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杂想】◥◣◥◣  当摄影遇到了手机!!◥◣◥◣

西门庆龙

普通会员
2005-09-02
2,248
0
36
[font=黑体]当摄影遇到了手机


前言:无论是胶片时代,还是数字相机普及的今天,经常随身携带相机去从事有目的摄影活动的人毕竟是极少数,摄影对于普通大众来说仅仅是偶尔从事的一项娱乐活动。绝大多数的照相机在绝大多数的日子里,总是被它的主人束之高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摄影突然遇到了一种绝妙的载体--手机(Mobile Phone),从此以后,许多相机(照相手机)便享受到和手机一样的待遇——与主人形影不离。

渐登殿堂

在手机刚刚诞生的岁月,照相手机是被传统观念排斥在摄影殿堂之外的,只有极少数的人认可它是摄影的一种形式。2005年7月7日发生在伦敦的地铁爆炸案,事发现场的照片首次被英国的新闻媒体予以刊用,并在互联网上广泛流传。媒体评论员称伦敦爆炸标志着新闻采集方式的“一个转折点”,这同时也咸了手机摄影正式进入摄影大门的一个转折点,可以说伦敦地铁爆炸案开启了手机摄影的新时代。随之而来的各类手机摄影大赛更是进一步冲击了固有的摄影观念,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觉得照相手机也是相机.手机摄影也是摄影。刚刚结束的“2006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这已是第二届了,它开创了手机摄影节的先河。

一张手机拍的照片也能卖5000元?随后是大大的“能”!这是《竞报》刊头的图片征集启事,这意味着手机图片已经进入公共传播领域。很多图片库也已开始接纳手机拍摄的图片了,甚至还有专门的手机图片库,这也就是说,在商用摄影领域已经有了手机图片的一席之地。
大众话语权时代

手机摄影的出现,可令拥有照相手机的用户随时随地拍摄,然后以最快的速度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它设定了新的图像传播方式,大众也有了影像的话语权。根据相关调查和保守估计,中国的手机保有量在2005年底就已经突破3亿,这其中的20~30%是有摄影功能的照相手机,在香港则有近60%的手机用户使用照相手机拍摄看到的任何事。

随着国人生活水准的提高,手机成了生活必需品,有的人甚至不止一部。成熟的数字相机制造技术,使照相手机一问世就承继了AF、AE的成熟功能设计,任何人不用经过训练也能拍摄出合乎标准的照片;进入互联网时代,大众拍摄的照片、图像无需通过各媒体的编辑的选择,可自主地在网络上发表、展示、广泛地交流,从而使大众掌握了自己拍摄的影像传播话语权。博客作为一个自由交流的渠道、自我展示平台,很多人都有自己的博客。通过博客平台来展示自己的图片作品,在这个家庭里,不用考虑任何世俗的因素,只需勇敢地进行自我表达。

手机摄影的未来

今后,照相手机将在各种新闻事件中起重要作用,因为很多人都会随身携带手机,而这台手机完全可能会具有完备的摄影功能,大众作为事件的目击者、参与者同时也是新闻的采集者,这将是今后新闻采集渠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照相手机,能够上网的笔记本电脑,任何人都可以成为职业的新闻记者,这样的装备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新闻制作和传播中心。

某些重大的事件中,完全可能因为严密的安全系统而阻碍职业新闻记者迅速抵达现场,那么,现场人员的照相手机将担任不可替代的角色,传统新闻媒体对手机拍摄的图片也迅速接受了,更明确地表明了手机图片,阵来的前途。

由于照相手机的迅速普及,利用手机来报道新闻事件的可行性越来越高,手机图片正在改变我们观看新闻的方式。同时,它也正在不断地改变新闻的采集方式。之前,人们都是依靠职业新闻记者的报道来了解新闻事件。这样,新闻事件的价值取向和观点,随着记者、编辑的观点而各异。而手机摄影以及互联网的传播可能将这一传统过程完全颠覆。

照相手机今后定将成为记者必备的工具之一。记者将带着它们去见编辑,利用手机拍摄的照片作为插图设计的元素,呈现给读者更完整的新闻现场。

别有韵味的摄影

尽管照相手机像素越来越高,功能越来越强大,但目前手机摄影仍然是摄影中的一个另类,其实它很像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罗莫(Lomo)摄影。于是一个新的词汇Lomobile (Lomo+Mobile)诞生了,并成为互联网上一个很时髦的新词。

摄影作品通常是按创作目的和功能价值进行分类的,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全国影展就把所有摄影作品先分为“记录、艺术、商业”三大类,其实这三大类的基本价值是“实用的”或是“审美的”。我们依此来分析手机摄影的基本价值也是“实用的”或是“审美的”。大多数人用照相手机所拍的照片是“实用的”,他们记录下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有意思”的瞬间,或仅仅通过手机显示屏与他人分享,或留作日后帮助重现美好的回忆;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照相手机成为幸运的“记者”,他们用照相手机拍下的新闻事件会让更多的人通过媒体“看”到,这也属于“实用的”;当然也会有相当一部分人用他们的眼光看手机摄影是“审美的”,其中包括Lomographyer,这些人有的看腻了清晰无比的传统摄影,有的追求时尚的前卫派摄影,有的是纯粹的手机摄影一族,他们在极为便捷的手机摄影中找到了一种发泄似的快感,用自己的手机摄影作品表达了他们的一种态度,在欣赏与传统摄影“格格不入”的手机摄影作品时得到了无比的审美愉悦。

仅仅从以上几种价值来看,手机摄影无需极高的成像素质,也无需强大的功能,对Lomographyer来说,传统摄影所孜孜追求的超高清晰度、准确的色彩还原、没有暗角等反而成了“缺点”。因而,照相手机是否能够追上数字相机的整体素质并不是关键,照相手机拍出来的照片是否清晰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手机摄影作品本身是否吸引眼球。

当然,不难看到的是手机摄影的真正实现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在一般新闻事件中手机拍摄的照片质量显然比不上专业相机拍摄的照片。手机摄影不可能代替“纯粹的”摄影,但照相手机却会极大地冲击相机市场,手机摄影同样会;中击传统摄影理念。一种全新的影像传播形式已经到来了。

[/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