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店

  • 主题发起人 xiaojingdong
  • 开始时间
X

xiaojingdong

游客
在每个组屋区,很容易就能找到一家咖啡店。不懂得本地人为什么把类似大排档的地方叫咖啡店。住久了,知道咖啡店和小贩中心及Food court 的区别。咖啡店多是没有空调的,只卖熟食。

刚来时,吃了一个月的鸡饭。因为比较接近中国的味道,加上便宜,2元钱就可以吃饱,还有一碗汤,不用再买水。后来开始吃杂菜饭,和同学share一罐水,也不是太贵。适应以后,就开始尝试其他的口味。椰浆饭不错,1.9元一份;还有炒粿条,喜欢加鸡翅和花生。

有一次,无意中看见一个摊位员工用一块薄面摊在板上,然后把几种食物包在里面,卷成圆柱形,用刀切成几份,很可爱的样子,看那招牌,写的是“薄饼”。于是就买了一份尝尝,味道还不错,就是有点甜。朋友说Lasa是新加坡特有的小吃,要尝尝。试过一次,很热带的感觉。每个咖啡店都有咖喱食品,但从未试过。因为看到那一层黄乎乎的咖喱料汤,心里就有一种本能的拒绝。本地人很喜欢吃斋饭,初一和十五,总可以看到素食摊位前排着长长的人龙。

经常去咖啡店,无意中学了一些福建话。kopi O 是咖啡加糖,Kopi 是咖啡加甜奶,Kopi C 是咖啡加淡奶,Kopi O Kosong 是黑咖啡。如果有顾客叫Kopi O Deiluo,那就是咖啡加糖直直下,不加水的厚咖啡。咖啡和茶掺和叫鸳鸯,如果有人说来一杯钓鱼,那肯定就是中国的袋泡茶了。很有趣,这是我喜欢去咖啡店的一个主要原因。

既然便宜,就一定有不完美的地方。员工的手套油油腻腻的;擦桌布总是又黑又湿;餐具不是很干净,得注意挑选。本地几乎所有的WC都提供手纸,却没有看过一家咖啡店有免费的纸巾。以前我们几个同学去吃饭,男的嘛,总是不带纸巾的,只有一个上海来的,他每天都带。饭后,他掏出来一张纸巾,慢慢地分出两张,然后各撕成两半递给我们。我们都好笑,也乐于接受他的大方。

工作以后,大多数是一个人去吃饭。在一个咖啡店吃久了,和老板店员混熟了,有时也会和他们聊聊。摊位的头手助手大都来自中国和马来西亚。每天做工十几个小时,蛮辛苦的。认识几个中国来的,持的是Q1准证,却干着很苦的活,收入也是不高。有的后悔,有的说熬呗,等拿到PR再换好一点的工作。人在异乡,不同的辛酸苦辣。当然也有有创劲的,20多岁的小赵就很乐观,他是做拉面的,他说出来就要经历这样的生活。他很省,每个月都要寄钱回家,要还中介费。但他每天都是面带笑容的,很勤快,也很上进。我相信他会有更好的出路。

摊位老板的日子其实也不好过。咖啡店做的是熟人生意,每天进出都是附进组屋的人,价钱低,生意淡,精打细算才能维持一个档位。有时候看见某个档位空住了,一定是那个老板亏了钱,做不下去了。稳赚的只有水摊老板,也是整间咖啡店的老板,可他也不容易,要砸下大本钱的。

咖啡店很方便。楼下有一家是24小时的,晚上看书累了,有时会下去坐一坐。听着旁边的或马来话,或福建话,或英文,感觉与这里的生活时而近,时而远,到底还是有一种距离。所以喜欢静静地坐着,喝着一杯冰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