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届戛纳电影节:东风西渐,才人辈出

紫色枫扬

社区贡献者
2006-03-15
14,960
0
0
第60届戛纳电影节:东风西渐,才人辈出



[font=新宋体]第60届戛纳电影节于当地时间5月27日晚正式落下帷幕。以英国巨匠斯蒂文·弗莱尔斯为主席的评委会,经过焦灼的讨论、艰难的抉择,最终将至高无上的金棕榈枝授予罗马尼亚影片《四月三周两天》(4 Months, 3 Weeks And 2 Days)。就在几天前,罗马尼亚作品《加州之梦》(California Dreaming)刚刚荣膺一种关注单元最佳影片--同一国家在一届电影节上称霸两大部门,可谓风光无限。

  出征前即被罗马尼亚国内媒体寄予厚望的《四月三周两天》在戛纳当地初露锋芒后,便立即获得最高的媒体评分。尽管少女堕胎的故事题材略显黑色,但有同属"堕胎系"的《维拉·德雷克》问鼎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大奖的旧迹在前,黑马《四月三周两天》的爆冷夺魁亦毋须称奇。能将一桩丑闻放大为针砭时弊的社会讽喻,而非仅作为噱头炒作,无疑是这位无声无息的选手一举登上王座的杀手锏。

  无独有偶。去年,罗马尼亚影片《布加勒斯特东12点8分》、《无医可靠》分别在欧洲电影奖和纽约影评人协会奖等重量级赛事上脱颖而出,已让欧美同行在瞠目结舌之余,开始更广泛地关注这个东欧国家近期在发展电影业方面取得的成就。由是,此番再受六十大寿的"电影节之王"戛纳首肯,颇具水到渠成、锦上添花的意味。

  年仅38岁的青年导演克里斯汀·蒙吉,2000年才凭三部短片入行,即便2002年的长片处女作《西方》(Occident)一举赢得特兰斯瓦尼亚电影节最佳影片,仍被国际媒体揶揄"倚仗地缘优势"。孰料第二部电影长片《四月三周两天》便令蒙吉轻松摘取棕榈枝,顺利完成"最佳新人→国内制霸→问鼎戛纳"的惊异三级跳。名不见经传的"草根"履历从此平添传奇的一笔,今后俨然东欧电影的未来之星。

  相比之下,评委会大奖得主《殡之森》(殯[もがり]の森)的河濑直美导演,可谓戛纳的"老相好"。河濑当年那部书写恋恋乡情的处女作长片《朱雀萌燃》创造的金摄像机奖(最佳处女作)史上最低龄的纪录,至今无人打破。经历《沙罗双树》的铩羽而归后,第三次西征的《殡之森》终于豪夺评委会大奖,可喜可贺。

  被国内评论人士誉为"一生都在致力于拍摄回忆"的河濑,对"死亡"的迷恋溢于言表。闲静、凄美、感伤……,一位方刚而立的女性拥有如此悲天悯人的情怀,堪称超龄的彻悟;而关乎亲人、友人的各种纪录片的拍摄,又练就了一身平易简约的写实功底;配合女性导演特有的细腻映像与对角色心理的微妙刻画,《殡之森》的胜利毫无悬念。

  面对东欧、东亚的强大火力,江湖风闻"内定大奖"的法兰西本土势力以《潜水钟与蝴蝶》(The Diving Bell And The Butterfly)的最佳导演奖喜获犒慰。尽管未能如东道主所愿,但朱利安·萧贝尔导演仍可凭此奖项名垂青史--"新表现主义流派画家"的独一无二出身,使其成为"画而优则导"的影史标签。

  因罕见重症陷入瘫痪的男主人公(同名自传作者),以全身上下唯一一块能继续工作的眼部肌肉、依靠眨眼完成对坎坷生涯的总结。恰似标题中的两极对比:尽管肉体的残障仿佛史册中的著名酷刑"潜水钟"(将死刑犯绑至巨钟内沉入海底,让其在无力挣脱的状态下痛苦溺毙),但思想的自由却幻化为翩翩起舞的蝴蝶。萧贝尔祭起凌厉而华丽的剪切实现追忆的叙事舞台的缤纷跳跃,用画家的独具匠心,在银幕上有条不紊地描绘出意识的一念三千、瞬息万变。一尊最佳导演的奖杯,凝结着对艺术探索的着力肯定。

  《驱逐》(The Banishment)的俄罗斯影帝康斯坦丁·拉瓦尼科与《密阳》(Secret Sunshine)的韩国影后全度妍更为花甲高龄的戛纳电影节注入国际化色彩。赛前公认实力不容小觑的斯拉夫兵团虽失意大奖,却在表演奖项意外开花--作为处女作《回家》擒获金狮的安德烈·日瓦金采夫的第二部长片,《驱逐》的品质虽仅属中上,但日瓦金采夫善于调动演员情绪的特长仍有目共睹。回想《回家》的父子三人叹为观止的演技,《驱逐》奉献影帝的结果豪无意外。"半岛第一演技女优"全度妍力挫包括同胞朴智娥、"爵士小天后"诺拉·琼斯在内的一干高手勇猛封后,不啻本届戛纳电影节的巨大惊喜。平素不以美艳取胜的全氏,以丧夫丧子进而丧失信仰的无助女性形象揽过殊荣,"国民演技瑰宝"的一段佳话新鲜出炉。继梁朝伟、柳乐优弥、张曼玉之后,又一位东亚演员斩获戛纳演技奖;同时,全度妍又与河濑直美交相辉映,一演一导,构成东亚势力"阴盛阳衰"的两朵奇葩。

  改编自同名漫画的法美合拍片《我在伊朗长大》(Persepolis),借小女孩的成长历程以小见大,窥视伊朗数十年的社会变迁--黑白绘风与厚重题材极大程度掩护了"轻"的动画性质,助这部"另类史诗"勇夺评委会奖。一同分享此荣誉的还有墨西哥电影《沉默的阳光》(Silent Light),真爱与家庭的两难选择令同属小成本的《沉》一鸣惊人。反观《迷幻公园》(Paranoid Park)的加斯·范·桑特尴尬领取的所谓"戛纳60周年特别奖",则十足是对好莱坞方面进行补偿的"安慰奖"嘴脸。

  曾于本土斩获金熊大奖的土耳其裔德国影人费斯·阿金,以三段式结构收入最佳编剧奖,尽管这已是多线并行的剧本第N次出人头地,但愈演愈烈的群戏之火依旧熊熊燎原。开个玩笑,不知评委会中的伊斯坦布尔同乡奥尔罕·帕慕克文豪"暗中"发挥了多大作用(^_^)?其他,金摄像机奖最佳影片(最佳处女作)被以色列作品《MEDUZOT》拿下;增设的"第二名"金摄像机特别奖由美国电影《控制》(Control)收入囊中;最佳短片单元的冠亚军分别是墨西哥的"短片金棕榈奖"作品《VER LLOVER》与新加坡的"短片评委会奖"作品《AH MA》。

  艾米尔·库斯图里卡、科恩兄弟、王家卫、亚历山大·索库洛夫、昆汀·塔伦蒂诺、大卫·芬奇等一干老将,在各领风骚的革新时局下,沦为被后浪推上沙滩的前浪、被新桃换上门扉的旧符。《给我承诺》、《老无所依》依旧功力强劲,但历尽沧桑的戛纳电影节以惊喜频出的结果明确表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江山代有才人出……。

  罗马尼亚、俄罗斯的复苏,让传统欧美豪强备受冲击;而日韩竞艳的景色,足以令蒸发于主竞赛单元的华语电影相形见绌。从来不是中国电影人福地的滨海小城,却总能带给我们自问自省的忧患意识——感谢你,戛纳![/font]
 

紫色枫扬

社区贡献者
2006-03-15
14,960
0
0
第60届戛纳电影节:东风西渐,才人辈出



[font=新宋体]第60届戛纳电影节于当地时间5月27日晚正式落下帷幕。以英国巨匠斯蒂文·弗莱尔斯为主席的评委会,经过焦灼的讨论、艰难的抉择,最终将至高无上的金棕榈枝授予罗马尼亚影片《四月三周两天》(4 Months, 3 Weeks And 2 Days)。就在几天前,罗马尼亚作品《加州之梦》(California Dreaming)刚刚荣膺一种关注单元最佳影片--同一国家在一届电影节上称霸两大部门,可谓风光无限。

  出征前即被罗马尼亚国内媒体寄予厚望的《四月三周两天》在戛纳当地初露锋芒后,便立即获得最高的媒体评分。尽管少女堕胎的故事题材略显黑色,但有同属"堕胎系"的《维拉·德雷克》问鼎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大奖的旧迹在前,黑马《四月三周两天》的爆冷夺魁亦毋须称奇。能将一桩丑闻放大为针砭时弊的社会讽喻,而非仅作为噱头炒作,无疑是这位无声无息的选手一举登上王座的杀手锏。

  无独有偶。去年,罗马尼亚影片《布加勒斯特东12点8分》、《无医可靠》分别在欧洲电影奖和纽约影评人协会奖等重量级赛事上脱颖而出,已让欧美同行在瞠目结舌之余,开始更广泛地关注这个东欧国家近期在发展电影业方面取得的成就。由是,此番再受六十大寿的"电影节之王"戛纳首肯,颇具水到渠成、锦上添花的意味。

  年仅38岁的青年导演克里斯汀·蒙吉,2000年才凭三部短片入行,即便2002年的长片处女作《西方》(Occident)一举赢得特兰斯瓦尼亚电影节最佳影片,仍被国际媒体揶揄"倚仗地缘优势"。孰料第二部电影长片《四月三周两天》便令蒙吉轻松摘取棕榈枝,顺利完成"最佳新人→国内制霸→问鼎戛纳"的惊异三级跳。名不见经传的"草根"履历从此平添传奇的一笔,今后俨然东欧电影的未来之星。

  相比之下,评委会大奖得主《殡之森》(殯[もがり]の森)的河濑直美导演,可谓戛纳的"老相好"。河濑当年那部书写恋恋乡情的处女作长片《朱雀萌燃》创造的金摄像机奖(最佳处女作)史上最低龄的纪录,至今无人打破。经历《沙罗双树》的铩羽而归后,第三次西征的《殡之森》终于豪夺评委会大奖,可喜可贺。

  被国内评论人士誉为"一生都在致力于拍摄回忆"的河濑,对"死亡"的迷恋溢于言表。闲静、凄美、感伤……,一位方刚而立的女性拥有如此悲天悯人的情怀,堪称超龄的彻悟;而关乎亲人、友人的各种纪录片的拍摄,又练就了一身平易简约的写实功底;配合女性导演特有的细腻映像与对角色心理的微妙刻画,《殡之森》的胜利毫无悬念。

  面对东欧、东亚的强大火力,江湖风闻"内定大奖"的法兰西本土势力以《潜水钟与蝴蝶》(The Diving Bell And The Butterfly)的最佳导演奖喜获犒慰。尽管未能如东道主所愿,但朱利安·萧贝尔导演仍可凭此奖项名垂青史--"新表现主义流派画家"的独一无二出身,使其成为"画而优则导"的影史标签。

  因罕见重症陷入瘫痪的男主人公(同名自传作者),以全身上下唯一一块能继续工作的眼部肌肉、依靠眨眼完成对坎坷生涯的总结。恰似标题中的两极对比:尽管肉体的残障仿佛史册中的著名酷刑"潜水钟"(将死刑犯绑至巨钟内沉入海底,让其在无力挣脱的状态下痛苦溺毙),但思想的自由却幻化为翩翩起舞的蝴蝶。萧贝尔祭起凌厉而华丽的剪切实现追忆的叙事舞台的缤纷跳跃,用画家的独具匠心,在银幕上有条不紊地描绘出意识的一念三千、瞬息万变。一尊最佳导演的奖杯,凝结着对艺术探索的着力肯定。

  《驱逐》(The Banishment)的俄罗斯影帝康斯坦丁·拉瓦尼科与《密阳》(Secret Sunshine)的韩国影后全度妍更为花甲高龄的戛纳电影节注入国际化色彩。赛前公认实力不容小觑的斯拉夫兵团虽失意大奖,却在表演奖项意外开花--作为处女作《回家》擒获金狮的安德烈·日瓦金采夫的第二部长片,《驱逐》的品质虽仅属中上,但日瓦金采夫善于调动演员情绪的特长仍有目共睹。回想《回家》的父子三人叹为观止的演技,《驱逐》奉献影帝的结果豪无意外。"半岛第一演技女优"全度妍力挫包括同胞朴智娥、"爵士小天后"诺拉·琼斯在内的一干高手勇猛封后,不啻本届戛纳电影节的巨大惊喜。平素不以美艳取胜的全氏,以丧夫丧子进而丧失信仰的无助女性形象揽过殊荣,"国民演技瑰宝"的一段佳话新鲜出炉。继梁朝伟、柳乐优弥、张曼玉之后,又一位东亚演员斩获戛纳演技奖;同时,全度妍又与河濑直美交相辉映,一演一导,构成东亚势力"阴盛阳衰"的两朵奇葩。

  改编自同名漫画的法美合拍片《我在伊朗长大》(Persepolis),借小女孩的成长历程以小见大,窥视伊朗数十年的社会变迁--黑白绘风与厚重题材极大程度掩护了"轻"的动画性质,助这部"另类史诗"勇夺评委会奖。一同分享此荣誉的还有墨西哥电影《沉默的阳光》(Silent Light),真爱与家庭的两难选择令同属小成本的《沉》一鸣惊人。反观《迷幻公园》(Paranoid Park)的加斯·范·桑特尴尬领取的所谓"戛纳60周年特别奖",则十足是对好莱坞方面进行补偿的"安慰奖"嘴脸。

  曾于本土斩获金熊大奖的土耳其裔德国影人费斯·阿金,以三段式结构收入最佳编剧奖,尽管这已是多线并行的剧本第N次出人头地,但愈演愈烈的群戏之火依旧熊熊燎原。开个玩笑,不知评委会中的伊斯坦布尔同乡奥尔罕·帕慕克文豪"暗中"发挥了多大作用(^_^)?其他,金摄像机奖最佳影片(最佳处女作)被以色列作品《MEDUZOT》拿下;增设的"第二名"金摄像机特别奖由美国电影《控制》(Control)收入囊中;最佳短片单元的冠亚军分别是墨西哥的"短片金棕榈奖"作品《VER LLOVER》与新加坡的"短片评委会奖"作品《AH MA》。

  艾米尔·库斯图里卡、科恩兄弟、王家卫、亚历山大·索库洛夫、昆汀·塔伦蒂诺、大卫·芬奇等一干老将,在各领风骚的革新时局下,沦为被后浪推上沙滩的前浪、被新桃换上门扉的旧符。《给我承诺》、《老无所依》依旧功力强劲,但历尽沧桑的戛纳电影节以惊喜频出的结果明确表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江山代有才人出……。

  罗马尼亚、俄罗斯的复苏,让传统欧美豪强备受冲击;而日韩竞艳的景色,足以令蒸发于主竞赛单元的华语电影相形见绌。从来不是中国电影人福地的滨海小城,却总能带给我们自问自省的忧患意识——感谢你,戛纳![/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