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G来了
这是上海的3G测试标志,从今年年初的移动通信高峰论坛传出消息,目前中国3G投入已经达到267亿元,3G真正进入了倒计时阶段。与过去我们只能在通信展上对3G惊鸿一瞥不同的是,在这个秋天,我们深刻的感觉到中国的3G在临近,也许不到一年,你就可以拥有它!
上图:这是上海的3G测试标志,从今年年初的移动通信高峰论坛传出消息,目前中国3G投入已经达到267亿元,3G真正进入了倒计时阶段。 3G是什么?不用去翻字典查找全称3rdGeneration的含义,也不用去问一个电信专家第三代数字通信的意义。用曾经带我玩转韩国的朴导游的话来说,3G,就是远在济州的我,想看我女儿样子的时候,立即就可以看到。一个人孤独在外,想看看电视,点播电影的时候,用手机就可以。这就是最朴实的3G含义,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满足你沟通和娱乐的欲望。
早在2004年的北京国际通信展上,3G就被提上议事日程。当时我已经能看到一些国产厂商推出的TD-SCDMA相关产品,第一次看到大唐电信演示实时视频电话的时候,着实新奇不少,毕竟那时候我们还刚接触30万像素的拍照手机。同时期,我看到了当时人们做梦都想不到的手机玩法——视频电话、在线电视、定位导航。提供这些服务的,是全球领先的3G运营商——NTT DoCoMo,在它的展台,我终于明白,坊间被大家奉若神明的Sharp 902SH和后继机型,只不过是日本几大运营商中最低等的产品。
说真的,2004年通信展对我刺激很大,与国内处于起步阶段的拍照和音乐手机相比,国外3G运营商花里胡哨的应用让我们觉得那才是阳春白雪。于是,开始关注一切和3G有关的东西,知道了3G有三个标准:TD-SCDMA、WCDMA和CDMA2000,而更远端的,还有超高速的HSDPA。
2005年的北京通信展,仿佛全中国都在为3G而癫狂。整个通信展主题围着3G转悠,一方面以NEC、诺基亚为首的WCDMA阵营,玩命向观众演示WCDMA的各种玩法;一方面,则是以大唐、中兴、华为为首,国外终端厂商配合的TD-SCDMA阵营演示属于咱们自己的3G设备和手机。场面火爆至极,以至于人们认为拍照肯定会在2006年发下来,2006年年底,就会有第一批吃螃蟹的玩家用上3G了。可惜,好事多磨。从2004年国内外厂商展出三大标准设备和手机开始,已经过去了整整三年。这三年,中国的手机市场经历了太多的清洗,而我们期望的3G牌照,依然没有发放,NEC数亿广告豪赌3G,赌错了时间,赌错了标准,大败而归。每年,都会有很多传言,关于牌照的传言,关于手机的传言。中国的3G,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到来?
今年9月6日,一个老人发话了:中国的3G牌照,将在2008年年底之前,也就是北京奥运会之后发放。这个老人就是中兴通讯的董事长侯为贵。作为中国电信业元老级创业者,侯为贵一直很低调,轻易不说话。他能够对媒体说出这样的预言,可见心里是有把握的。而且不久之后,北京奥组委也宣布,明年将以EDGE GPRS为主,多重网络服务,包括TD-SCDMA试验网为辅为奥运会服务,这也从侧面印证了侯为贵的预测并非直觉上的判断。那么,中国的3G能干什么?
明年,乃至后年,我们能用到什么样的3G手机?MTK收购ADI之后,会不会在3G手机市场重现如今的手机同质化困局?中国的手机厂商能否为消费者提供合适的产品?带着这些问题,《数字时代》和你走进中兴通讯TD-SCDMA开放实验室,从评测TD-SCDMA手机和应用开始,全面了解属于我们自己的3G!
●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3G
TD-SCDMA应用国内独家详细测试报道
3G能做什么?能上网?能开会?能谈恋爱?能看孩子?一切的畅想都比不上一场酣畅淋漓的实战痛快。《数字时代》特派记者深入中兴通讯TD-SCDMA实验室,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属于中国人的3G!
3G真实的体验究竟如何?我们受中兴通讯邀请,参与“3G先锋体验大行动”,在目前国内TD-SCDMA设备和网络环境较为完善的中兴通讯TD-SCDMA开放实验室中进行了属于中国人的TDSCDMA主流应用评测,我们进行了视频电话、手机电视、在线流媒体、全球眼、数据下载等3G多媒体业务的评测。作为TD-SCDMA领域的中坚力量,中兴通讯携自主开发的全套TD-SCDMA系统设备亮相本次体验会,让我们大开眼界。
测试之一:3G手机视频通话,已是小Case
视频流畅度:网络传输已非瓶颈
虽然在台式电话很早就有视频电话技术,并且有成熟的产品(有些产品靠联机互联网传送视频资料,有些只要接上一般电话机即可,无须上网),但大部分的应用依然局限在特殊的场合中,例如跨国企业之间的会议等,亲人出国时相互连络等,一般人很少有需求。但是,3G移动通讯将会把视频电话带到普通玩家的生活中。我们在实验室中测试了TD-SCDMA的视频电话功能和性能。3G时代的视频电话其实并不神秘,我们可以把它想像成普通的手机通话,只不过此时附加了双方的视频画面。按照数据流量来计算,其实视频通话给3G带来的传输压力非常小。由于分辨率被限定在176×144,而且帧数率只有15fps,所以在数据压缩之后,所使用的带宽并不高。其实,3G时代的视频应用有两种视频编解码器,第一个是主要用于视频呼叫的H.263编解码器,基于64Kbps速率;第二个协议是H.264,主要是用于视频流,当我们观看电影或者是电视时,就需要这种协议。可以想像,64Kbps速率对于TD-SCDMA来说是小菜一碟,甚至2.5G技术的CDMA 1X也能胜任,只不过未普及推广。在TD-SCDMA网络的支持下,整个测试过程非常顺利。通过中兴3G手机呼叫对方号码时,直接选择“视频呼叫”方式。对方如同接听普通电话一样即可,此时双方互相自动打开摄像头。大约只需要1秒钟不到的时间,相互之间就能看到。视频电话的通话音质自然是很有保障的,但是视频质量只能说一般,毕竟64Kbps速率摆在那里。
视频画质不理想,全赖摄像头
目前主流手机的摄像头都已经达到200万以上的静态像素。那么为何3G时代的视频通话还是画质一般呢?除了动态像素偏低以外,3G视频电话的64Kbps速率是最大的瓶颈。在3G标准制订之初,或许并没有想到如今惊人的摄像头像素,并且考虑到视频电话的普及应用可能带来的传输压力,因此把视频带宽限制在较低水平。此外,造成视频电话质量一般的原因还不仅仅是传输带宽,摄像头本身的性能不足也是很关键的一点。说到摄像头不足,其实并非是因为像素偏低,而是其成像质量不理想,尤其是在室内的低照度情况下的画质很一般。由于CMOS感光器本身品质就不佳,再加上感光面积不足,因此其可提高空间还是很充足。在尝试视频通话的时候,我们另外一大感受便是对焦与取景并不方便。PC摄像头几乎是固定着使用的,而视频电话摄像头则需要用户高高地举起,对准脸部非常困难,而且很容易晃动。当然,这并非是3G网络的缺陷,但是也告诉我们一点:3G时代的视频手机绝不仅仅是安装一个摄像头了事。如果能够加入脸部识别系统并且提高成像质量,那么实用价值将会进一步提高。

“善于欺骗”的3G视频电话
普通固定电话的使用已经超过百年,人们早已非常习惯把电话放到耳朵旁边说话。讲电话的乐趣,常常是因为看不见对方,因为人与人之间需要距离。当我们与其他人见面时,我们会整理服装仪容,然后相约在某个场合见面。那就是一种距离。但是,电话的存在却突破了这种距离,一个电话铃响,另外一个人马上切入你的生活中,打断你正在进行的事情。在这种情境下,可以预见视频电话应用依然会受局限。一是与自己亲密的人(家人,朋友,情人等等)互通视频电话,是随机发生的;另一个是在正式的场合中(在企业中进行视频会议),这种通话必须双方先约定时间。如果没事先约定,恐怕会被视为不礼貌的行为。但是,中兴通讯给我们展示了一些新技术,这让人不禁会心一笑。通过事先准备的背景照片或是视频片断,3G时代的视频电话完全可以做到“话语是真,而视频是假”。当你上班时间溜进咖啡厅时,如果老板突然来了视频电话,那么赶紧准备好实现在办公室拍摄的片断吧,这样就不会露出马脚。还是回到我们刚才所说的,3G时代的视频手机绝不仅仅是安装一个摄像头了事,配套的软件功能也很重要。
测试项目二:掌上电影院,视频点播随时看
人们普遍认可的一个观点是,当3G时代到来,内容将在电信运营商的业务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因为语音服务并不能够让他们在3G时代获得足够的利润。他们必须更多地依靠数据业务,例如彩铃、彩信、移动邮件、动画、电视短片等,其中手机电视娱乐服务将成为3G时代与2G时代的分水岭。
3G电视随时看。
画面流畅的DMB手机电视
现在全球的手机业正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照相是去年的事,听音乐是今年的事,看电视是明年的事”。目前手机电视业务的实现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利用移动网络实现;第二种是利用卫星广播的方式,即所谓的DMB技术;第三种则是通过在手机终端上安装数字电视接收模块的方式直接获得数字电视信号,这样可以不通过移动通信网络的链路。现在,前两项技术都已在国内落地开花,对手机电视业务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而第三种手机电视接收方式只是在欧美比较流行,国内的一些“黑手机”也有类似功能。中兴通讯的工程师向记者介绍,中兴通信在手机电视业务上采取了多头并进的策略,不论是欧洲的DVB-H标准,美国的Media Flo技术,还是日本、韩国的DMB标准、中国提出的CMMB标准,中兴都具有丰富的技术储备。只要全球的运营商有需求,中兴就能拿出成熟产品。通过对现场DVB-H标准网络覆盖的测试,我们可以发现其实这种基于DMB技术的手机电视已经非常流畅,而且画面清晰度令人满意。作为一款手机电视,不少产品都拥有了3英寸以上的大屏幕,综合视觉效果相当不错。
中国3G已可很好支持在线视频
点播与DMB技术相比,我们更加关注基于IP的3G视频点播,也就是在线流媒体,这与3G技术的结合更加紧密,充分利用了3G的带宽优势。视频点播即VOD(VideoOnDemand),最初出现是缘于人们对广播电视的需求,但之前VOD一直局限于有线电视网络。3G网络的高带宽,为无线移动视频点播业务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实现基础,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只要通过一部3G手机,就可以像在家通过电视或电脑连接上有线网络一样的在整个网络环境中随意浏览任何自己感兴趣的节目,从而提供给人们一个交互式的主控权利,随机随时地获取网络资源。
在中兴的3G视频点播体验中,手机客户端接受来自基站服务器发送的媒体数据,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呈现给用户播放的图像,服务器接收客户端返回的质量报告进行分析,并根据网络的实际状况给出合适的传输方式以及合适的图像编码格式,进行流量控制。客户端完全是被动的数据处理、媒体数据解码、视频和音频的同步。而服务器则承担了大部分的网络质量状况监测任务。这个方式有点类似于HTTP方式下的客户机/服务器模式。上述这种实时流媒体传输的运行架构则需要完善可靠的流媒体协议栈来支持,目前这项技术已经非常成功。
3G的视频点播功能
多媒体数据在传输前必须要先经过编码器有效地压缩成码流,以减少对网络资源的占用率。目前常用的视频编码器有MPEG-2、MPEG-4、H.261、H.263、H.264、Window Media视频编码器和Real System视频编码器等。据中兴工程师介绍,3G视频点播将主要采用H.263和H.264,其中后者将是真正达到“手机电视”级别的在线流媒体。凭借3G带宽优势,此时视频分辨率可以达到320×240,而且编码速率较高,很适合3~5英寸的手机屏幕。从现场测试的效果来看,目前3G在线流媒体已经完全满足了手机屏幕需求,也就是说此时画质瓶颈不再是网络,而是较小的手机屏幕。
3G手机续航时间引人关注
随着3G时代的到来,电池将成为制约手机发展的关键因素。如果电池技术不能在保持体积重量不变的情况下大幅提高电能存储量,电池最终将影响移动通信业的发展。目前3G手机显示屏以2.4英寸和2.8英寸为主流,未来将以3.2英寸和4.5英寸为主,因此其本身的耗电量无法忽视。此外,3G手机还必须在主芯片以及LCD屏幕的功耗上加以控制。
测试项目之三:无线宽带上网:3G带宽展显威力
3G时代的终端设备不仅仅是手机,数据业务也同样很有吸引力。笔记本电脑用户只需将TDSCDMA数据卡插入PCMCIA插槽中,即可实现无线上网,进行高速无线数据传输、收发邮件、网上冲浪等。在当今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随时随地掌握重要信息变得非常关键。3G数据卡与笔记本电脑的结合,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结合,从而摆脱网线的束缚,超越时空的限制,尽享网上冲浪的乐趣。即使使用者离开办公室后,还可以用无线方式上网访问电子邮件、企业内部网及远程应用程序,让使用者继续保持与外界的信息交流,实现高效率的工作,进一步拓展了个人移动商务性,真正实现移动办公。
采用3G无线网络上网的笔记本电脑384kbps媲美ADSL带宽
是使用户外无线网络用户最关心的问题,因为无论是现有的GPRS还是CDMA 1X,甚至被称为2.75G技术的EDGE都无法令人完全满意。GPRS的理论网络速度峰值可以达到112Kbps,而CDMA 1X的峰值为152Kbps,但实际表现却都只有56Kbps左右,后者稍微具备一定的优势。相对来说,近期被炒得沸沸扬扬的EDGE也只有120Kbps左右的实际速度表现。但是,3G时代的数据业务将会有质的飞跃。TD-HSDPA是国内针对原有WCDMA增强技术提出的改进方案,这将是3G数据业务在国内扎根的平台。即便是第一代TD-HSDPA技术,也将会达到384Kbps的实际传输速度。配合PCMCIA无线网卡以及笔记本电脑,我们对国内TD-HSDPA网络数据传输进行了一番体验测试。从测试速度表现来看,TD-HSDPA是很值得肯定了。
在选择电信服务器下载软件时(使用Flashget多线程),可以稳定在40KB/s左右,这与其理论值非常接近,甚至可以说达到国内很多地区512K ADSL宽带的水准。相比之下,2.75G技术的EDGE只是基本达到双通道ISDN的水平,下载速度约为15KB/s左右。理性地来说,我们认为将EDGE业务定位于中低速数据业务更为准确。而如果真正希望实现户外移动上网办公,那么3G时代的TDHSDPA才是出路。更加让人心动的是,3G数据业务的发展目标绝对不仅仅是384Kbps。中兴通讯向我们展示了3.6Mbps和7.2Mbps的TD-HSDPA无线网卡(3G数据卡),甚至在海外已经发布了14.4Mbps的产品。既然无线传输的手机能够取代固定电话,那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相信宽带介入也会出现一场3G无线革命呢?毕竟,国内有线宽带技术在近几年内没有什么进步,现在也该到了无线技术给我们带来惊喜的时刻了。
现场测试3G上网
3G网络覆盖指日可待
对于无线网络而言,速度不是唯一的要素,网络覆盖范围和稳定性也至关重要。在网络覆盖范围方面,现在无论是GPRS还是CDMA 1X都能令我们十分满意。但是,2.75G技术的EDGE则还刚刚起步,国内很多大城市都尚未支持,这就令其在漫游应用中大受限制。反观3G时代的TDSCDMA,尽管国家有关部门尚未放号,可是普及只是时间问题,预计奥运会之后网络覆盖将会有令人满意的表现。网络覆盖与信号稳定性息息相关,但是稳定性还与本身的数据紧密结合。在2.5G和2.75G时代,其实网络稳定性只能算是差强人意。我们经常有这样的体验:在2.4G网络下,发送一个带有4M附件的Email是多么吃力,很容易因为速度太慢而与服务器失去连接。即便是2.75G的EDGE网络,有时候网络断流也让人无法忍受。3G时代TD-HSDPA的优势不仅仅是带宽,其稳定性也会有大幅度的提高。从我们刚才的网络测试来看,整个下载过程十分平稳。换句话说,TD-HSDPA的网络稳定性将会大幅度提高,在进行网络游戏、网上银行、在线证券交易都变得更加方便。
中兴研制的HSDPA
揭秘:3G数据业务资费远低于目前2G水平
数据业务资费策略对于3 G运营商来说至关重要,如果发展3 G仅瞄准高端用户,3 G的发展是没有生命力的。3G数据业务资费的制定必须要能够体现出3G网络大容量、高速率、低价格的特征,在延续性业务上也要体现出3G的特色。3G时代移动数据业务是很大的一块,如果定价过高的话,用户必定会担心产生巨额资费,而不敢大量使用,这将制约3 G业务的发展,因此低价将是促进移动数据业务被用户大量使用的最有效手段。
在3 G发展初期,数据业务通常采用的是流量计费定价基础和内容价值计费定价基础,或者是这两者结合的计费定价基础。无论是哪种计费方式,从以往国外3 G运营商的经验来看,在3G业务发展初期,由于市场正处于培育阶段,加上用户可承担的流量资费水平较低,为了迅速打开3G市场,吸引更多的3G用户,各3G运营商都普遍采用了低水平的流量费率。有些运营商采用了流量免费或包月无限量使用流量的套餐,此时3G业务的流量单价均低于2G业务。例如NTT DoCoMo的3G FOMA数据业务的资费水平要低于2G,用户所选的不同套餐会有不同的优惠幅度,优惠幅度最大时FOMA的数据通信费可比2G时节约多达93%,其目的就是为了依靠较低的数据业务资费吸引用户的大量使用,以迅速打开3G市场。而从国内市场来看,目前3G数据业务的实用性远远大于2.5G和2.75G,因此运营商必然不会放弃这块大蛋糕,有望以较低的资费实现普及化应用。
纸上的电话号码为1418000****,将来3G可能采用此号段
这是上海的3G测试标志,从今年年初的移动通信高峰论坛传出消息,目前中国3G投入已经达到267亿元,3G真正进入了倒计时阶段。与过去我们只能在通信展上对3G惊鸿一瞥不同的是,在这个秋天,我们深刻的感觉到中国的3G在临近,也许不到一年,你就可以拥有它!

早在2004年的北京国际通信展上,3G就被提上议事日程。当时我已经能看到一些国产厂商推出的TD-SCDMA相关产品,第一次看到大唐电信演示实时视频电话的时候,着实新奇不少,毕竟那时候我们还刚接触30万像素的拍照手机。同时期,我看到了当时人们做梦都想不到的手机玩法——视频电话、在线电视、定位导航。提供这些服务的,是全球领先的3G运营商——NTT DoCoMo,在它的展台,我终于明白,坊间被大家奉若神明的Sharp 902SH和后继机型,只不过是日本几大运营商中最低等的产品。
说真的,2004年通信展对我刺激很大,与国内处于起步阶段的拍照和音乐手机相比,国外3G运营商花里胡哨的应用让我们觉得那才是阳春白雪。于是,开始关注一切和3G有关的东西,知道了3G有三个标准:TD-SCDMA、WCDMA和CDMA2000,而更远端的,还有超高速的HSDPA。
2005年的北京通信展,仿佛全中国都在为3G而癫狂。整个通信展主题围着3G转悠,一方面以NEC、诺基亚为首的WCDMA阵营,玩命向观众演示WCDMA的各种玩法;一方面,则是以大唐、中兴、华为为首,国外终端厂商配合的TD-SCDMA阵营演示属于咱们自己的3G设备和手机。场面火爆至极,以至于人们认为拍照肯定会在2006年发下来,2006年年底,就会有第一批吃螃蟹的玩家用上3G了。可惜,好事多磨。从2004年国内外厂商展出三大标准设备和手机开始,已经过去了整整三年。这三年,中国的手机市场经历了太多的清洗,而我们期望的3G牌照,依然没有发放,NEC数亿广告豪赌3G,赌错了时间,赌错了标准,大败而归。每年,都会有很多传言,关于牌照的传言,关于手机的传言。中国的3G,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到来?
今年9月6日,一个老人发话了:中国的3G牌照,将在2008年年底之前,也就是北京奥运会之后发放。这个老人就是中兴通讯的董事长侯为贵。作为中国电信业元老级创业者,侯为贵一直很低调,轻易不说话。他能够对媒体说出这样的预言,可见心里是有把握的。而且不久之后,北京奥组委也宣布,明年将以EDGE GPRS为主,多重网络服务,包括TD-SCDMA试验网为辅为奥运会服务,这也从侧面印证了侯为贵的预测并非直觉上的判断。那么,中国的3G能干什么?
明年,乃至后年,我们能用到什么样的3G手机?MTK收购ADI之后,会不会在3G手机市场重现如今的手机同质化困局?中国的手机厂商能否为消费者提供合适的产品?带着这些问题,《数字时代》和你走进中兴通讯TD-SCDMA开放实验室,从评测TD-SCDMA手机和应用开始,全面了解属于我们自己的3G!
●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3G
TD-SCDMA应用国内独家详细测试报道
3G能做什么?能上网?能开会?能谈恋爱?能看孩子?一切的畅想都比不上一场酣畅淋漓的实战痛快。《数字时代》特派记者深入中兴通讯TD-SCDMA实验室,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属于中国人的3G!

3G真实的体验究竟如何?我们受中兴通讯邀请,参与“3G先锋体验大行动”,在目前国内TD-SCDMA设备和网络环境较为完善的中兴通讯TD-SCDMA开放实验室中进行了属于中国人的TDSCDMA主流应用评测,我们进行了视频电话、手机电视、在线流媒体、全球眼、数据下载等3G多媒体业务的评测。作为TD-SCDMA领域的中坚力量,中兴通讯携自主开发的全套TD-SCDMA系统设备亮相本次体验会,让我们大开眼界。
测试之一:3G手机视频通话,已是小Case
视频流畅度:网络传输已非瓶颈
虽然在台式电话很早就有视频电话技术,并且有成熟的产品(有些产品靠联机互联网传送视频资料,有些只要接上一般电话机即可,无须上网),但大部分的应用依然局限在特殊的场合中,例如跨国企业之间的会议等,亲人出国时相互连络等,一般人很少有需求。但是,3G移动通讯将会把视频电话带到普通玩家的生活中。我们在实验室中测试了TD-SCDMA的视频电话功能和性能。3G时代的视频电话其实并不神秘,我们可以把它想像成普通的手机通话,只不过此时附加了双方的视频画面。按照数据流量来计算,其实视频通话给3G带来的传输压力非常小。由于分辨率被限定在176×144,而且帧数率只有15fps,所以在数据压缩之后,所使用的带宽并不高。其实,3G时代的视频应用有两种视频编解码器,第一个是主要用于视频呼叫的H.263编解码器,基于64Kbps速率;第二个协议是H.264,主要是用于视频流,当我们观看电影或者是电视时,就需要这种协议。可以想像,64Kbps速率对于TD-SCDMA来说是小菜一碟,甚至2.5G技术的CDMA 1X也能胜任,只不过未普及推广。在TD-SCDMA网络的支持下,整个测试过程非常顺利。通过中兴3G手机呼叫对方号码时,直接选择“视频呼叫”方式。对方如同接听普通电话一样即可,此时双方互相自动打开摄像头。大约只需要1秒钟不到的时间,相互之间就能看到。视频电话的通话音质自然是很有保障的,但是视频质量只能说一般,毕竟64Kbps速率摆在那里。
视频画质不理想,全赖摄像头
目前主流手机的摄像头都已经达到200万以上的静态像素。那么为何3G时代的视频通话还是画质一般呢?除了动态像素偏低以外,3G视频电话的64Kbps速率是最大的瓶颈。在3G标准制订之初,或许并没有想到如今惊人的摄像头像素,并且考虑到视频电话的普及应用可能带来的传输压力,因此把视频带宽限制在较低水平。此外,造成视频电话质量一般的原因还不仅仅是传输带宽,摄像头本身的性能不足也是很关键的一点。说到摄像头不足,其实并非是因为像素偏低,而是其成像质量不理想,尤其是在室内的低照度情况下的画质很一般。由于CMOS感光器本身品质就不佳,再加上感光面积不足,因此其可提高空间还是很充足。在尝试视频通话的时候,我们另外一大感受便是对焦与取景并不方便。PC摄像头几乎是固定着使用的,而视频电话摄像头则需要用户高高地举起,对准脸部非常困难,而且很容易晃动。当然,这并非是3G网络的缺陷,但是也告诉我们一点:3G时代的视频手机绝不仅仅是安装一个摄像头了事。如果能够加入脸部识别系统并且提高成像质量,那么实用价值将会进一步提高。

“善于欺骗”的3G视频电话
普通固定电话的使用已经超过百年,人们早已非常习惯把电话放到耳朵旁边说话。讲电话的乐趣,常常是因为看不见对方,因为人与人之间需要距离。当我们与其他人见面时,我们会整理服装仪容,然后相约在某个场合见面。那就是一种距离。但是,电话的存在却突破了这种距离,一个电话铃响,另外一个人马上切入你的生活中,打断你正在进行的事情。在这种情境下,可以预见视频电话应用依然会受局限。一是与自己亲密的人(家人,朋友,情人等等)互通视频电话,是随机发生的;另一个是在正式的场合中(在企业中进行视频会议),这种通话必须双方先约定时间。如果没事先约定,恐怕会被视为不礼貌的行为。但是,中兴通讯给我们展示了一些新技术,这让人不禁会心一笑。通过事先准备的背景照片或是视频片断,3G时代的视频电话完全可以做到“话语是真,而视频是假”。当你上班时间溜进咖啡厅时,如果老板突然来了视频电话,那么赶紧准备好实现在办公室拍摄的片断吧,这样就不会露出马脚。还是回到我们刚才所说的,3G时代的视频手机绝不仅仅是安装一个摄像头了事,配套的软件功能也很重要。
测试项目二:掌上电影院,视频点播随时看
人们普遍认可的一个观点是,当3G时代到来,内容将在电信运营商的业务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因为语音服务并不能够让他们在3G时代获得足够的利润。他们必须更多地依靠数据业务,例如彩铃、彩信、移动邮件、动画、电视短片等,其中手机电视娱乐服务将成为3G时代与2G时代的分水岭。

3G电视随时看。
画面流畅的DMB手机电视
现在全球的手机业正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照相是去年的事,听音乐是今年的事,看电视是明年的事”。目前手机电视业务的实现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利用移动网络实现;第二种是利用卫星广播的方式,即所谓的DMB技术;第三种则是通过在手机终端上安装数字电视接收模块的方式直接获得数字电视信号,这样可以不通过移动通信网络的链路。现在,前两项技术都已在国内落地开花,对手机电视业务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而第三种手机电视接收方式只是在欧美比较流行,国内的一些“黑手机”也有类似功能。中兴通讯的工程师向记者介绍,中兴通信在手机电视业务上采取了多头并进的策略,不论是欧洲的DVB-H标准,美国的Media Flo技术,还是日本、韩国的DMB标准、中国提出的CMMB标准,中兴都具有丰富的技术储备。只要全球的运营商有需求,中兴就能拿出成熟产品。通过对现场DVB-H标准网络覆盖的测试,我们可以发现其实这种基于DMB技术的手机电视已经非常流畅,而且画面清晰度令人满意。作为一款手机电视,不少产品都拥有了3英寸以上的大屏幕,综合视觉效果相当不错。
中国3G已可很好支持在线视频
点播与DMB技术相比,我们更加关注基于IP的3G视频点播,也就是在线流媒体,这与3G技术的结合更加紧密,充分利用了3G的带宽优势。视频点播即VOD(VideoOnDemand),最初出现是缘于人们对广播电视的需求,但之前VOD一直局限于有线电视网络。3G网络的高带宽,为无线移动视频点播业务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实现基础,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只要通过一部3G手机,就可以像在家通过电视或电脑连接上有线网络一样的在整个网络环境中随意浏览任何自己感兴趣的节目,从而提供给人们一个交互式的主控权利,随机随时地获取网络资源。
在中兴的3G视频点播体验中,手机客户端接受来自基站服务器发送的媒体数据,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呈现给用户播放的图像,服务器接收客户端返回的质量报告进行分析,并根据网络的实际状况给出合适的传输方式以及合适的图像编码格式,进行流量控制。客户端完全是被动的数据处理、媒体数据解码、视频和音频的同步。而服务器则承担了大部分的网络质量状况监测任务。这个方式有点类似于HTTP方式下的客户机/服务器模式。上述这种实时流媒体传输的运行架构则需要完善可靠的流媒体协议栈来支持,目前这项技术已经非常成功。

3G的视频点播功能
多媒体数据在传输前必须要先经过编码器有效地压缩成码流,以减少对网络资源的占用率。目前常用的视频编码器有MPEG-2、MPEG-4、H.261、H.263、H.264、Window Media视频编码器和Real System视频编码器等。据中兴工程师介绍,3G视频点播将主要采用H.263和H.264,其中后者将是真正达到“手机电视”级别的在线流媒体。凭借3G带宽优势,此时视频分辨率可以达到320×240,而且编码速率较高,很适合3~5英寸的手机屏幕。从现场测试的效果来看,目前3G在线流媒体已经完全满足了手机屏幕需求,也就是说此时画质瓶颈不再是网络,而是较小的手机屏幕。
3G手机续航时间引人关注
随着3G时代的到来,电池将成为制约手机发展的关键因素。如果电池技术不能在保持体积重量不变的情况下大幅提高电能存储量,电池最终将影响移动通信业的发展。目前3G手机显示屏以2.4英寸和2.8英寸为主流,未来将以3.2英寸和4.5英寸为主,因此其本身的耗电量无法忽视。此外,3G手机还必须在主芯片以及LCD屏幕的功耗上加以控制。
测试项目之三:无线宽带上网:3G带宽展显威力
3G时代的终端设备不仅仅是手机,数据业务也同样很有吸引力。笔记本电脑用户只需将TDSCDMA数据卡插入PCMCIA插槽中,即可实现无线上网,进行高速无线数据传输、收发邮件、网上冲浪等。在当今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随时随地掌握重要信息变得非常关键。3G数据卡与笔记本电脑的结合,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结合,从而摆脱网线的束缚,超越时空的限制,尽享网上冲浪的乐趣。即使使用者离开办公室后,还可以用无线方式上网访问电子邮件、企业内部网及远程应用程序,让使用者继续保持与外界的信息交流,实现高效率的工作,进一步拓展了个人移动商务性,真正实现移动办公。

采用3G无线网络上网的笔记本电脑384kbps媲美ADSL带宽
是使用户外无线网络用户最关心的问题,因为无论是现有的GPRS还是CDMA 1X,甚至被称为2.75G技术的EDGE都无法令人完全满意。GPRS的理论网络速度峰值可以达到112Kbps,而CDMA 1X的峰值为152Kbps,但实际表现却都只有56Kbps左右,后者稍微具备一定的优势。相对来说,近期被炒得沸沸扬扬的EDGE也只有120Kbps左右的实际速度表现。但是,3G时代的数据业务将会有质的飞跃。TD-HSDPA是国内针对原有WCDMA增强技术提出的改进方案,这将是3G数据业务在国内扎根的平台。即便是第一代TD-HSDPA技术,也将会达到384Kbps的实际传输速度。配合PCMCIA无线网卡以及笔记本电脑,我们对国内TD-HSDPA网络数据传输进行了一番体验测试。从测试速度表现来看,TD-HSDPA是很值得肯定了。
在选择电信服务器下载软件时(使用Flashget多线程),可以稳定在40KB/s左右,这与其理论值非常接近,甚至可以说达到国内很多地区512K ADSL宽带的水准。相比之下,2.75G技术的EDGE只是基本达到双通道ISDN的水平,下载速度约为15KB/s左右。理性地来说,我们认为将EDGE业务定位于中低速数据业务更为准确。而如果真正希望实现户外移动上网办公,那么3G时代的TDHSDPA才是出路。更加让人心动的是,3G数据业务的发展目标绝对不仅仅是384Kbps。中兴通讯向我们展示了3.6Mbps和7.2Mbps的TD-HSDPA无线网卡(3G数据卡),甚至在海外已经发布了14.4Mbps的产品。既然无线传输的手机能够取代固定电话,那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相信宽带介入也会出现一场3G无线革命呢?毕竟,国内有线宽带技术在近几年内没有什么进步,现在也该到了无线技术给我们带来惊喜的时刻了。

现场测试3G上网
3G网络覆盖指日可待
对于无线网络而言,速度不是唯一的要素,网络覆盖范围和稳定性也至关重要。在网络覆盖范围方面,现在无论是GPRS还是CDMA 1X都能令我们十分满意。但是,2.75G技术的EDGE则还刚刚起步,国内很多大城市都尚未支持,这就令其在漫游应用中大受限制。反观3G时代的TDSCDMA,尽管国家有关部门尚未放号,可是普及只是时间问题,预计奥运会之后网络覆盖将会有令人满意的表现。网络覆盖与信号稳定性息息相关,但是稳定性还与本身的数据紧密结合。在2.5G和2.75G时代,其实网络稳定性只能算是差强人意。我们经常有这样的体验:在2.4G网络下,发送一个带有4M附件的Email是多么吃力,很容易因为速度太慢而与服务器失去连接。即便是2.75G的EDGE网络,有时候网络断流也让人无法忍受。3G时代TD-HSDPA的优势不仅仅是带宽,其稳定性也会有大幅度的提高。从我们刚才的网络测试来看,整个下载过程十分平稳。换句话说,TD-HSDPA的网络稳定性将会大幅度提高,在进行网络游戏、网上银行、在线证券交易都变得更加方便。

中兴研制的HSDPA
揭秘:3G数据业务资费远低于目前2G水平
数据业务资费策略对于3 G运营商来说至关重要,如果发展3 G仅瞄准高端用户,3 G的发展是没有生命力的。3G数据业务资费的制定必须要能够体现出3G网络大容量、高速率、低价格的特征,在延续性业务上也要体现出3G的特色。3G时代移动数据业务是很大的一块,如果定价过高的话,用户必定会担心产生巨额资费,而不敢大量使用,这将制约3 G业务的发展,因此低价将是促进移动数据业务被用户大量使用的最有效手段。
在3 G发展初期,数据业务通常采用的是流量计费定价基础和内容价值计费定价基础,或者是这两者结合的计费定价基础。无论是哪种计费方式,从以往国外3 G运营商的经验来看,在3G业务发展初期,由于市场正处于培育阶段,加上用户可承担的流量资费水平较低,为了迅速打开3G市场,吸引更多的3G用户,各3G运营商都普遍采用了低水平的流量费率。有些运营商采用了流量免费或包月无限量使用流量的套餐,此时3G业务的流量单价均低于2G业务。例如NTT DoCoMo的3G FOMA数据业务的资费水平要低于2G,用户所选的不同套餐会有不同的优惠幅度,优惠幅度最大时FOMA的数据通信费可比2G时节约多达93%,其目的就是为了依靠较低的数据业务资费吸引用户的大量使用,以迅速打开3G市场。而从国内市场来看,目前3G数据业务的实用性远远大于2.5G和2.75G,因此运营商必然不会放弃这块大蛋糕,有望以较低的资费实现普及化应用。

纸上的电话号码为1418000****,将来3G可能采用此号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