡插入智能手机或平板,这些终端设备也将能够使用SIM卡的网络进行上网浏览或通话。换句话说,如果这种便携SIM将来普及开来,你的手机无需插拔SIM卡就能换号,一个电话号码也能够轻松的在多个终端设备之间轮番使用。而将便携SIM与终端设备进行对接的方式仅仅是将便携SIM与移动终端重叠接触,换句话说就像我们现在通过NFC功能连接多个终端一样。[/p][p=28, null, center]
同一SIM卡可与多个终端对接,同一终端也可对接多个手机号(图片引自itmedia)[/p][p=28, null, left] NTT DoCoMo的构想在于用户在家中或外出时可能会使用不同的终端设备与不同的手机号,反复的插拔SIM卡则将造成生活中的不便,同时也可能造成SIM卡的遗失。而有了便携SIM之后,用户在家中可以将“电话号A”的SIM卡与平板对接,外出时可以再将“电话号A”的SIM卡与手机对接,这时原本与“电话号A”对接的平板设备将出现一个“锁”的画面,平板也将无法继续使用“电话号A”的网络。如果你在工作时习惯使用另外的电话号,那么你可以无需切换手机、无需插拔SIM卡,直接将手机与“电话号B”进行对接,轻松地进行号码的更换。[/p][p=28, null, left] 便携SIM的机身尺寸为40×80×5.6毫米,重量约20克,可以通过USB进行充电。不过遗憾的是DoCoMo表示如果想要使用便携SIM,那么对于智能手机或平板的规格也有着特别的要求,目前市面上的机型是无法与便携SIM进行对接的,毕竟这一技术也还在研发阶段,手机规格上的改变倒是可以等日后商用化提上日程的时候再慢慢来。DoCoMo今后的重点将放在便携SIM的小型化与薄型化上,并且将扩展到与可穿戴设备、PC、电视、音乐播放器以及汽车之间的对接,将这一技术进一步活用并最终实现商用。[/p]
2新机:玩具商MegaHouse涉足手机
[p=28, null, left] 今天的新机环节我们跳过运营商的夏季新品,来聊聊一款日本新发布的产品——Fairisia。这款机型由MegaHouse出品,将于7月下旬发售,主要面向10-13岁的女生,能够支持Wi-Fi连接与3G通信,还预置了专属的IP电话App与聊天App。[/p][p=28, null, left] 说到MegaHouse,或许平时喜欢看动画买手办的人会比较熟悉,MegaHouse归于万代NAMCO集团,因为logo形似眼镜而被成为“眼镜厂”。Fairisia并非MegaHouse涉足智能终端的第一款产品,此前MegaHouse也曾经推出过面向儿童的Android平板产品“Tap me”。[/p][p=28, null, center]
MegaHouse出品的Fairisia(图片引自itmedia)[/p][p=28, null, left] 由于是面向十几岁女生的智能手机,因此Fairisia的配置并不是很高,搭载Android 4.2系统,配备4英寸480×800显示屏,并采用了1GHz主频的双核处理器。Fairisia拥有512MB RAM与4GB机身存储空间,最高支持32GB microSD卡存储扩展,机身有薰衣草紫与白色两种,主摄像头只有200万像素,前置摄像头也只有20万像素。[/p][p=28, null, center]
灰色图标为关闭使用权限之后的状态(图片引自itmedia)
[/p][p=28, null, left] 虽说摄像头像素不高,但是Fairisia中还是提供了一些拍照后的后期处理功能。如上图所示,虽然拍照的功能基本接近原生,但可以后期对图片进行相应的美化,加入各种点缀之后的萌系风格还是很讨十几岁的小姑娘喜欢的。[/p][p=28, null, left] 在资费方面,SIM卡初期开通时需要收取3000日元的手续费,不过第一个月的通信量就完全免费了,此后Fairisia的话费充值只能通过信用卡进行支付,不过这对家长来说倒是没什么难度。因为Fairisia预置了专属的IP电话App,因此Fairisia用户之间的通话是完全免费的,换句话说如果一群中小学女生都使用这款手机互相打电话,那其实根本就不用花话费。[/p][p=28, null, center]
手机中预置的聊天App“tete”(图片引自itmedia)[/p][p=28, null, left] 聊天App方面,Fairisia为用户预置了“tete”,聊天过程中可以发送贴图表情或是涂鸦,使用的感觉和LINE很像。tete是一款在MegaHouse运营的面向女生的社区网站GirlsPlaza中发布的聊天应用,其他Android手机也可以自行下载并进行安装。[/p][p=28, null, center]
管理模式中设置应用使用权限与手机可用时段(图片引自itmedia)[/p][p=28, null, left] 最后,我们再从家长的角度来看一下Fairisia这款手机。Fairisia中为家长提供了管理模式,进入这一模式后可以开启或关闭各个应用的使用权限。上面的产品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应用的图标呈灰色,这就是家长关闭了该应用使用权限后无法使用的状态。另外,家长也可以在管理模式中设定手机的使用时间短,如果家长不希望孩子在上课时使用手机,那么只要不选中该时段就可以了。[/p][p=28, null, left] 由于Fairisia是一款玩具厂商开发的智能手机,因此在日本全国的玩具反斗城或玩具店中都可以买到。这可以看做是日本的玩具厂商第一次正式进军智能手机领域,MegaHouse也表示希望从玩具厂商的角度开发出能够让家长与孩子都满意的智能手机,更将在今后正式开展面向儿童的移动服务业务。[/p]
3豆知识:运营商KDDI出击电子货币
[p=28, null, left] 文章最后的豆知识环节我们来聊聊一开始便提到过的au WALLET。其实au WALLET在5月21日开始便已经正式提供服务了,可以看做是au by KDDI对于移动支付进行的又一次挑战。au这一次挑选了万事达进行合作,不管怎么看,都像是对于Visa合作的DoCoMo发起的正面宣战。[/p][p=28, null, center]
au WALLET实体卡(图片引自itmedia)[/p][p=28, null, left] 其实在以前我们曾经介绍过运营商玩银行的相关历史,今天我们就再重申一下。2008年KDDI与三菱东京UFJ银行携手打造了“自分银行”,直接翻译的话就是“自己的银行”。但是自分银行是一个非常封闭的虚拟网络银行,只有au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完成转账等操作,而且还仅支持自分银行账户间的转换。如果你想通过自分银行转账给其他银行的账户,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当2009年DoCoMo携手日本瑞穗银行推出“DoCoMo手机汇款”(后更名为DoCoMo口座)这一不限制收款方银行账户的服务之后,自分银行遭到了迎头一棒,栽在了DoCoMo手里。[/p][p=28, null, center]
au WALLET实体卡可像普通信用卡一样刷卡支付(图片引自itmedia)[/p][p=28, null, left] 去年DoCoMo与Visa合作推出虚拟信用卡之后,au by KDDI便迅速在今年年初提出了au WALLET的构想。au WALLET其实算是一种电子货币卡,虽然是和万事达合作,但是与传统信用卡之间也是不同的。au WALLET也会为用户提供一张与信用卡形状相同的实体卡,不过用户需要预先将钱存储进去转换为电子货币才能够在购物时进行支付,换句话说,au WALLET是没有额度的,更接近储蓄卡。而且相比较于信用卡而言,au WALLET卡无需手续费和年费,只要是au用户就能开通,还能通过电子货币购买智能手机中的应用服务,具备很多信用卡所没有的优势。持有au WALLET卡的用户可以在全球约3180万个万事达卡加盟店进行购物,这一点就和普通的万事达卡没什么差异了。[/p][p=28, null, center]
au WALLET的诸多竞争对手(图片引自itmedia)[/p][p=28, null, left] 除了au WALLET之外,也有其他一些同类型的电子货币服务,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这些服务之间的差异。如表格中所示,au WALLET在全球范围内拥有最多的支持店铺,这是au WALLET相比其他同类服务的最大优势。不过Suica、乐天Edy、nanaco和WAON都无需任何条件就可开通,比au WALLET和iD(DCMX)的门槛要更低一些。而au WALLET相比较iD(DCMX)的话,则是iD(DCMX)更有优势,DoCoMo用户和信用卡签约用户这两个条件只要满足一个即可。[/p][p=28, null, center]
au WALLET对比竞争对手(表格翻译自itmedia)[/p][p=28, null, left] 这些同类服务均有实体卡发行,也均为用户提供了重置、查看余额所用的相应手机App。不过除了au WALLET之外,其他服务都可以绑定用有Felica移动支付芯片的手机,即便你没有带实体卡,在店铺中通过Felica技术“刷手机”也能完成支付。但au WALLET则没有应用Felica技术,因此如果你在实体店铺中忘记带实体卡,那么是无法使用手机支付的。[/p][p=28, null, left] 另外从表格中也可以看到,除了iD(DCMX)支持用户像使用信用卡一样先刷卡后还款之外,其他几种服务都是要先存款才能刷卡的类型。综合看来,如果单在日本国内使用,似乎iD(DCMX)的可用性更高一些。[/p][p=28, null, center]
累积点数可购物或购买应用,还能转换成卡中的钱(图片引自itmedia)
[/p][p=28, null, left] 表格的最后一项可以看到每种服务都可以通过支付来累积点数。那么au WALLET累积的点数都有什么用?简单拿来说,每次支付累积的点数可以直接转换成钱充值到你的au WALLET中,换句话说这其实就算是一个在购物中返钱的福利。另外这些点数也能够在上周我们介绍过的au shopping mall或au Brand Garden中换购商品,以及换购应用、购买或修理手机等等,总之这些点数即便不转换成卡内的钱,也是可以当钱花的。[/p][p=28, null, left] 总的来说au WALLET有优势,通过一张卡将线上与线下的购买进行了连接,但就与此前的自分银行一样,au WALLET仅限具备au ID的au用户使用,多少带有一些封闭性。毕竟其竞争对手还有iD(DCMX)这一DoCoMo推出的服务在内,虽然iD(DCMX)也限定了DoCoMo用户,但还给了普通的信用卡签约用户一个入口,相比au WALLET门槛要低上很多,因此对au WALLET还是有一定的威胁。不过au WALLET在5月8日至5月30日间就已经收到了超过100万用户的申请,算是开了一个好头,目前看来在au用户间的反响还算不错,期望au这次能借助au WALLET在这一领域东山再起。本周《日本手机那些事儿》到这里又要告一段落了,下周再见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