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自己的本质实现生活

靳德

普通会员
2007-08-06
1,134
0
0
依自己的本质实现生活
  达摩提出的第四个生活方策,就是无所求行。千万不要把“无所求”误会为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想。这样就会堕入消极的“无记空”。无所求的本旨是恬淡。恬淡的正确意义是如实的接纳自己,依自己的本质实现生活。生活不是追求,而是实现;追求的结果是苦恼,实现的本身就是悦乐,故云:
  有求皆苦;
  无求乃乐。
  人总是对自己不忠实的时候,才会压抑和痛苦。所谓不忠实是指抱着一个很沉重的期望或欲望,用它做为生活的目标,以致自己的能力或现有条件,在那个目标之前相形见绌。于是,陷入严重的自卑或挫败感,感觉无力或匮乏。于是,开始不喜欢自己,要用许多伎俩来伪装自己。这时强烈的追求就会化作一团欲火,燃烧自己原先自在的“功德林”,这是人生的悲剧。
  有一位初当婆婆的人,一直希望自己的媳妇贤孝,更希望亲人都能称赞她有好媳妇。所以她殷切期待媳妇温柔勤快,理家井井有条。她的目标太高,又对媳妇的角色认识不清,渐渐由挑剔而摩擦,终至水火不容,同一屋檐下,彼此经常恶言恶语。那不是苦吗?
  无所求就是空,空是指淳朴没有虚幻、实实在在的意思。人必须把不合理的抱负和欲望放下,才能实实在在的生活,能接纳自己如实的生活,自然有着悦乐的心情。
  人最忌讳强求一些自己办不到的事,因为那会扭曲自己的生活,又会使自己陷入饥馑贫乏的心理状况。另一方面,即使有能力追逐和占有,也未必能悦乐清心。禅门有一则故事说,有一位贪心的旅客来到一个地方,发现那里珠光宝物应有尽有,这位嗜财如命的旅者,看到好的衣服就往身上穿,美的珠宝就往身上戴,但一戴上去就舍不得脱下来,等到他感到可以满载而归时,自己却走不动了。这时地动山摇,旅者却无力逃走,他站在那里等着地层渐渐下陷,最后堕入地狱的陷阱。所以,达摩说:
  世人长迷、处处贪求,名之为求。
  智者悟真,理将俗及,安心无为。
  无所求行使一个人从“无欲则刚”中脱胎换骨,不易受引诱而堕入陷阱,同时也有较好的心智以解决问题。人生最重要的事是智慧而不是野心和占有。有智慧的人,处处都能解决问题,所以是自在的。名利熏心则障碍心智,限制了自己的开阔前程。
  我们看看双手,如果两手老握着拳想抓住什么东西,这双手是不是就不能做其它的事了呢?如果心里老想着钻营,是不是也卡死在钻营中,而看不出更多悦乐的生活情趣呢?所以无所求是一种心灵的自由,它能给我们自由和自在,它提供了创意的生活条件。
  在滚滚红尘之中,我们时时刻刻要明白并接受来自各方的挑战(报怨行)。由于生活是无常的、变动不羁的,所以你不能僵化,必须检讨原因,随缘应变(随缘行);有很多事情不是你能改变的,所以你必须懂得任命而不逃避(报怨行)。当然,必须有一套现成的生活应对方式,好解决一般生活及工作的问题(称法行)。为了保有清醒的智慧和回应能力,不能用野心和贪婪来生活,而要以恬淡的态度待人处世(无所求行),这样就会有悦乐的人生。
  达摩所提示的四行:报怨行、随缘行、称法行和无所求行,为成功人生的四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