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花点穴手,唉呦!唉呦!唉呦!

cjniao

普通会员
2006-02-04
21
0
0
葵花点穴手,唉呦!唉呦!唉呦!

葵花点穴手,唉呦!唉呦!唉呦!
李欣/文
韩晓是今年网络秀力挺的“中国慢摇第一人”,走网络亲民路线的“老”歌手!
我理解的网络路线应该分成旗帜鲜明的两大阵容,一个属于创作动机的献媚,拥有特定的受群群体,他们的特点是网耗子,没事就耗在网上,QQ、播客、BBS、劲舞团、电驴,拥有移动硬盘或者MP4,赶时髦,对韩国文化有莫名的崇拜。假如把这些人看成是音乐消费市场的生力军,那一定上坏了脑子,除非你有时间跟他们死磕或者本身就是依靠网络平台进行互通的新概念公司。鬼才知道新的科技革命究竟能带给中国唱片工业怎样的改变。现在只有一件事是一目了然的,那就是CD专辑销售的萎缩。
最近几年中国流行音乐的神话除周杰伦之外,刀郎和“老鼠爱大米”都是网络音乐,并且是真正意义上的网络音乐。这就得回到上面提到的2种网络音乐的说法。我们开玩笑的是,网络音乐的品质处于中国的城乡结合部。适合被贾樟柯用做电影配乐。
早几年互联网并不普及,否则《大花轿》那样的小农歌曲肯定会在不会在电视台上频繁露面。好了,现在网络接过了电视和电台的接力棒准备将一切精华与糟粕统统网罗,等时机成熟再进行细致的分类,培养不同的品牌,实验更多的销售渠道,力图用早先所谓的“泡沫”经济意识形态救中国唱片工业于水火。
这是第一种网络音乐,也是被大家公认的。而第二种“网络音乐”只是借助互联网进行资源发布和,它应该是第一种可能在普及到一定,发展到一种程度,也就是从观念上人们接触了放弃把唱片店当成音乐消费主体的主力战场后的,并且在其他配套技术手段足够成熟时的方向。而现在它却成了新音乐、实验音乐、地下摇滚的乐园。在中国9000万网民中向志同道合者发出呼唤的手段。
显然,韩晓属于第一种。
说到这个名字,我想带着大家回忆一下。1994年,KURT在大洋彼岸吞弹自尽,北京摇滚登陆香港造成中国摇滚全面启动……那样一个大背景下,不仅仅是当时尚处于流行音乐主流范畴的摇滚的红火,其他类型的音乐,如大陆流行音乐也港台音乐的引导下开始朝着不为晚会和电视连续主题歌服务的方向迈进,这是一种进步。
《我想去桂林》应该是保留着那个时代记忆的人尚未被遗忘的记忆,假如你觉得还不够深刻,那么那首叫《大头皮鞋》的卡拉OK点播金曲是不是更能帮助恢复记忆。是的,这两首歌的演唱者都是韩晓,他已经不是大男孩了,十几年前他就早早出道,排资论辈也属老人。
“老人”不一定要唱老歌用陈旧的表现手段去回报歌迷。网络音乐就是这样,它可以一夜之间捧出一个新人,并且不会像传统平台那样过分顾及被推捧着出身,并且严重鄙视学院派的教条主义和乐评人的矫情劲。
《葵花点穴手》我想应该出自那部准无厘头《武林外传》。这就充分丰富了歌曲的时尚元素,和大众的审美取向直接挂了钩。并且邀请了张娜拉的专辑制作人,是奔着乱韩流吹网风去的。除了所谓正常版本的《葵》外,还制作了一个rmix的版本,看来不仅仅要把大家的MP3和手机下满,还有更大的野心。反复听了2个版本N遍,还是喜欢不rmix的。我觉得搞笑一点说这样的有过耳不忘魔力的音乐应该被定位为“背景网络歌曲”,因为听它的人貌似一般都是当那是背景音乐的。
看吧,马路上马上就能听它了——葵花点穴手,唉呦!唉呦!唉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