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vs显示器

紫色枫扬

社区贡献者
2006-03-15
14,960
0
0
眼睛vs显示器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据说我们人类所获得的信息中,视觉信息占到70%以上,由此可见眼睛的重要性。

  电脑的普及网络的逐渐发达取代报纸电视,成为第一媒体。由此引发的问题是,人们面对电脑显示器的时间越来越长,由此给眼睛造成了不小的负担。频繁的使用显示器,必然会对我们的眼睛造成一定的伤害,而且这已经是一个严重的职业问题了,正如矽肺是矿工的职业病一样。

  以前用CRT的时候,眼睛健康的问题容易引起大家的关注,但到了液晶显示器时代,由于广泛宣传健康环保的理念,很多人都认为液晶显示器是一种对眼睛有保护作用的产品,因此眼睛健康这个问题被大众忽视了。

  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鲜为人知的是,液晶显示器虽然在理论上说对眼睛没有伤害,但如果不正确使用的话,仍然会损害我们宝贵的视力,甚至造成眼睛的损害!

  了解我们自己

  现在有很多人都喜欢琢磨电脑硬件的运作原理,如显示器的成像,CPU的运算等。但他们对自己的身体却不了解。既然咱们这次说到了眼睛,我们就应该先了解眼睛的构造和原理。如果用照相机比喻的话,我们的眼睛分为以下几个组成部分:

  1.角膜——镜头

  角膜是光线进入眼球的第一道关口。其屈光力为42D左右,占眼球表面积的1/6,直径为11.5毫米,中央厚0.6毫米,旁边厚1毫米。俗称"黑眼珠",其实它透明无瑕,只是由于眼球壁的其他部分好像照相机的暗箱、当人们通过这层透明组织看黝黑的眼内时,才产生黑的感觉,角膜组织分5层:上皮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内皮细胞层.角膜上皮层有十分敏感的感觉神经末梢、但对冷觉不敏感,因此有"不怕冷的大将军"之说。如果角膜上皮受损,一般24小时内不留痕迹地愈合。如果角膜受损严重,则愈合后留下瘢痕,严重的呈瓷白色,好似镜头上的霉斑,影响视力。

  2.瞳孔-光圈

  瞳孔-光圈,俗称"瞳仁",直径为2.5~3毫米。婴儿和老人瞳孔较小。外面光线强的时候,瞳孔缩小;光线弱的时候,瞳孔变大,从而使眼睛里接受的光线总是恰到好处。一旦失调,则曝光不当。

  3.晶状体-全自动变焦镜头

  晶状体-全自动变焦镜头,位于瞳孔虹膜后面,呈双凸透镜。正常人既能看近又能看远,全依赖于晶状体的调节。看远时,睫状肌放松,悬韧带绷紧,晶状体变扁平,折光力减少;看近时,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放松,晶状体依靠其本身弹性变凸,折光力增加。

  4.视网膜-胶卷

  视网膜——胶卷,起感光功能。感光最敏锐的那部分,称为黄斑。虽然视网膜很薄,结构却很复杂,分为10层,感光的细胞主要是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视锥细胞主要负责明视觉和色觉,视杆细胞主要负责暗视觉。脉络膜-照相机的暗箱。主要由血管组成,因此还兼有营养眼球的责任眼球的发育——眼球的发育从小到大,在3岁前为快相期,即由出生后的18毫米发育到21毫米;在15岁前为慢相期,眼球发展到23毫米左右,到青春期发展变慢,25岁以后基本稳定。

  5.虹膜-光圈的叶片

  虹膜-光圈的叶片。如果光线过强,虹膜内瞳孔括约肌收缩,则瞳孔缩小;光线变弱,虹膜开大肌收缩,瞳孔变大。根据虹膜内含色素的不同,虹膜呈现不同的颜色。白种人虹膜色素较少,呈灰蓝色;黄种人色素较多,呈棕黄色;黑人色素最多,呈黑色。

  6.巩膜-相机壳

  巩膜-相机壳,对眼球的内部结构起保护作用,白色不透明,厚约1毫米,占据整个眼球后面约5/6的范围。俗称眼白,就是靠近角膜的巩膜和其上一层透明球结膜。

  眼睛的工作过程大致是这样的;自然界各种物体在光线线的照射下反射出明暗不同的光线,这些光线通过角膜、晶状体等结构的折射作用,聚焦在视网膜上,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一系列的电化学变化,将光刺激转挽成为神经冲动,通过视觉通路传导至大脑的视觉中枢,完成视觉功能。在上述过程中,瞳孔可调节进入眼球内的光线;晶状体也通过调节作用,保证光线准确地聚焦在视网膜上,从而获得一个完整清晰的物像。

  在眼睛复杂的复杂的结构中,晶状体最容易损坏,眼睛看东西时,光线通过晶状体调节聚焦在视网膜黄斑上。如果通过调节,光线不能聚焦在视网膜上,就存在屈光不正。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之前称为近视眼;聚焦在视网膜之后称为远视眼;不能聚焦在一个点,称为散光眼。如果晶状体的调节功能失调,如年老时,晶状体不能变凸,称为老视,即老花眼;如果晶状体变混浊,就称为白内障。

  和我们身体的很多组织不同,眼睛出了问题较难恢复,如常见的近视眼等疾病,得上很容易,但恢复起来可就太困难了!

  好了,基本知识就说到这里,我们这里不厌其烦的介绍眼睛的构造,是为了让大家知道,除了各种建筑机械外,我们人类本身就是一个伟大的工程奇迹,有的时候,与其欣赏外部世界,还不如对了解我们本身!

  罪状之一:显示器高亮

  好了,我们回到正体,讲讲液晶显示器是如何伤害视力的。

  我们知道,眼睛对亮度的变化十分敏感,虹膜的作用相当于照相机镜头,专门负责控制光线进入眼睛的强弱。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看太阳或者日光灯眼睛会有刺痛的感觉,这是因为外界光线太强,虹膜不足以控制光线的强度,强大的光线(能量)会烧蚀视网膜,引起失明。不过多数人都不知道,其实显示器的亮度也是非常高的,如果使用不当,也会对眼睛造成损害。

  一组荧光灯背光源,请注意这不是显示器

  在亮度方面,以健康著称的液晶显示器表现的尤其糟糕!不少朋友抱怨,刚买来的显示器亮度太高,把亮度和对比度都调到最低程度,光线仍然很强,刺的眼睛生疼。

  液晶本身是不发光的,所有光线来源于背后的荧光灯(也有用其他发光装置如LED的,但多数用荧光灯),原里上和家用荧光灯差不多,都是气体放电灯,只不过做的更精密,亮度更高罢了。显示器背光灯亮度通常在250-300流明左右,比我们家用的荧光灯亮很多,其色彩理论上接近于白光。

  显示器用的灯管如果没有屏蔽的发光,人眼几乎无法直视,因为过亮。荧光灯光线经过液晶面板控制,以一个合理的亮度达到人眼(一般在100流明以下),这样我们才能看到清晰且舒适的文字或画面。但是由于近年来液晶面板为了达到所谓高响应时间等指标,控光能力下降,以至于不能抑制过多的光线,造成光线太强。

  这样用户无论如何调节,都不能将亮度降下去,用起来当然不舒服!

  另外,现在很多消费者都喜欢追求高亮度,厂家也投其所好,给显示器穿上了各种各样不同的“亮度外衣”,煞有介事的设置了很多种模式,如电影模式、文本模式等等,声称各种不同的模式可以让显示器色彩更加艳丽,效果更好。而消费者也往往认为功能多的显示器“物有所值”。

  事实情况是:那些所谓的模式,其实都是不同亮度和对比度之间进行调整的小把戏,而且基本上是以亮度调整为主要因素。用户长期在高亮度下,很容易造成视力下降。

  罪状之二:文字太小

  眼下大屏幕液晶流行,不少人眼巴巴的盼望着20寸以上大屏幕液晶显示器的降价,希望用最少的钱买最大号的显示器。

  不过,大屏幕液晶显示器存在一个相当讨厌的毛病:文字过小!

  拿20寸普屏液晶为例,文字小的和芝麻一边大,密密麻麻的让人看着就厌烦,写文章时眼睛每隔10分钟就要休息一下,写个千字左右的文章,眼睛就累得酸痛。对于眼睛来说,文字过小看起来就会吃力,晶状体会不停的调节来适应这样小型的文字,特别容易疲劳!时间长了想不近视都难!

  不光是20寸普屏液晶,17寸以及20寸以上的液晶显示器基本都有文字过小的毛病(24寸好一些)。原本嘛,这种规格的显示器是为制图等工作设计的,尺寸大分辨率更大,没人会用这样大的显示器来处理文字,如果你硬要干这事,倒霉的只能是你自己。

  值得一提的是,文字过小的毛病在笔记本电脑上更加突出,很多高级笔记本都喜欢用“高分屏”,巴掌大的屏幕能做出1280*1024的分辨率,很多笔记本电脑的屏幕比独立显示器尺寸小很多,分辨率居然一边大,文字效果可想而知了。可偏偏不少消费者对“高分屏”趋之若鹜,非“高分屏”不要!

  笔记本这东西,基本上是带来带去才有价值,而且使用范围以文字居多(笔记本很少用于制图等应用),文字都和针尖似看着多难受呀。也许你眼睛好使,看着很舒服,但使用时间一长,视力肯定成问题!

  罪状之三:页面繁杂

  工作中有了电脑的给我们的工作带来很大的帮助,可以同时打开好几个文件,许多的工作只要在电脑前一个动做就可以完成。不用再翻箱倒柜,桌子上放的全是文件。但同时他也给我们的视力健康增造成了伤害。繁杂的页更加重了视觉的疲劳。

  应对办法

  对于已经出现上述问题的朋友该怎么办呢?首先是亮度太高,这时您可以尝试将色彩设置成SRGB,这样亮度能降低一些,如果显示器支持三色独立调节的话,可以将RGB三色都置零,这时色彩不会有太大差异,而且亮度差不多能降到可以接受的程度。

  显示卡中的亮度调节项目,非常奏效,但会损失一部分细节

  或者有一个很奏效的招数:您可以在显示卡选项中调节亮度,基本都管用,但显示器会损失一部分细节,不顾好歹比眼睛出问题强。

  注意显示器太亮不好,太暗也不好,请合理设置亮度。

  其次是文字过小,您可以在显示属性中将字体定为特大,WINDOWS中字体显示就不成问题了,特大文字的大小是标准的2倍左右,相应面积更大,观看十分舒适。不过这样调节后某些图标会不正常,而且文字看起来也怪怪的,这些都需要您的适应。

  最后,就是采取一些防范措施,准备一台爽目仪之类的护眼产品,能主动缓解眼疲劳。

  请珍惜你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