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清源》:田壮壮诗化的个人迷醉
电影的名字叫《吴清源》,不叫〈棋坛争霸〉、〈黑白人生〉,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表明,这不是一部靠情节和冲突取胜的电影。但即使你已经有这样的心理准备,你还是会被它沉闷的情节搞得昏昏欲睡。
和陈凯歌、张艺谋等同为第五代导演相比,田壮壮一直保留着对艺术电影的个性追求,我看过他早期的〈猎场札撒〉〈盗马贼〉〈摇滚青年〉,都是很有风格的电影,1991年《蓝风筝》和2001年的《小城之春》我都没有看,但对他的景仰之情依旧,所以当得知他要出新片,还是很期待的。
至于吴清源,对他在日本取得的成绩我还是知道的。但对他的人生经历和思想轨迹却不了解。所以当我看这个电影看到一半的时候,不得不停下来查阅一些资料。看吴清源的生平,了解他参加的红万字会和玺宇教等。这对我理解这部电影,理解吴清源这个人有很大帮助。
田壮壮对吴清源这个人物的基本定位是为尊者讳的。比如吴清源申请加入日本国籍这件事情,电影表现了他的痛苦和犹豫,但实际上,吴清源是非常希望加入日本籍的,当时的民国政府不同意,搞了4年,最后是日本大使馆出面才搞定。抗日胜利后,民国政府取消了他的日本国籍,但1979年,吴清源再次加入日本籍。而且在抗日期间,他还参与了日本的劳军活动。当然我们不能简单地拿“汉奸”“卖国贼”来评论吴清源的一生,但回避,甚至篡改这样的历史,既是对历史的不尊重,也是对观众的不尊重。
而且,我觉得,田壮壮如果能正视吴清源这样的行为,反倒能把这个人物的性格立体化,作为艺术家,田壮壮应该把人物的评价留给观众,尽量少的去主观选择人物的性格和历史。
回避人物历史问题的同时,田壮壮强化了吴清源的思想轨迹。从一开始加入红万字会,到后来假如玺宇教,田壮壮试图那这个来丰富人物的性格。关于红万字会(红卐字会),电影里提到了一点,说这是一个“解救他人,同时即解救自己,不谈政治,希望实现世界和平,让人类得到解放”的组织。电影试图以这个来突出主人公不想介入世事,一心追求围棋真谛的特点,但电影在情节上只是交代了一下这个情节,后面就没有去延续它,反倒又冒出一个玺宇教来。电影对玺宇教的交代是没头没闹的,为什么加入都没有交代,我看了半天,不知道这到底是什么教,到了最后吴清源要退出了,才知道叫玺宇教。查了一下资料,知道玺宇教基本上可以算一个邪教。吴清源是因为处理红卐字会在日本的一些事情的时候,结识了玺宇教的教主,而且吴清源的日本夫人也是玺宇教的成员。可能说吴清源和玺宇教的关系是受到他日本老婆的影响。
如果你和我一样也了解了这些背景材料以后,你再来看这部电影,你才能理清电影的脉络。田壮壮在电影里没有去讲述吴清源在围棋上的传奇经历,对一些历史也是用客观字幕和主观字幕来交代。电影只是把一些含混不清,畏畏缩缩的片段串在一起。或许是阿城(编剧)和田壮壮都太过于了解围棋,或许他们是想用中国传统写意的方式,认为蜻蜓点水式的浮光掠影足以勾勒出吴清源在战火乱世中探索棋艺,最终化绚烂于平淡的过程。
但实际上整部影片给人的感觉是,没有情绪的层进,没有性格的渐次变化,从一开始沉默寡言出场,一直到沉默寡言结束。人物的几张感情戏也因为缺乏交代,观众无法受其感染。
这本是一个很有争议的人物,本是一个很有传奇色彩的人生。但在田壮壮诗化的个人迷醉中,变成一个为尊者讳的呻吟。
用中国棋院原院长王汝南的话说:“把他(吴清源)作为一个棋人,你才可能发现他的内心世界、发现他的人性、他的迷茫,也能够发现他在那样一个动荡环境中仍然能够保持一个完整的自我的难得。要他完全脱离开中日民族矛盾的羁绊是不现实的;但一定要生把他紧密套牢在这种政治的、民族的羁绊上也不现实。把他看作汉奸,或者把他看作民族英雄,都走了极端。”
推荐度:3星不妨一看。摄像十分到位,一个个片段的把握很能显示田壮壮电影语言的功力,音乐也好听,可惜田壮壮缺乏对人物和电影的整体把握。
电影的名字叫《吴清源》,不叫〈棋坛争霸〉、〈黑白人生〉,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表明,这不是一部靠情节和冲突取胜的电影。但即使你已经有这样的心理准备,你还是会被它沉闷的情节搞得昏昏欲睡。
和陈凯歌、张艺谋等同为第五代导演相比,田壮壮一直保留着对艺术电影的个性追求,我看过他早期的〈猎场札撒〉〈盗马贼〉〈摇滚青年〉,都是很有风格的电影,1991年《蓝风筝》和2001年的《小城之春》我都没有看,但对他的景仰之情依旧,所以当得知他要出新片,还是很期待的。
至于吴清源,对他在日本取得的成绩我还是知道的。但对他的人生经历和思想轨迹却不了解。所以当我看这个电影看到一半的时候,不得不停下来查阅一些资料。看吴清源的生平,了解他参加的红万字会和玺宇教等。这对我理解这部电影,理解吴清源这个人有很大帮助。
田壮壮对吴清源这个人物的基本定位是为尊者讳的。比如吴清源申请加入日本国籍这件事情,电影表现了他的痛苦和犹豫,但实际上,吴清源是非常希望加入日本籍的,当时的民国政府不同意,搞了4年,最后是日本大使馆出面才搞定。抗日胜利后,民国政府取消了他的日本国籍,但1979年,吴清源再次加入日本籍。而且在抗日期间,他还参与了日本的劳军活动。当然我们不能简单地拿“汉奸”“卖国贼”来评论吴清源的一生,但回避,甚至篡改这样的历史,既是对历史的不尊重,也是对观众的不尊重。
而且,我觉得,田壮壮如果能正视吴清源这样的行为,反倒能把这个人物的性格立体化,作为艺术家,田壮壮应该把人物的评价留给观众,尽量少的去主观选择人物的性格和历史。
回避人物历史问题的同时,田壮壮强化了吴清源的思想轨迹。从一开始加入红万字会,到后来假如玺宇教,田壮壮试图那这个来丰富人物的性格。关于红万字会(红卐字会),电影里提到了一点,说这是一个“解救他人,同时即解救自己,不谈政治,希望实现世界和平,让人类得到解放”的组织。电影试图以这个来突出主人公不想介入世事,一心追求围棋真谛的特点,但电影在情节上只是交代了一下这个情节,后面就没有去延续它,反倒又冒出一个玺宇教来。电影对玺宇教的交代是没头没闹的,为什么加入都没有交代,我看了半天,不知道这到底是什么教,到了最后吴清源要退出了,才知道叫玺宇教。查了一下资料,知道玺宇教基本上可以算一个邪教。吴清源是因为处理红卐字会在日本的一些事情的时候,结识了玺宇教的教主,而且吴清源的日本夫人也是玺宇教的成员。可能说吴清源和玺宇教的关系是受到他日本老婆的影响。
如果你和我一样也了解了这些背景材料以后,你再来看这部电影,你才能理清电影的脉络。田壮壮在电影里没有去讲述吴清源在围棋上的传奇经历,对一些历史也是用客观字幕和主观字幕来交代。电影只是把一些含混不清,畏畏缩缩的片段串在一起。或许是阿城(编剧)和田壮壮都太过于了解围棋,或许他们是想用中国传统写意的方式,认为蜻蜓点水式的浮光掠影足以勾勒出吴清源在战火乱世中探索棋艺,最终化绚烂于平淡的过程。
但实际上整部影片给人的感觉是,没有情绪的层进,没有性格的渐次变化,从一开始沉默寡言出场,一直到沉默寡言结束。人物的几张感情戏也因为缺乏交代,观众无法受其感染。
这本是一个很有争议的人物,本是一个很有传奇色彩的人生。但在田壮壮诗化的个人迷醉中,变成一个为尊者讳的呻吟。
用中国棋院原院长王汝南的话说:“把他(吴清源)作为一个棋人,你才可能发现他的内心世界、发现他的人性、他的迷茫,也能够发现他在那样一个动荡环境中仍然能够保持一个完整的自我的难得。要他完全脱离开中日民族矛盾的羁绊是不现实的;但一定要生把他紧密套牢在这种政治的、民族的羁绊上也不现实。把他看作汉奸,或者把他看作民族英雄,都走了极端。”
推荐度:3星不妨一看。摄像十分到位,一个个片段的把握很能显示田壮壮电影语言的功力,音乐也好听,可惜田壮壮缺乏对人物和电影的整体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