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届华表奖观后感:制度,票房与艺术,中国电影的三座大山

紫色枫扬

社区贡献者
2006-03-15
14,960
0
0
12届华表奖观后感:制度,票房与艺术,中国电影的三座大山


昨天晚上CCTV-6播放了中国电影的12届华表奖,有些感想,记录于此。

1,这么被提名的影片,至少偶是绝大多数都没看过的,不知道其他的朋友怎样。是院线的问题,还是吸引力的问题,不得而知。

2,这么多并列的获奖的影片,是政府对电影工作者的肯定与鼓励?还是来的都是客,有肉大家吃,还是大家都有奖,就说明我们的作品的质量果然高?不得而知。

3,客观的说,对于这项成长中的电影表奖,还有很多需要继续发展,至少,偶认为评定奖之后,怎么应该有个评语吧,才像个样子。

由此,偶对于中国的电影想了一想,觉得它的肩膀上原来是抗着3座大山的:)

一,制度:上层建筑决定下层艺术

让我们暂时抛开主旋律电影,任务片,乃至于科学教育片,与儿童片。我们特定的意识形态对于我们的电影的影响是深入到灵魂与毛孔里的。当然还有我们特定的文化传统与观众氛围,这个问题过大,也就是提一句。比如,我们的儿童片是不是把小孩子定位成了白痴,又始终不忘好为人师的说教习惯?

此外,有多少优秀的导演拍不着片,或者本子审核过不关,找不到钱等问题,这个看似不是制度的问题,事实上就是制度是问题,我们是不是可以有相应的组织与公司在政府制度允许的情况下进行艺术生产,这是个问题!(哪怕生产后在被审核后上映)

还有我们喊了多少年的分级制度,尽管也是复杂的问题,但也是问题:)

二,票房:导演“没头脑”与观众“不高兴”

我们现在的票房尽管在报道中是年年步步高,但事实上,大家只要留意一下,每年除了国产的几部大制作(含港台巨星主演的片子)与海外大片,大家能数上来的片子又有几部?而票房呢?

争取票房是当务之急,是重中之重,远离消费者的商品是彻底的傻瓜与混蛋,电影的商品属性决定了它必须有充分的精神娱乐功能,事实上我们的太多的片在许多的“没头脑”导演的指挥下呈现出了“假大空”的态势与想象力与情感枯竭的病态,直接导致催生出大量的“不高兴”观众。
《独自等待》《疯狂的石头》无疑是某种类型片短缺之中的孤胆英雄。

三,艺术:这就是艺术,说也说不清楚

我们的电影对于艺术的追求之火从未熄灭。现在的情形是,现有的情形已经很难让影人再勇于去做当年第五代的“零拷贝”的艺术探索,转而走向国际艺术节,以求外国影人的认同。不是说这条路不好,只是我们现在既很少看到在艺术上极具个人品格的作品,顶多是用心的真诚的做电影态度。事实上,最近的作品中,艺术的先锋性最强的恐怕还要是《无极》(尽管几乎沦为笑谈)。
我们有优秀的历史,比如《大闹天宫》几十年过去,可惜现在的动画片照这部还是逊色太多。我们有优秀的演员资源,比如,范伟,本山,冯巩乃至德刚,可我们还没有真正叫得响的喜剧。
发展空间是有的,更让我们十分期盼!

电影艺术之路漫漫兮,祝中国影人背负着以上这三座大山,上下而继续努力求索!再创佳绩吧!
毕竟,我们都爱看好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