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皆因果——电影《大只佬》剖析

紫色枫扬

社区贡献者
2006-03-15
14,960
0
0
万物皆因果——电影《大只佬》剖析


最初接触这部电影的时候,是看的内地版,名为《大块头有大智慧》,当时就觉得是一部有明星(刘德华、张柏芝)的、有卖点(肌肉装)的武打恐怖片。要问有什么主题,我只能回答:一头雾水,不知所云。最不解的是,为何此种“烂片”还能屡获大奖。

三年之后,终于明白了一些原因:第一点原因是当中的一些绝对不可缺少的情节引进大陆时被剪辑了,不过,这其实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这三年里,经历了一些事情,使自己成熟了,可以领悟到某些东西了。

重新观赏这部影片,最初是由于其中的插曲——黄耀明演唱的《身外情》很契合过去的那个寒冬的萧瑟心情。当李凤仪(张柏芝饰)领悟到自己终将要死的因果,与大只佬了因(刘德华饰)在广场的十字路口即将分别时,她突然说:“大只佬,可不可以借一分钟给我?”于是,音乐响起,她上前抓住他的手,安静地走向前。这一刻,人类的言语已经成为多余,所以她用手指放在唇边,让世界安静,让心情平静。

了因开始紧紧握住李凤仪的手,只可惜,穿过灯红酒绿,进入夜深人静,一分钟亦如一生,竟也如此短暂,一切终将曲终人散。突然间的驻足,她松开手,洒脱而去,身影消失在夜幕茫茫中,从李凤仪窃喜到坦然的脸,以及急促到缓和的步伐,我能感受到——人在意识到自己始终生活在无奈之中后的如释重负。

正如大只佬了因所看到的因果,李凤仪背负的恶业太深,虽然已经非常努力,但仍不免一死。

李凤仪背负的恶业是指什么呢?大只佬了因能够看到人身后的因果,一个偶尔的机会,他看到,李凤仪身后是个屠杀中的日本兵。本来,大彻大悟的了因和尚不应该动凡心,可是,被她挑战命运的诚意所感动,他决定帮助她。

每当身为警察的李凤仪危难之时,大只佬都会及时出现战胜强敌,助她化险为夷。然而一次又一次,任凭他再神通广大,都无法消除她身后的阴影。

我曾以为,这李凤仪与日本兵,不过是个前世今生的关系,前世杀了人,今生要用命来还。然而这样的理解是庸俗的,正如了因告诉她的:“不是前世今生,那个日本兵不是李凤仪,李凤仪也并非日本兵,只是因为日本兵杀了人,李凤仪就要死。这就是因果法则。”由此句话开始,我开始逐渐感受到,这部影片并非如某些人所说是在宣扬封建迷信。

但,李凤仪的疑惑,也曾经是我的疑惑——“这样公道吗?”了因告诉他,这是公道的。可一如他再做不回和尚,虽然人参悟到这些“公道”的万物法则并非难事,但没有人愿意接受,特别是当不利的报应发生在自己或周围人的身上。

既然日本兵与李凤仪不是前世今生,也不是一个时代的人,没有血缘关系,性别也不同,甚至中国人本来就是受害方的意义上说,无论如何,日本兵的“业”无论如何都不应该“报”在李凤仪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弱女子身上。

存在因果业报,说明日本兵与李凤仪二者之间一定会存在某种相同之处。很久,我才发现,他们唯一的共性,就是同为人类。而这也就是一般人看似毫无理性的因果法则之所以公道的答案。李凤仪所认为的“不公道”是站在一个个体的角度上说的,而大只佬所谓的,则是将人类作为整体的“公道”:日本兵作为人类整体之一员所造的“业”,“报”在同为人类整体之一员的李凤仪身上,无可厚非。

大只佬之所以看到“因果”却再做不回和尚,是因为他虽然明白了万物法则的“公道”,但始终无法承受作为个体的失去爱人之痛——五年前,小翠被逃犯孙果残忍杀害。万物的法则毫无偏私,小翠的死是随机的,李凤仪要承受日本兵的“业”也是被随机选中的个体,任何人,都是普普通通的人,都爱自己,都有所爱之人,都不愿意自己和自己所爱之人受到伤害,可是,人类在神秘无常的自然面前显得是那样的渺小和无力。了因在失去小翠后成为脱衣舞男游戏人生,李凤仪在知道自己难逃一死后“关在屋里,哭下想下,想下哭下”,都不过是在逃避因果的公式站在个体立场上的无解,最终,他们还是不得不勇敢面对。

李凤仪以牺牲自己的性命为代价,使了因找到了逃犯孙果;了因也以陪伴孙果在深山中度过五年光阴为代价,使孙果被感悟,最终主动回归社会,向警方自首。这就是他们作为人类整体一员的“报应”。

山间反复回荡着李凤仪的那句话:“但愿世上以后在没有人杀人了”,其实是一句哀求。这句话由一位女性角色说出,象征着人类的脆弱,其目的在于增强感染效果:一个人所造之“业”,大自然的规律可能并不要求其人自己承担“报应”,而由毫无干系的其他人替代受过,于心何忍?这并不是脱俗的僧人才可进行的玄思,作为普通人,回头看世俗的周遭,会发现如此的“因果”每天都在发生——一个常见的例子:今人暴殄天物、破坏生态平衡肆无忌惮,后人承受疾病、海啸、沙尘暴带来的痛苦,甚至可能遭到灭顶之灾。

在人类无法(永远无法)获知关于世界的“完全信息”之前,不会存在什么终极真理,一切的理论都是可以说通的,只要对之产生了信仰,就不存在对错的价值判断。而作为实用主义者,我评价某种理论的标准就是:是否对于社会的发展有所启发,如果是,就应当被借鉴,并发扬光大。所以,上述因果理论的世俗理解就是:这是每个人作为社会一员对社会的“责任”。一方面尽量不为恶、不造“业”;另一方面,如果曾经为了恶、造了“业”,要如孙果那样,勇敢面对,承担起属于自身的“报应”,而不是将大自然公平的法则用来规避自身责任,将痛苦转嫁给无辜的人。

或许大多数人会说:“我并没有为恶,所以上述内容与我无关。”事实上,并非如此,而且,为恶却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为恶是最大的恶,会促使其不断地为恶。

我曾办理一起抢劫杀人案,一个不满18岁的少年为了抢两百元钱,居然用灭火器将被害人的头部砸扁,这是何等的残忍!在将近半年的办案时间里,我曾数次长时间地提讯他,从决不合作到最后的无话不谈,不断增加的了解使我对他产生了一种超越法律的同情。在他的记忆中,充斥着父亲不加言说的暴虐、同龄人冷酷无情的排斥、老师尖酸刻薄的讽刺、异性极端露骨的鄙视,却没有丝毫的人间温情。在我看来,这就是他最终成为杀人狂魔的社会原因,每一位生活在社会上的成员,包括他身边的,甚至也包括我们中大多数与之相隔千山万水的人,其实就是最终迫使其走上犯罪道路的罪魁祸首。

与之类似,影片中孙果也是被世态的炎凉逼进万劫不复的深渊。犯罪后,他为社会所不容,没有人给予他辩白的机会,没有人对之表现出一丝的理解与宽容,人们所有的只是愤怒和仇恨,他唯有逃进深山,只能与孤独的心灵做伴,那状态正如李凤仪在他生活过洞穴的墙壁上看到的血字所描述——活在地狱!

意识到世间的恶,即社会上的违法犯罪,根源居然是与之可能丝毫无关的自己,我们每个人就有责任承担起感化心灵、普渡众生的使命。影片中,孙果打死小翠、杀害李凤仪,大只佬了因最终并没有将其作为恶人看待,而是把他当作社会整体所造之“业”的承担者,也是忍受折磨的受害者,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只佬换上褴褛衣衫与孙果在山间共同生活了五年,无非是认识到,自己作为社会一员所造之“业”,应当“报应”在自己身上才是“公道”的,因果法则才能在宏观与微观上达到统一,使自己内心平静,因为,这份“业”报应在孙果身上是不公道的。他意识到:即便因果法则是公道的,但是由于因果循环的起点的不公道,导致了人间诸如李凤仪必须承担日本兵的“业”的不公道之事总是发生,惟有从根源上使起点因子公道,才能避免悲剧。这也是电影创作人员分别赋予两位角色名字的含义——“孙果”和“了因”。

原本以为人并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没想到,至少在理论上,大只佬给了我们一个可能的办法来改变命运,就是改变起点因子。是否能改变呢?这个问题过于庞大,我只能就作为一个普通人类的个体来回答:做我能做到的。运用到犯罪学上:要减少社会中的违法犯罪,可以从一些习以为常的观念开始,比如避免歧视,比如扶助贫困,比如将正确的教育方式广泛传播,比如对弱势群体的及时救助……

其实,我们可以做的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