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6月23日

fov

普通会员
2007-06-01
5
0
0
1944年6月23日 日军对衡阳实施毁灭性攻击


中国军队撤离衡阳时,将地面
设施先行炸毁,以免落入敌手
1944年6月23日,日军分三路进攻衡阳,遭到了以方先觉的国民党第十军为主力的1.7万名中国守军的顽强抵抗。日军为尽快占领衡阳,实现其战略意图,不惜重兵,不顾一切地对衡阳实行了毁灭性的攻击。
战斗一开始,日军除用飞机、大炮猛烈轰击衡阳之外,还公然违反国际公法,使用催泪性和糜烂性毒气袭击守军,强渡了耒河。之后,日军又多次在进攻中使用毒气弹,使守城官兵中毒者甚多。
日军在攻势屡遭挫折之后,遂施火攻。利用飞机投掷大量的燃烧弹。燃烧弹落下,大火熊熊,全城一片火海,守军囤积之粮弹被焚毁,无数受伤军民被烧死,有着红十字旗帜作野战医院之忠爱社,亦未幸免,数千名重伤军民葬身火海。
在日军炮火不停的轰击和飞机的轮番轰炸下,衡阳被夷为平地。
1908年6月23日 美国将部分庚子赔款退还中国
1908年6月23日,美国国会参、众两院根据罗斯福总统年度咨文中的要求,准将美国庚子赔款数减至13655492.69美元,将此数与原分给美国赔款24440778.81美元的差额,计10785286.12美元退还中国。
1911年6月23日 英王乔治五世加冕


国王戴着价值6万英镑、重达10镑的王冠参加庆典
三小时后,因王冠实在太重而使国王的颈椎受了伤


印度庆祝英王乔治五世继位典礼


大不列颠皇家家谱


约克亲王爱德华,即稍后被封的威尔士
亲王(爱德华八世)和他妹妹维多利亚-
玛丽身披袍服,准备参加加冕式


由印度士兵和英国士兵组成的卫队
保卫着乔治五世无惊无险地狩猎
1911年6月23日,英国国王乔治五世在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
加冕仪式象征着君主制传统的继续。室外空中的阴云和室内昏暗的色彩与前来参加加冕仪式的人们鲜艳华丽的礼服、制服、珠宝饰物形成鲜明对比。上午8时,威斯敏斯特教堂已挤满了准备在这里逗留一天的人们。大街上挤满了成千上万的人,他们需要等上几个小时,为的只是皇家的队伍经过时能看上一眼。
国王对这次庆典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天气与我们所期望的一模一样,火红的太阳、没有什么风、天上万里无云......我戴上了将由印度政府支付的价值六万英镑,专为这次活动制作的新王冠......”这一庆典持续了三个小时。“相当累”,国王在这一天结束时写道,“戴完这顶新王冠后......我的头可能受了伤,这东西太重了”。
这次加冕仪式,之所以看起来非常隆重,或许是因为这一年令人不安的政治背景:社会主义、罢工和最近对贵族的抨击。
1922年6月23日 外交家伍廷芳病逝


1896年出任美国
大使时的伍延芳
1922年6月23日,近代著名外交家伍廷芳在广州逝世。
伍廷芳,字文爵,号秩庸,1842年生,广东新会人。早年毕业于香港圣保罗书院,1874年赴英国林肯法律学院学法律,获律师资格,在香港任律师、法官。后入李鸿章幕府,协办洋务与外交。历任驻美国、墨西哥、古巴、秘鲁等国公使。
1911年辛亥革命后,赞成共和,与张謇等组织共和统一会,被南方各省推为民军方面议和的全权代表,与袁世凯派出的代表唐绍仪举行南北和谈。
南京政府成立后,任立法总长。1916年出任段祺瑞内阁外交总长。1917年出任代总理。不久南下,与孙中山合作,任护法军政府外交总长兼财政总长等职。1922年4月,他兼任广东省省长,因在外交上劝阻英美严守中立、勿助陈炯明叛军失败,愤而病发逝世。
1925年6月23日 沙基惨案发生


沙基惨案发生现场


20多万人在广州东校场集会,声援上海工人罢工

1925年6月23日,英国海军陆战队在广东朝游行中的中国老百姓突然开枪、开炮,当场打死59人,重伤172人,轻伤者无数。
6月21日,为声援上海罢工者,香港、沙面工人也实行罢工。工人纷纷离职返回广州,23日举行大规模的示威游行,下午1时,广州各界20多万人在东校场举行市民大会,一致通过援助沪案条件16条,会毕进行游行,工人、商人、学生、黄埔学生等依次由东校场出发。经惠爱东路、永汉中路,直出长堤西壕口,过沙面租界河对岸的沙基。
午后3时,当游行队伍行经沙面英、法租界对岸之沙基西桥口时,早已布置好的英、法海军陆战队,从沙面突然向示威群众开机枪扫射,游行队伍猝不及防,四散躲避,当场死亡59人,重伤者百余人,轻伤者无数。同时,驻扎在白鹅潭的外国兵舰也开炮向北岸示威。
惨案发生以后,广东革命政府立即以广东省长胡汉民的名义向英、法、葡驻广州总领事提出最严重的抗议,26日又第二次提出严重抗议,并向各国领事提出:(1)此案各有关国派大员向广东革命政府谢罪;(2)惩办与该案有关系之长官;(3)除两通讯舰外,驻粤各有关国兵舰一律撤退;(4)沙面租界交广东革命政府接管;(5)赔偿此次死伤人员恤金。
29日,广州各团体要求对英实行经济绝交。同日,香港25万工人举行全面总罢工,并有13万人陆续撤回广州。
1937年6月23日 班禅九世卒于青海


班禅额尔德尼-曲吉尼玛
1937年6月月,班禅九世入藏受阻,卒于青海玉树。
班禅九世法名曲吉尼玛,西藏喇嘛教格鲁派(黄教)领袖。1888年1月15日经金瓶掣签确认为九世班禅,1892年1月3日举行坐床典礼,呼图克图担任授戒堪布,清廷为祝贺九世班禅坐床典礼,特赐白银1万两。
l902年4月15日,他在拉萨大昭寺接受比丘戒。1905年10月被英殖民主义者胁迫去印度,坚决抵制了英殖民主义者的反清“自治”引诱,于翌年返回西藏。
1910年十三世达赖转而投靠英国后,班禅九世备受其歧视和压迫,1923年被迫出走内地,积极为加强藏汉民族团结和重返西藏而努力。
1945年6月23日 潜水艇发明人西蒙-莱克去世
1945年6月23日,现代潜水艇的发明者西蒙-莱克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布里奇港去世,终年78岁。
1894年,莱克把他设计的第一艘潜水艇的图纸提供给美国海军,但遭到拒绝。于是他带着发明去了国外。他在苏联工作几年以后又回到布里奇港,建立了莱克鱼雷艇公司。
大战中,公司建造100多艘潜水艇,其中有55艘是为美国造的。在大战中炸毁盟军船只的德国U型舰艇是根据莱克的发明制造的。
尽管莱克的绝大多数潜水艇都是战舰,但他造船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海上抢救和经商。30年代,为了打捞回1780年沉入哈得逊河底的、载有价值480万美元黄金的船只,他费尽心机。但命运不佳,这又耗去了他大量财产。
1946年6月23日 我国反内战运动走向高潮


23日五万多上海群众响应大学生号召,举行反战大游行


20日,上海的大学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反内战示威游行
1946年6月23日,上海5万多群众举行反对内战的示威游行,把全国反内战运动推向高潮。
政协会议后,全国各地纷纷成立反内战团体,呼吁和平。6月上旬,仅上海就相继成立“上海市学生和平促进会”、“沪西工人反内战民主促进会”等。此后,50多个团体发起成立“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北平、天津、重庆等地也都发生大规模群众反内战运动。在此之前,全国各界人士和团体不断发出呼吁,争取和平,反对内战。
3月2日,东北文化协会发表和平解决东北问题意见。4月26日,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就和平与内战、统一与分裂、民主与独裁发表对时局意见。
6月8日,北平王之相等52位各界人士呼吁立即停止内战。6月17日,罗隆基、史良等89人发表告国人书,主张政治解决国内争端,反对使用武力。6月21日,重庆人民和平促进会通电全国,呼吁立即制止内战。6月30日.上海4000名流急切电陈毛泽东、蒋介石,要求延长协商,全面停战。
1946年6月23日 南京下关惨案发生


周恩来赶赴医院慰问受伤的马叙伦


被打伤的大公报记者杨集在医院中
1946年6月23日,南京发生下关惨案。6月中旬,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和上海学生和平促进会为反对内战,联合发起组成上海人民和平请愿团,推举马叙伦、胡厥文、雷洁琼等11人为代表,以马叙伦为团长,定于6月23日赴南京请愿。
当天上午,上海各界群众5万多人赴车站送行,当晚7时左右,请愿代表到达南京下关车站后,即被预伏的大批国民党特务团团围住,分别拥于候车室和西餐厅围攻殴打。马叙伦、雷洁琼等多人被打伤住院。深夜,**代表周恩来去医院探望慰问。
1947年6月23日 美国颁布塔夫脱-哈特莱法


“共和党先生”罗伯特-塔夫脱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工人阶级为提高工资和改善福利待遇,掀起了大规模的群众性罢工运动。工人运动的高涨,引起了美国统治集团的恐惧和不安。
为抑制和削弱工人运动,1947年6月23日美国国会通过了“1947年劳资关系法”。它是由参议员罗伯特-塔夫脱和众议员弗雷德-哈特莱提出的,故名。
该法是美国历史上典型的反劳工立法。它限制工人参加工会的权利,不准工会要求同厂的工人加入同一工会;禁止全国性同业工人的集体谈判;禁止***员担任工会领导职务;工会举行罢工前必须先发出通知,规定有60天“冷却期”,静候政府调查;法院有权下令禁止罢工;宣布原来关于工会问题的瓦格纳法无效。
该法把美国劳工长年斗争所取得的成果剥夺殆尽。法案通过后,美国广大工人和群众掀起了强烈的抗议怒潮。
1961年6月23日 《南极条约》生效
《南极条约》由苏联、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挪威、比利时、日本、阿根廷、智利和南非等12国于1959年12月1日在华盛顿签订。1961年6月23日生效,有效期为30年。
条约规定:南极只能用于和平目的,禁止在南极地区采取任何军事性质的措施和活动;禁止在南极进行任何核爆炸以及弃置放射性废物;缔约各方有权指派观察员进行“视察”;在条约有效期内,冻结对南极洲的任何领土要求。
中国于1983年6月加入该条约,1985年10月成为该条约协商国。
1980年6月23日 七国首脑决心寻找新能源


七国首脑在威尼斯
1980年6月23日,在威尼斯连续两天的会议上,美国总统卡特和来自其它工业国家的首脑们就有关国际问题产生了很大分歧。但他们在能源需要独立方面达成了一致的协议。
面对石油输出国组织油价急剧上升的局面,首脑们说,到19世纪80年代末,他们可以把石油消费减少到每天2000万桶。他们在联合声明中说:“我们必须打破经济增长与石油消耗之间所存在的联系”。卡特和西德、英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的首脑们一致同意把煤产量翻一番,并更多地开发核能源和综合能源,以便取代石油。这项协议使卡特和他自己的民主党发生了冲突。该党曾通过一项“有秩序地关闭核电站”的大会决定。
在其它事务方面,很清楚美国和一些首脑就有关苏联入侵阿富汗而作出反应的问题上产生了尖锐的分歧。在之前两周内,卡特的立场似乎发生了变化。前一个月他对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和法国总统德斯坦在华沙举行的会晤表示强烈的不满。卡特还对西德总理施密特将访问莫斯科表示怀疑,他说西方领导人和莫斯科的交往或许有助于阿富汗所采取的行动。
1985年6月23日 印度客机在空中爆炸329人遇难
1985年6月23日,印度航空公司的一架大型客机在爱尔兰附近坠入大西洋,机上329人全部遇难。印度官员说,飞机坠毁显然是由锡克教极端组织安放在飞机上的炸弹引起的。他们这样干是对1984年印度军队袭击该教派圣地金庙所进行的报复。
香港机场的空中管理人员说,这架飞机是当天上午从多伦多经伦敦飞往孟买的,就从它突然从雷达屏幕上消失之前8分钟,他们还和这架飞机保持着联系。空中管理人员说,驾驶员没有提到任何可能导致突然坠毁的因素。即使这架波音747客机的4台机同时发生故障也会有足够的时间发出求援信号。
由于一系列的威胁,加拿大加强了在多伦多和蒙特利尔的民航航空终点站的安全措施,用爱克斯光扫描和检查所有的行李。自称代表锡克组织的人,在打给报社的电话中声称,对机上安放炸弹负责。
1988年6月23日 教育家梁漱溟逝世
梁漱溟,原名焕鼎,字寿铭。1893年生于广西桂林。现代哲学家、教育家。
他早年参加同盟会,投身辛亥革命,后潜心研究佛学。1917年后,应聘于北京大学主讲印度哲学。1924年辞去教职,到山东自办教育,从事乡村建设。曾任河南村治学院教务长,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院长。
抗战爆发后,任最高国防参议会参议员,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后参与发起组织“统一建国同志会”,1941年改组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任中央常务委员,并任其机关报《光明报》社长。1946年参加政治协商会议。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全国政治协商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中国孔子研究会顾问。1988年6月23日病逝于北京。
著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印度哲学概论》、《乡村建设论文集》、《中国文化要义》、《人心与人生》,辑有《梁漱溟教育论文集》。
1990年6月23日 奥林匹克博物馆正式开馆
1990年6月23日,国际奥委会在瑞士洛桑为新落成的奥林匹克博物馆举行隆重的开馆仪式。出席仪式的有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西班牙国王卡洛斯和王后等贵宾以及近2000名国际奥委会和其他国际体育组织的官员。
开馆仪式后,萨马兰奇陪同卡洛斯国王等贵宾参观了博物馆。萨马兰奇和卡洛斯国王首先进入中国文物展室。卡洛斯国王在金缕玉衣和凤冠前长时间停留,看得很仔细,问得也很仔细。他说,这些文物充分体现了中国古老的文明。
博物馆内陈列着国际奥委会在过去几十年中收集的与奥运会有关的珍贵纪念品,如1936年以来历届夏季、冬季奥运会用过的共27个火炬、第一届奥运会的金牌、刘易斯1984年在洛杉矶奥运会上夺取200米金牌时穿的跑鞋等。
二楼的三个大屏幕电视可以使参观者尽情欣赏体育名将们的风采。参观者还可以通过几十台电脑了解奥林匹克运动及其历史。在夏季奥运会展室内,人们可以看到67名各国优秀运动员的照片,其中有中国的许艳梅和伏明霞。

1992年6月23日 乌鲁木齐至阿拉木图间开行国际列车
首趟乌鲁木齐至阿拉木图国际旅客列车,1992年6月12日上午在隆重的庆典仪式中从乌鲁木齐开行。这标志着我国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之间的公路、航空、铁路全部开通。
国务院副总理吴学谦、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副总理交尔达斯-别科夫、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副总理图列加诺夫、塔吉克斯坦共和国副总理赛德姆拉多夫、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全权代表赛德科夫,以及我国铁道部部长李森茂,新疆党政领导宋汉良、铁木尔-达瓦买提等出席了通车典礼,并为通车剪彩。
吴学谦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副总理交尔达斯-别科夫先后在仪式上讲话,他们指出,乌鲁木齐至阿拉木图铁路是联结中国人民和哈萨克人民以及欧亚国家人民的一条友谊纽带,它对于加强我国与哈萨克斯坦以及欧亚国家的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乌鲁木齐至阿拉木图铁路全长1359公里。途经奎屯、阿拉山口、德鲁日巴、别斯库列、阿克斗卡等七个车站,全程行车需33小时10分钟,每周中哈双方对开一次。

.1908年6月23日美国将部分庚子赔款退还中国
.1911年6月23日英王乔治五世加冕
.1922年6月23日外交家伍廷芳病逝
.1925年6月23日沙基惨案发生
.1937年6月23日班禅九世卒于青海
.1945年6月23日潜水艇发明人西蒙-莱克去世
.1946年6月23日我国反内战运动走向高潮
.1946年6月23日南京下关惨案发生
.1947年6月23日美国颁布塔夫脱-哈特莱法
.1961年6月23日《南极条约》生效
.1980年6月23日七国首脑决心寻找新能源
.1985年6月23日印度客机在空中爆炸329人遇难
.1988年6月23日教育家梁漱溟逝世
.1990年6月23日奥林匹克博物馆正式开馆
.1992年6月23日乌鲁木齐至阿拉木图间开行国际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