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故宫缩影 2300×768 [45P]

贵华

普通会员
2006-10-15
5,857
0
0
建筑--故宫[/b]缩影
  故宫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皇宫,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198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屋宇9999间半,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为一长方形城池,四角矗立、风格绮丽的角楼,墙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建筑气势雄伟、豪华壮丽,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
  故宫有四个大门,正门名为午门。俗称五凤楼。其平面为凹形,中有重楼,重檐庑殿顶,两翼各有重檐楼阁四座。明廊相连,宏伟壮丽。午门后有五座精巧的汉白玉拱桥通往太和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
  故宫宫殿的建筑布局有外朝、内廷之分。内廷与外朝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是封建皇帝行使权力、举行盛典的地方。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是封建帝王与后妃居住之所。此外还有文华殿、武英殿、御花园等。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在故宫的中心部位,是故宫三大殿之一。建在高约5米高的汉白玉台基上。台基四周矗立成排的雕栏称为望柱,柱头雕以云龙云凤图案,前后各有三座石阶,中间石阶雕有蟠龙,衬托以海浪和流云的“御路”。殿内有沥粉金漆木柱和精致的蟠龙藻井,上挂“正大光明”匾,殿中间是封建皇权的象征——金漆雕龙宝座。太和殿红墙黄瓦、朱楹金扉,在阳光下金碧辉煌,是故宫最壮观的建筑,也是中国最大的木构殿宇
  中和殿是故宫三大殿之一,位于太和殿后。平面呈方形,黄琉璃瓦四角攒尖顶,正中有鎏金宝顶。形体壮丽,建筑精巧。
  保和殿也是故宫三大殿之一,在中和殿后。平面长方形,黄琉璃瓦四角攒尖顶。建筑装修与彩绘十分精细绚丽
  乾清宫在故宫内庭最前面。清康熙前此处为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之处。清雍正后皇帝移居养心殿,但仍在此批阅奏报,选派官吏和召见臣下。
  交泰殿在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含天地交合、安康美满之意。其建于明代,清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重修,是座四角攒尖,镀金宝顶,龙凤纹饰的方形殿。明、清时,该殿是皇后生日举办寿庆活动的地方。清代皇后去祭先蚕坛前,需至此检查祭典仪式的准备情况。坤宁宫在故宫“内庭”最后面。明时为皇后住所。清代改为祭神场所。其中东暖阁为皇帝大婚的洞房,康熙、同治、光绪三帝,均在此举行婚礼。
  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为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紫禁城占地72万多平方米,共有宫殿9000多间,都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这些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而且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了整个城市,气魄宏伟,规划严整,极为壮观。建筑学家们认为故宫的设计与建筑,实在是一个无与伦比的杰作,它的平面布局,立体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伟、堂皇、庄严、和谐,都可以说是上罕见的。它标志着我们祖国悠久的文化传统,显示着五百多年前匠师们在建筑上的卓越成就。
  

引人注目的三大殿
  里最吸引人的建筑是三座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它们都建在汉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台基上,远望犹如神话中的琼宫仙阙。第一座大殿太和殿是最富丽堂皇的建筑,俗称“金銮殿”,是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殿高28米,东西63米,南北35米,有直径达1米的大柱92根,其中6根围绕御座的是沥粉金漆的蟠龙柱。御座设在殿内高2米的台上,前有造型美观的仙鹤、炉、鼎,后面有精雕细刻的围屏。整个大殿装饰得金碧辉煌,庄严绚丽。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举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习礼仪的地方。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赐宴外藩王公的场所。
  

富有生活气的内廷
  故宫建筑的后半部叫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东西两翼有东六宫和西六宫,是皇帝平日办事和他的后妃居住生活的地方。后半部在建筑风格上同于前半部。前半部建筑形象是严肃、庄严、壮丽、雄伟,以象征皇帝的至高无上。后半部内廷则富有生活气息,建筑多是自成院落,有花园、书斋、馆榭、山石等。在坤宁宫北面的是御花园。御花园里有高耸的松柏、珍贵的花木、山石和亭阁。名为万春亭和千秋亭的两座亭子,可以说是目前保存的古亭中最华丽的了。
  游览故宫,一是欣赏丰富多彩的建筑艺术;二是观赏陈列于室内的珍贵的文物。故宫博物院藏有大量珍贵文物,据统计总共达1052653件之多,统称有文物100万件,占全国文物总数的1/6。截至2005年12月31日,中国文物系统文物收藏单位馆藏一级文物的总数已达109197件,现已全部在国家文物局建档备案。在全国保存一级文物的1330个收藏单位中,故宫博物院以8273件(套)高居榜首,并收有很多绝无仅有的国宝。在几个宫殿中设立了历代艺术馆、珍宝馆、钟表馆等,爱好艺术的人在这些无与伦比的艺术品前,往往久久不忍离去。设在故宫东路的珍宝馆,展出各种奇珍异宝。如一套清代金银珠云龙纹甲胄,通身缠绕着16条龙,形状生动,穿插于云朵之间。甲胄是用约60万个小钢片连结起来的,每个钢片厚约1毫米,长4毫米,宽1.5毫米,钻上小孔,以便穿线连结。据说,为制造这套甲胄,共用了4万多个工时。
  

旅游服务
  游览故宫,可以从天安门进,也可以由后门----神武门进。进入天安门,穿过一片青砖铺地的广场,便到达紫禁城的正门----午门。这里城墙高大,城门楼巍峨壮观,给人以无比威严的感觉,使站在这里的人自己感到渺小这是古代统治者利用建筑艺术来为增强其帝王威慑力量服务的一个最突出的例子。穿过午门,又是一个大广场,广场上有一金水桥。过桥经太和门便是雄伟的太和殿。从高处看,金水桥和流经广场的那条御河,其形状恰像一把巨大的弓。经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穿过乾清门,便进入内廷,内廷分中路、东路和西路三条路线。如果是半日游,这三条路线只能游一条,一般可走中路。走中路可看皇帝的卧室(乾清宫),放置皇帝印玺的地方(交泰殿),皇帝结婚的新房(坤宁宫),嫔妃所住的地方(其中有的已辟为展厅)和御花园。一般来说,用半天时间游故宫,比较吃力。以安排一日游为佳。如有时间,又想看得细些,则可安排二日游。
  

故宫大事记
  * 1416年(永乐十四年),明成祖颁诏迁都北京,下令仿照南京皇宫营建北京宫殿。
  * 1420年(永乐十八年),北京宫殿竣工。次年发生大火,前三殿被焚毁。
  * 1440年(正统五年),重建前三殿及乾清宫。
  *1459年(天顺三年),营建西苑。
  * 1557年(嘉靖三十六年),紫禁城大火,前三殿、奉天门、文武楼、午门全部被焚毁,至1561年才全部重建完工。
  *1597年(万历二十五年),紫禁城大火,焚毁前三殿、后三宫。复建工程直至1627年(天启七年)方完工。
  *1644年(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李自成向陕西撤退前焚毁紫禁城,仅武英殿、建极殿、英华殿、南薰殿、四周角楼和皇极门未焚,其余建筑全部被毁。同年清顺治帝至北京。此后历时14年,将中路建筑基本修复。
  * 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开始重建紫禁城其余被毁部分建筑,至康熙三十四年基本完工。
  *1735年(雍正十三年),清高宗(乾隆帝)即位,此后六十年间对紫禁城进行大规模增建和改建。
  *1813年(嘉庆十八年),天理教教徒林清率起义军攻打紫禁城。
  *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清帝退位。但按照与民国签订的优抚条件,仍然居住于紫禁城内。
  * 1923年,建福宫发生火灾。
  *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驱逐清帝溥仪。
  * 1925年,在原紫禁城的基础上建立故宫博物院。
  *1933年,故宫博物院文物南迁,以躲避日本侵略。
  *1948年,故宫博物院南迁文物部分运往台wan。
  * 1949年1月,北平稳定后,故宫得到了修养
  * 五六十年代,陆续有人提出故宫改建计划,后因种种原因搁置。
  * 1961年,经国务院批准,
北京故宫[/b]被定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987年,北京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 2005年, 北京故宫开始进行为期19年的大修.
  在我国首都北京,有一座辉煌壮丽的古建筑群,它原是历史上最后两个王朝明代和清代的皇宫,现在叫它“故宫”。它始建于明代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全部宫殿和庭院共占地72万多平方米,合1087市亩。当时劳动人民在继承和发扬传统建筑技术和艺术成就的基础上,创建了这座集中体现中国建筑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的建筑群。从总的布局来说,分前后两大部分,俗称外朝和内廷。前部主要宫殿,以太和、中和、保和3大殿为中心,以文华殿、武英殿为两翼,这部分宫殿是封建皇帝行使专制政权的主要场所。后部以乾清宫、坤宁宫和东西6官组成,是封建皇帝和后妃居住的区域,在清代也作皇帝进行日常统治活动的地方。前后两部宫殿,按中国建筑以4根柱子当中的空间为一间计算,全部宫殿共约九千多间。宫殿群的外围,用 10米高的紫禁城和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起来。
  整个故宫,在建筑布置上,用形体变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组合成一个整体。在功能上符合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而左右均衡和形体变化的艺术效果,像是一幅千门万户的绘画长卷。紫禁城的正门叫“午门”,在10米高的城墙墩台上,有1组建筑。正中是9间面宽的大殿,在左右伸出两阙城墙上,建有联檐通脊的楼阁,四隅各有高大的角亭,辅翼着正殿。这组城上的建筑,形势巍峨壮丽,是故宫宫殿群中第一高峰。在午门以内,有广阔的大庭院,当中有弧形的内金水河横亘东西,北面就是外朝宫殿大门——太和门,左右各有朝房廊庑。金水河上有5座桥梁,装有白色汉白玉栏杆,随河宛转,形似玉带,这种布局,给人以极大的吸引力。登上太和门,在3万多平方米开阔的庭院中,1座大殿堂——太和殿出现在眼前。太和殿和中和殿、保和殿前后排列在一个8米高的工字形基台上,太和在前,中和居中,保和在后。这就是外朝的3大殿。基台3层重叠,每层周围都用汉白玉雕刻的各种构件垒砌,造型优美。下层基台最大,通过龙墀走道上达中层,再通过中层龙墀到达上层台面。三台当中有三层石雕“御路”,每层台上边缘都装饰有汉白玉雕刻的栏板、望柱和龙头。在25000平方米的台面上有透雕栏板1415块,雕刻云龙翔凤的望柱1460个,龙头1138个。用这样多的汉白玉装饰的三台,造型玲珑秀丽,重叠起伏,像是白玉砌的山峦。这是我国建筑上具有独特风格的装饰艺术。而这种装饰在结构功能上,又是25000平方米台面的排水管道。在栏板地栿石下,刻有小洞口;在望柱下伸出的龙头唇间,也刻出小洞口。每到雨季, 3台雨水逐层由各小洞口下泄,水由龙头流出,大雨如白练,小雨如冰柱,千龙喷水,蔚为大观。这是科学而又艺术的设计。
  太和殿高35.05米,用72根大木柱支承梁架构成4大坡的屋面。我国古代建筑屋面呈现坡度,这跟建筑技术有关。这种构架习惯上称抬梁式。先在基础上立木柱,在柱上架大梁,又在梁上立小矮柱(瓜柱),然后再架上一层比较短的梁。自大梁而上可以通过小柱重叠几层梁,逐层加高,而每层的梁却逐层缩短。在最上层立脊瓜柱,在两组构架之间,横搭檩枋。在檩上铺木椽,椽上铺木板 (望板),板上苫灰背瓷瓦。由于梁架逐层加高,而小梁逐层缩短,就构成具有坡度的屋面。太和殿的四大坡顶就是这样构成的
  太和殿殿座南北纵深37.20米,东西横广63.96米。由南北纵深计算,木柱是6根为一组;东西横阔计算,是12根为一组。殿内支承梁架的柱子名金柱,高14.4米,柱径1.06米,都是整块巨材。以每四柱的空间作为一间计算,太和殿是由55间组成的大殿堂。殿里的“天花”、“藻井”,殿外檐下的 “斗栱”,都加彩绘,富丽堂皇。“斗栱”是我国建筑中的一种特殊构件。斗的形状像一个小方木斗;弓形又像船形的木块叫做栱。斗在下面,栱安放在斗的上面槽里,总称斗栱。这种构件,装在柱头上的叫柱头科,分组装在外檐两柱之间额枋上的平板枋(又名坐斗枋)叫平身科,装在角柱上的叫角科。像太和殿这样出檐深远的大殿堂,各组斗栱可以重叠挑出多层,术语叫做几跴。檐下斗栱,在建筑上具有两重作用:主要在结构上起到支撑作用,支托屋檐重量通过斗栱过渡到立柱上;另外,由于在檐下重叠挑出,并加彩绘,远望如重峦叠翠,具有装饰作用。
  太和殿是故宫中最大的木结构建筑,它是封建皇帝向全国发布号令和举行大典礼的场所,建筑形体要求庄严雄伟,富丽堂皇。这个建筑是达到了所要求的效果的。
  中国建筑的屋顶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在故宫建筑中,不同形式的屋顶就有10种以上。以3大殿为例,屋顶各不相同。太和殿是五脊四坡大殿,从东到西有一条长脊,前后各有斜行垂脊两条,这样就构成五脊四坡的屋面,建筑术语上叫庑殿式。大约从14世纪明代起,垂檐庑殿是封建王朝宫殿等级最高的形式。太和殿就是这种造型的大殿。中和殿高27米,是屋顶有4条垂脊的亭子形的方殿。四脊顶端聚成尖状,上安铜胎鎏金球形的宝顶,建筑术语上叫四角攒尖式。保和殿高29 米,是屋顶有9条脊的殿堂。屋顶正中有一条正脊,前后各有2条垂脊,在各条垂脊下部再斜出一条岔脊,连同正脊、垂脊、岔脊共9条,建筑术语上叫歇山式。这 3座大殿是故宫中的主要建筑,它们高矮造型不同,屋顶形式也不同,显得丰富多样而不呆板。
  故宫建筑屋顶满铺各色琉璃瓦件。主要殿座以黄色为主。绿色用于皇子居住区的建筑。其他蓝、紫、黑、翠以及孔雀绿、宝石蓝等五色缤纷的琉璃,多用在花园或琉璃壁上。太和殿屋顶当中正脊的两端各有琉璃吻兽,稳重有力地吞住大脊。吻兽造型优美,是构件又是装饰物。一部分瓦件塑造出龙凤、狮子、海马等立体动物形象,象征吉祥和威严,这些构件在建筑上起了装饰作用。
  在3大殿之后,有一片大广场,正北是内廷宫殿的大门——乾清门,左右有琉璃照壁,门前金狮金缸相对排列。门里是后3宫。乾清宫是封建皇帝的寝宫。坤宁宫在后,是皇后的寝宫。在两宫之间夹立着一座方殿,名叫交泰殿,是内廷的小礼堂。皇后每年过生日的庆典和所谓亲蚕典礼都在这里举行。清代的“宝玺”(印章)也收藏在这里。在后三宫东西庑,还有为皇帝存储冠、袍、带、履的端凝殿,放置图书翰墨的懋勤殿。南庑有皇子读书的上书房,有翰林学士承值的南书房,以及管理
宫廷[/b]日常生活的处所。此外还有左右对称的日精门、月华门、龙光门、凤彩门、基化门、端则门、隆福门、景和门,通妃子居住的东西六宫。这种左右对称的平面布局,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之一。
  故宫前部宫殿,当时建筑造型要求宏伟壮丽,庭院明朗开阔,象征封建政权至高无上。后部内廷却要求庭院深邃,建筑紧凑,因此东西六宫都自成一体,各有宫门宫墙,相对排列,秩序井然,再配以宫灯联对,绣榻几床,都是体现适应豪华生活需要的布置。内廷之后是宫后苑。后苑里有岁寒不凋的苍松翠柏,有秀石叠砌的玲珑假山,楼、阁、亭、榭掩映其间,幽美而恬静
  上述这些宫殿建筑,都在紫禁城围绕之内。紫禁城有4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在紫禁城四隅还各有角楼一座,角楼高27.50米,十字屋脊,三重檐叠出,四面亮山,多角交错,是结构奇丽的建筑。面对紫禁城北门,有高耸的景山,是用土、石筑成,满山松柏成林。山分五峰,每峰各建一亭,巍峨矗立。在整体布局上,景山可说是故宫建筑群的屏障。
  故宫是几百年前劳动人民的创造,是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初建时被奴役的劳动者有工匠十万,夫役百万。紫禁城里每一块砖瓦,每一座殿宇,都渗透着劳动人民的血汗。在当时社会生产条件下,能建造这样宏伟高大的建筑群,充分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创造才能。同时,为了修建故宫,也给劳动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如所需的木材,在明代时,大多采自四川、广西、广东、云南、贵州等地,无数劳动人民被迫在丛山峻岭中的原始森林里,伐运木材,不知夺去了多少人的生命。所用石料多采自北京远郊和距京郊二三百里的山区。每块石料往往重达几吨甚至几十几百吨,如现在保和殿后檐的台阶,有一块云龙雕石重约 250吨。不知有多少采石民和运石民工在采运过程中就此伤残和丧生。
  故宫建成后,经历了明、清两个王朝。当时劳动人民连走近紫禁城墙附近的地方都算犯罪。随着清王朝的没落,特别是解放前的38年中,故宫建筑日渐破坏,有好多处宫殿群成片倒坍,垃圾成山,高和紫禁城齐。
  1949年全国解放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文物保护工作,把故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从此劳动人民创造的文化财富,又回到了人民的手中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故宫                       
  “故宫地面将被掘开,建立一个地下文物展厅。古建筑学家担忧,此举可能破坏地面建筑物的根基,进而影响故宫建筑群的整体安全格局。”这是4月25日《南方周末》的头版通篇报道:《故宫大修方案之争》。
  作为一个北京人,我是看到了这则报道,才知道故宫即将进行一次百年以来最大规模的全面修缮,也才知道由此引发的民间与官方、学术界与管理者、现实与法律之间的剧烈冲突。
  像故宫修缮这样对一国国民心理产生重大影响的公共事件,公民有权了解并参与整个修建过程。循着这篇报道,我思考了三个问题。
  

一、是“故宫博物院”还是“紫禁城”
  故宫,作为东方宫殿建筑的代表、世界宫殿建筑的典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文化的结晶。它蕴涵了古代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力,被誉为“东方文明的光环”、“人类文明的瑰宝”。 l961年,国务院宣布故宫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将故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故宫的官方名称是“故宫博物院”(The Palace Museum),但在欧美国家出版的旅游小册子里,通常都称其为“紫禁城”(The Forbidden City),并附加说明它是中国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驻地。世界上大多数曾经来过或想来故宫的游客,他们要看的,是那个在好莱坞巨片《末代皇帝》中闪耀着神秘色彩的巨型皇家宫殿,他们想体验的,是东方帝制时代的壮美与恢宏,而不仅仅是要参观故宫内陈设的国家级文物。
  我想说的是,故宫的皇家宫殿的属性,远远大于它作为
博物馆[/b]的藏物功能。
  在故宫被视为博物馆的潜意识下,一个在太和门设立大屏幕电视导游系统的设想被提出来,而且居然——“与会同志包括原持不同意见的人士,均高度赞扬故宫领导班子的改革思路和魄力,认为设立电视导游大屏幕,是古老的故宫博物院采用现代化技术提高管理水平及服务水平的一个重大标志性改进措施,确有必要”。在专家们的据理力争下,这一计划最终没能实施。
  

二、故宫是谁的
  故宫是世界文化遗产,在这个意义上说,故宫属于世界。但是,从财产所有权的角度来看,故宫作为一项标的巨大的不动产,在辛亥革命以前,一直属于清朝皇族所有。而当冯玉祥带着一小队士兵将爱新觉罗·溥仪赶出紫禁城之后,它就已被收归国有
  由此牵涉到国际法上的两个重要概念:“国有化”和“政府继承”。
  当一国政府基于人民利益或公共需要时,可以对国民私有财产或外国公私财产实行征用或征收,这便是“国有化”。革命党人推翻帝制的正义行动,应民意、符民心,所实施的“国有化”手段是合法的。故此,故宫始由中华民国政府所有。
  而当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合法取代了国民党政府的国际法主体地位之后,国家财产发生了“交替政府的继承”———故宫也不例外。和“中华民国政府”在海内外的众多财产一样,故宫的所有权归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行使。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对公共财产———故宫的占有、使用、处分和收益的权力。
  有人感到疑惑:不是一直有一个隶属于国家文物局的“故宫博物院”管理着故宫吗?它不是还建有一套庞大的行政事业管理系统?也许正是这个原因,故宫的管理者才会把故宫修缮工程当成自己单位内部的一件事情来处理,其封闭操作因而引发了一系列激烈的争议。
  我非常赞同这样的说法:“故宫博物院只是一个被委托的机构,对故宫作为国家级博物馆和人类文明载体的有关事宜负有具体责任,而不意味着它对故宫拥有所有权和一切处置权。”故宫博物院的法律地位,是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托、负责管理国有(全民所有)财产的代理机构。
 

 三、大修方案应采取怎样的决策程序
  故宫大修绝对是“在太岁头上动土”的大规模工程,其修缮方案的出台,应该慎而又慎,并经过专家的充分论证。但是,记者发现,对于整个大修计划,故宫院方和专家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割裂现象。
  一方面是,包括故宫内部的一些专家在内的专家们纷纷提出反对意见——其广泛程度超出了想象;另一方面是,故宫的管理者声称自己并不知道有反对意见。
  据报道,故宫博物院一位副院长在谈及这个问题时非常肯定地说,他没有听到任何反对意见,所有的一流专家都同意这个方案。“故宫开了三次专家论证会,没有人表示不同意。”他说,如果有人反对,“那他们肯定不是一流专家。”
  且不说故宫管理者是否召集了国内古建筑学界的权威学者,专家论证会是否真正做到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论证的结果在最终的大修方案中有无切实体现,仅就决策程序一项,就已违反了宪法的原则和精神。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2条还规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像故宫大修这样一件影响甚巨的公共社会事务,没有公民的直接参与,是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的。
  一位外国友人得知此事后,惊讶地告诉我,如果这样重要的古迹维修工程发生在他们国家,必须进行全民公投!
  我向这位友人解释,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毕竟不同于你所在的北欧小邦,不可能事事都通过全民投票来决定。但这并不是说,故宫大修的决策方案,可以不征求民意。
  一个现成的民主程序摆在我们面前,那就是日臻完善的听证制度。国家文物行政主管机关可以仿照国家计委召开铁路票价听证会的形式,就故宫大修方案邀请各路专家、管理机构、普通公民参加听证,通过法律程序得出能够被普遍接受的最佳修缮方案。
 

 记录片《故宫》 :
  故宫,是一座皇家宫殿,也是一座博物馆。它凝聚着近600年的宫廷变迁和人世沧桑,它积淀了几千年的文化诉说和生命智慧。
  故宫,以它厚重的内涵,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和社会、历史的里程碑的
  经过两年艰苦的拍摄,大型纪录片《故宫》(精华版)
  故宫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也是明清24位皇帝临朝为政和日常生活的地方,是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这里代表了权威,也充满了神秘。
  1925年10月,故宫完成了从皇宫到博物院的历史转变,成为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2005年10月,恰逢故宫博物院建院80周年。为了隆重纪念这一历史时刻,故宫博物院和中央电视台于2002年决定联合制作百集大型电视纪录片《故宫》,第一次全面反映故宫的建筑、文物和历史。
  今天,《故宫》精华版的制作已经接近尾声。《故宫》精华版分为12集,每集50分钟,即将于10月中旬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间播出。届时,一部可以观赏、可以倾听、可以玩味、可以思想的《故宫》将呈现在广大电视观众面前。
  《故宫》这部纪录片的拍摄,也是中国纪录片走向世界的一个契机。自拍摄之初,《故宫》这部片子就得到了世界电视媒体的关注。中央电视台所属的国际电视总公司已经与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签定协议,双方将共同制作两小时的《故宫》国际版,并由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独家代理《故宫》国际版特辑的海外发行。这不仅将使《故宫》这部纪录片走向世界,同时,对于故宫博物院这样一座具有世界意义的文化宝库来说,也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播价值。
  毫无疑问,《故宫》将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一道文化盛宴。
  为高质量地完成这次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的纪录片拍摄,中央电视台和故宫博物院双方都投入了非常大的力量。
  在拍摄之前,双方共同组织了多次专家论证会,征求了国内各有关方面著名专家的意见,并由故宫博物院的专家担纲,组织了强大的学术顾问队伍,对纪录片的拍摄方案和剧本,几经增删,反复修改。仅故宫方面前后就有上百名专家参与了此项工作。
  作为重点打造的精品节目,中央电视台为《故宫》组织了强大的创作阵容,新闻中心评论部抽调精兵强将具体实施完成,在编导中有很多都在国内纪录片界有过不俗成绩。在内容创作方面,摄制组遵循了权威性、客观性与可视性、故事性完美结合的原则,力求最大程度地兼顾普通观众与专业人士的观赏需求。
  为了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本片使用高清晰度摄录设备拍摄,各种高级摄影辅助器材和电影级灯光设备,以及先进的后期设备的使用,保证了本片一流的制作水准
  与此同时,该片还聘请了具有国际水准的摄影、音乐创作、
动画制作[/b]等专业人士加盟,如著名摄影师赵小丁(《英雄》、《十面埋伏》等电影的摄影,曾获奥斯卡最佳摄影奖提名)、赤平勉(日本著名摄影师)、著名音乐人苏聪(曾获奥斯卡最佳音乐奖)、唐建平、张广天等。优秀的影像和音乐创作使整部片子成为一场视听的盛宴。
  《故宫》中大量的动画制作也创造了纪录片中动画创作的新纪录,比如故宫的修建过程、康乾盛世时的故宫原、场面浩大的典礼仪式的再现等,为本片增加了真实的视觉效果,一些新的动画技巧的使用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在拍摄的两年中,摄制组每天面对的都是大量的旷世珍宝,有相当一部分藏品出于保护的需要,对于光线、环境都有严格的要求,这给拍摄带来的极大的难度。比如,在拍摄《故宫书画》这一集当中,涉及到了大批精美绝伦的绘画,有明宣宗朱瞻基皇帝《三鼠图》、石涛的《搜尽奇峰打草稿》、唐寅的《事茗图》、丁观鹏的《宫妃话宠图》等传世名作,为了在确保这些价值连城的绘画安全的前提下,提高拍摄质量,摄制人员选择了距离文物库房最近的拍摄地点,使用了没有热度且滤去紫外线的特种灯光设备,在经过故宫博物院科技部专家的严格检测确定灯光对绘画没有任何影响之后,方进行拍摄。绘画对湿度的要求十分严格,必须保证在48-55度之间,为了保持合适的湿度,摄制组在拍摄现场不停的进行洒水作业,保证绘画的安全。拍摄绘画仅仅是拍摄馆藏文物的一项内容,对于所有文物的拍摄,摄制组都在专业人员的协助下,严格按照一套详细周密的流程操作,既保证文物无一闪失,又最大程度地提高了艺术表现力。
  12集《故宫》精华版将从故宫的建筑、使用、馆藏文物和从皇宫到博物院等方面,全方位的展现故宫,既有文物的展示,又有历史的梳理,既有严谨的科学论断,又不乏生动的故事与人物命运的讲述。
  通过本片,观众将经历一次激动人心的超级文明之旅:
  ——对世界上规模最大、并且代表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最高水准的皇家建筑群落,进行了整体的呈现;
  ——对故宫珍藏的近150万件各类珍贵文物中经典的和富有传奇色彩的作品,进行了完美的展示;
  ——对发生在故宫的近六百年中重大历史事件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历史人物,进行了系统的解密;
  ——对世界各国不同时期的工艺精品、科学仪器等中外文化交往的直接证物,进行了全面的梳理;
  ——对故宫建院80年中所经历的风云变幻、创业艰辛、国宝颠沛流离等历史,进行了翔实的回顾;
  ——对古老的故宫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新生和发展、浩大的百年大修的实施过程,进行了独家的记录。
  《故宫》这部纪录片本部作品将全面、系统、客观地展示故宫的历史、今天与未来。那美轮美奂、神秘沧桑的宫廷建筑和馆藏文物、那很多不为人知、生动鲜活的人物命运和历史事件,以及其中蕴含的丰厚的艺术文化历史和思想内涵将带给观众前所未有的崭新感受。
  1908年,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在金銮殿登极只有3岁,只好由父亲把他抱在皇帝座上.当大典开始的时候,突然鼓乐齐鸣,吓得他大哭不止.他父亲只好哄他道:"别哭了,快完了,快完了."大臣们都认为这话不吉祥.说来也巧,3年后,轻王朝就灭亡了.
  故宫房屋为何是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
  相传,当初修建紫禁城的时候,明朝的永乐皇帝朱棣打算把宫殿的总间数定为一万间,可是就在他传下圣旨后的第五天晚上,突然做了一个梦,梦见玉皇大帝把他召到天宫的凌霄殿。只见那玉皇大帝满脸怒气,永乐皇帝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后来一问才知道是因为自己要建的这紫禁城的宫殿数一万间压过了他天宫一万间的数。于是他说道:“玉帝老君息怒,小臣多有冒犯,我这凡间的宫殿数哪能超过您这天宫的呀!”
  玉皇大帝听他这么一说,脸上有了笑脸,说道:“这就对了,我赐你一块‘天石’,以镇宫院,你再请七十二地煞、一百个禽兽去保护你这凡间的皇城,这样才能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你可记住?”朱棣连忙谢恩,当他抬起头来再看那玉帝时,已无了踪影,原来是个梦。
  永乐皇帝醒后连忙传旨,召刘伯温进宫,把那梦到的从头至尾说了一遍。刘伯温听了也是一愣:“那玉皇大帝可是惹不得的,还是顺从了他吧!他天宫是一万间,咱就建它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既不失他玉帝老儿的面子,又不失皇家的壮观气派和天子的尊严!”
  不到四年的时间,紫禁城就建成了,刘伯温请永乐皇帝亲自察看。在宫里转了大半天,心里十分高兴。这紫禁城建得别提有多气派了,雕梁画栋,金碧辉煌,那午门高大雄伟,那奉天殿(清朝时改名为太和殿)宽敞气派,和玉帝的凌霄殿相比,还真差不了多少。忽然朱棣想起了玉帝赐的那块镇宫院“天石”和要请的七十二地煞、一百个禽兽,便问刘伯温都放在什么地方。.
  “万岁您别忙,臣带您一一看过。”刘伯温说着便把他带到华盖殿(清朝时改名为中和殿)后面的御路上,指着一块长方形的巨大石雕说:“这就是玉帝赐的那块镇宫院的‘天石’,名为‘云龙阶石’,上有九条巨龙,腾跃于流云之间,它是这宫中最大的石雕,有上万斤重!”“好!好!”接着永乐皇帝问,“那七十二地煞哪?”“这您就看不见了,臣把它们派到这宫中下面的七十二条地沟里去了,以防地下的小鬼儿闹事,坏了这宫里的风水!”“派得好!”“您再看那宫殿垂脊上的琉璃饰物,它们是蛟龙、凤凰、狮子、天马、狎鱼、斗牛、獬豸、狻猊。有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既有祈雨的,又有避邪的。”“不用说,这就是请的百兽了?刘爱卿所办之事,件件应了玉帝老儿的,朕要重赏你呀!”朱棣最后问道:“这宫里的殿堂是不是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正是!”“那半间在何处?” “在后廷西边儿的一间配房里。”“好!好!朕看那玉帝老儿还有什么话说。”
  那刘伯温说出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心里就是一哆嗦,其实这宫里的殿堂数并非真的是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原来他到各地采购木料、石料时,看到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苦,可皇上却大兴土木,要花多少银子呀?于是就有意把设计好的图纸改了,这样一来就少建了几百间,实际建成的是八千多间。他想,这紫禁城大了去了,这殿堂到底有多少,谁数的过来呀,我说是多少就是多少。于是就向朱棣报了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永乐皇帝信以为真,还重赏了他许多金银。
  从此“紫禁城有房屋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的说法就传开了,实际那数字并不确切,只是传说而已。目前故宫里殿、宫、堂、楼、斋、轩、阁总的间数是八千七百零七间,那传说中的半间房又在哪里呢?当您参观游览故宫,走到景运门外箭亭南望的时候,会看到院墙围着的一座两层的绿色琉璃瓦建筑,那便是清代存放四库全书的文渊阁。就在那阁楼上的西边,有一独特之处,它和一般的楼阁不同,两柱之间不是一丈多的间隔,而是两根绿色柱子之间仅有五尺左右的距离,紫禁城的半间就在这里。
  

四、故宫风水.
  2006年2月,应有关部门之邀,黄道大师到北京考察了:正在修缮中的素有“金銮殿”之称的故宫太和殿、太和门。
 

贵华

普通会员
2006-10-15
5,857
0
0
  

  

  

  

  

  

  

  

  

  

  

  

  

  
 

诺言``圣君

游客
看不到图啊 怎么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