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海滩的影像记忆

紫色枫扬

社区贡献者
2006-03-15
14,960
0
0
关于上海滩的影像记忆


“浪奔,浪流,万里涛涛江水永不休,淘尽了世间事,混作滔滔一片潮流。”80版的《上海滩》,绝对是八十年代最受大陆欢迎的三大香港电视剧集之一(另外两部是《霍元甲》和《射雕英雄传》),周润发也凭借影片中的许文强形象一举被大陆观众所熟识。可以说,比起小马哥来,许文强在大陆的人气更高,因为大陆观众更爱坐在家里看电视剧!

其实我对《上海滩》的印象一直非常模糊,当年看它的时候只不过五岁左右,还无法接收剧中复杂的故事情节,后来本科毕业时很多同学在网上重新下载观看,也很难勾起我的兴趣,因为剧中那陈旧的画面和老土的造型。1980年的发哥外形青涩,演技稚嫩,远没有后来他在吴宇森、林岭东的黑帮片中那般神采飞扬,不怕说一句得罪发迷的话,后来张国荣版,陈锦鸿版,甚至现在黄晓明版的许文强虽然演得不一定有发哥好,但都比发哥版的许文强看的更顺眼。发哥将自己真正经典的形象全部献给了大银幕,小荧屏上的发哥“才刚起步呢”!

昨晚终于有幸目睹黄晓明版的许文强,外表俊朗,酷劲十足,可就是给人感觉有点装,有如他此前演过的数部电视剧一样缺乏真正的突破,看来要想成为真正的巨星,还是要走电影路线。《新上海滩》中真正吸引人的还是陆玲饰演的日本女特务山口香子,租碟子来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看她,看她穿和服时的温柔似水,看她穿军装时的阴险毒辣,看她舞刀弄剑时的英姿飒爽,看她被开膛破肚时的恶贯满盈。有的时候,坏女人远比好女人更有魅力,虽然只有短短5集的出场时间,但从头到脚都是戏,足以让孙俪饰演的女主角冯程程相形见绌(电影《新上海滩》中这个角色是由香港女星黄佩霞饰演,但只见邪恶的一面,不见温柔的一面,最后玩火自焚,反被自己驯养的毒蛇咬断了脖子)!

孙俪不如赵雅芝和宁静,黄海波就更不如吕良伟和刘德华了。这个丁力,不仅外形差强人意,而且说起话来面部完全没有表情,像是在念台词一般,还把“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念成了“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想当年吕良伟正是演丁力而出名,为后来一系列枭雄电影中枭雄的塑造打下了基础,而在《上海滩赌圣》中他再次重温12年前的丁先生形象,已不再是当年的毛头小伙,而是全上海滩最有权势的大亨,同周星驰一庄一谐配戏,倒是挺有意思!

毕竟说电视剧不是我的强项,还是来说电影吧。其实早期中国电影大多都拍摄于上海,由于意识形态的主导,许多优秀影片,如《神女》、《马路天使》、《一江春水向东流》中出现的上海滩,都是穷人的地狱,富人的天堂,资产阶级过着花天酒地,纸醉金迷的生活,他们控制着整个城市的经济命脉,而流氓和拆白党们又为非作歹,欺压百姓。惟有处在社会底层的老百姓,无依无靠,生活得非常苦难。这些影片现实主义色彩浓厚,非常具有社会批判意义,并不像后来的影片一样刻意突出帮派斗争复杂性和传奇性。即使是流氓头子,手下也不过寥寥数人,根本形不成气候,而《神女》中的那个胖流氓,更是穷得靠女人卖身的钱来赌博,纯粹一“小白脸”!

但到了八九十年代的的上海滩电影(电视剧也一样)中,流氓可就越来越有气势了,什么青帮洪帮斧头帮,都可谓香港那些都市黑帮的祖师爷。这些电影完全放弃了社会批判的重任,企图构造一个旧上海的江湖传奇。电影中的上海滩,向来是一个龙蛇混杂,弱肉强食的地方,帮派林立,杀戮不断,还有英法租界的强势统治和日本人的阴谋活动。什么军火买卖啊,毒品交易啊,赌场妓院夜总会啊,更是成了这个城市的主基调。上海滩仿佛一个罪恶的大染缸,足以将任何来此发展的纯情少女和质朴少男们染黄染黑!

关于上海滩的故事大多都有一个原型:一个外地少年来到上海滩,一开始从底层做起,无意中遇上了这里的黑帮老大,了解到这里的帮派构成,然后一步步地往上爬,渐渐地同黑帮老大,红歌(舞)女,租界探长,外国阴谋家们打成一片,事业达到顶端时又狠狠地跌落,留了一条命回来复仇,除掉大反派后自己也离开了上海,“上海滩对他来说,只不过是一个过客而已”。1997年的《马永贞》便是最符合这种原型的影片,片中的人物一个个都脸谱化十足。心比天高的马永贞很快便由一个心地纯正的傻小子跃升为上海滩的大亨,却由于自己的狂妄自大而变得众叛亲离,差点死于杨双的阴谋下。最后的复仇则显得惊天动地,激烈的枪战+绚烂的打斗,不自觉地沦为一场奇观似的视觉盛筵!

而在两集《上海皇帝》中,我们则看到了上海滩三大亨杜月笙、黄金荣和张啸林之间的传奇故事:他们怎样像好兄弟一样一步步地打下江山,又怎样因为亲日反日的问题而分道扬镳,成为势不两立的仇家,都被影片以人物传记的形式娓娓道来。虽然空间基本上局限在上海滩,但时间跳跃度大,人物众多,关系复杂,颇具黑帮史诗的气派。**、舞厅、烟馆、码头、仓库、公馆,各种各样的交易买卖,多姿多彩的明争暗斗,影片中出现了大量有关上海滩的典型符号,为我们描绘出一个人心险恶,纷繁复杂的上海滩江湖!

其实在香港电影中,也有一个类似于上海滩的时空,那就是廉政公署成立前,四大探长为所欲为的香港本埠。跛豪等黑帮老大类似于上海滩的帮派老大,四大探长兼帮派老大和巡捕房于一身,而老大和探长的女人又多为红舞女或富家千金。在那个年代,法律只不过是个形式上的东西,兄弟情义也不过嘴上说说而已,一切都为了金钱和利益,最不值钱的反倒是人命!

为什么这么多人钟情于拍摄上海滩或类上海滩的传奇电影呢?就是因为它的“混”和“乱”,最能体现出中国人的江湖特点!“混”是指这里三教九流,龙蛇混杂,而“乱”又是指各帮各派为了自身利益而争斗不断,有了这样一个“混乱”的江湖,各种各样的传奇故事也就应运而生了。于是,黑道白道无间道,青帮洪帮斧头帮,妖女荡女乖乖女,明杀暗杀连环杀,还有类似于巡捕房这样平衡各方势力的中间人,连张艺谋和陈凯歌这两大导演都在九十年代中期炮制出了《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和《风月》这两部有关上海滩的大作,又何况那些擅长于复制拼贴的香港电影人和电视剧工作者呢?

这便是影像中的上海滩,说不完的故事,道不完的传奇,神秘诡异而又令人神往!
 

紫色枫扬

社区贡献者
2006-03-15
14,960
0
0
关于上海滩的影像记忆


“浪奔,浪流,万里涛涛江水永不休,淘尽了世间事,混作滔滔一片潮流。”80版的《上海滩》,绝对是八十年代最受大陆欢迎的三大香港电视剧集之一(另外两部是《霍元甲》和《射雕英雄传》),周润发也凭借影片中的许文强形象一举被大陆观众所熟识。可以说,比起小马哥来,许文强在大陆的人气更高,因为大陆观众更爱坐在家里看电视剧!

其实我对《上海滩》的印象一直非常模糊,当年看它的时候只不过五岁左右,还无法接收剧中复杂的故事情节,后来本科毕业时很多同学在网上重新下载观看,也很难勾起我的兴趣,因为剧中那陈旧的画面和老土的造型。1980年的发哥外形青涩,演技稚嫩,远没有后来他在吴宇森、林岭东的黑帮片中那般神采飞扬,不怕说一句得罪发迷的话,后来张国荣版,陈锦鸿版,甚至现在黄晓明版的许文强虽然演得不一定有发哥好,但都比发哥版的许文强看的更顺眼。发哥将自己真正经典的形象全部献给了大银幕,小荧屏上的发哥“才刚起步呢”!

昨晚终于有幸目睹黄晓明版的许文强,外表俊朗,酷劲十足,可就是给人感觉有点装,有如他此前演过的数部电视剧一样缺乏真正的突破,看来要想成为真正的巨星,还是要走电影路线。《新上海滩》中真正吸引人的还是陆玲饰演的日本女特务山口香子,租碟子来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看她,看她穿和服时的温柔似水,看她穿军装时的阴险毒辣,看她舞刀弄剑时的英姿飒爽,看她被开膛破肚时的恶贯满盈。有的时候,坏女人远比好女人更有魅力,虽然只有短短5集的出场时间,但从头到脚都是戏,足以让孙俪饰演的女主角冯程程相形见绌(电影《新上海滩》中这个角色是由香港女星黄佩霞饰演,但只见邪恶的一面,不见温柔的一面,最后玩火自焚,反被自己驯养的毒蛇咬断了脖子)!

孙俪不如赵雅芝和宁静,黄海波就更不如吕良伟和刘德华了。这个丁力,不仅外形差强人意,而且说起话来面部完全没有表情,像是在念台词一般,还把“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念成了“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想当年吕良伟正是演丁力而出名,为后来一系列枭雄电影中枭雄的塑造打下了基础,而在《上海滩赌圣》中他再次重温12年前的丁先生形象,已不再是当年的毛头小伙,而是全上海滩最有权势的大亨,同周星驰一庄一谐配戏,倒是挺有意思!

毕竟说电视剧不是我的强项,还是来说电影吧。其实早期中国电影大多都拍摄于上海,由于意识形态的主导,许多优秀影片,如《神女》、《马路天使》、《一江春水向东流》中出现的上海滩,都是穷人的地狱,富人的天堂,资产阶级过着花天酒地,纸醉金迷的生活,他们控制着整个城市的经济命脉,而流氓和拆白党们又为非作歹,欺压百姓。惟有处在社会底层的老百姓,无依无靠,生活得非常苦难。这些影片现实主义色彩浓厚,非常具有社会批判意义,并不像后来的影片一样刻意突出帮派斗争复杂性和传奇性。即使是流氓头子,手下也不过寥寥数人,根本形不成气候,而《神女》中的那个胖流氓,更是穷得靠女人卖身的钱来赌博,纯粹一“小白脸”!

但到了八九十年代的的上海滩电影(电视剧也一样)中,流氓可就越来越有气势了,什么青帮洪帮斧头帮,都可谓香港那些都市黑帮的祖师爷。这些电影完全放弃了社会批判的重任,企图构造一个旧上海的江湖传奇。电影中的上海滩,向来是一个龙蛇混杂,弱肉强食的地方,帮派林立,杀戮不断,还有英法租界的强势统治和日本人的阴谋活动。什么军火买卖啊,毒品交易啊,赌场妓院夜总会啊,更是成了这个城市的主基调。上海滩仿佛一个罪恶的大染缸,足以将任何来此发展的纯情少女和质朴少男们染黄染黑!

关于上海滩的故事大多都有一个原型:一个外地少年来到上海滩,一开始从底层做起,无意中遇上了这里的黑帮老大,了解到这里的帮派构成,然后一步步地往上爬,渐渐地同黑帮老大,红歌(舞)女,租界探长,外国阴谋家们打成一片,事业达到顶端时又狠狠地跌落,留了一条命回来复仇,除掉大反派后自己也离开了上海,“上海滩对他来说,只不过是一个过客而已”。1997年的《马永贞》便是最符合这种原型的影片,片中的人物一个个都脸谱化十足。心比天高的马永贞很快便由一个心地纯正的傻小子跃升为上海滩的大亨,却由于自己的狂妄自大而变得众叛亲离,差点死于杨双的阴谋下。最后的复仇则显得惊天动地,激烈的枪战+绚烂的打斗,不自觉地沦为一场奇观似的视觉盛筵!

而在两集《上海皇帝》中,我们则看到了上海滩三大亨杜月笙、黄金荣和张啸林之间的传奇故事:他们怎样像好兄弟一样一步步地打下江山,又怎样因为亲日反日的问题而分道扬镳,成为势不两立的仇家,都被影片以人物传记的形式娓娓道来。虽然空间基本上局限在上海滩,但时间跳跃度大,人物众多,关系复杂,颇具黑帮史诗的气派。**、舞厅、烟馆、码头、仓库、公馆,各种各样的交易买卖,多姿多彩的明争暗斗,影片中出现了大量有关上海滩的典型符号,为我们描绘出一个人心险恶,纷繁复杂的上海滩江湖!

其实在香港电影中,也有一个类似于上海滩的时空,那就是廉政公署成立前,四大探长为所欲为的香港本埠。跛豪等黑帮老大类似于上海滩的帮派老大,四大探长兼帮派老大和巡捕房于一身,而老大和探长的女人又多为红舞女或富家千金。在那个年代,法律只不过是个形式上的东西,兄弟情义也不过嘴上说说而已,一切都为了金钱和利益,最不值钱的反倒是人命!

为什么这么多人钟情于拍摄上海滩或类上海滩的传奇电影呢?就是因为它的“混”和“乱”,最能体现出中国人的江湖特点!“混”是指这里三教九流,龙蛇混杂,而“乱”又是指各帮各派为了自身利益而争斗不断,有了这样一个“混乱”的江湖,各种各样的传奇故事也就应运而生了。于是,黑道白道无间道,青帮洪帮斧头帮,妖女荡女乖乖女,明杀暗杀连环杀,还有类似于巡捕房这样平衡各方势力的中间人,连张艺谋和陈凯歌这两大导演都在九十年代中期炮制出了《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和《风月》这两部有关上海滩的大作,又何况那些擅长于复制拼贴的香港电影人和电视剧工作者呢?

这便是影像中的上海滩,说不完的故事,道不完的传奇,神秘诡异而又令人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