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我大学毕业工作了。我虽并不是一个漂亮的女孩,但是我是一个懂得享受生活的人。我把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甚至有些小资。这也许和我的生长环境有关:我早早就出门求学,一直是自己照应自己;父母开朗而民主,对我的私事干涉较少,他们以为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生活中我比较有主见,但是也造成了我做事大大咧咧的性格。我一直生活得很快乐,亲情友情和工作占据了我大部份的时间。大学四年,工作三年我都没遇上让我心仪的男孩子。
1998年我遇上了现在的先生涛。是别人介绍的,他是学建筑的,在介绍人看来,我们也算门当户对。我们谈了一年多的恋爱,在和他交往的过程中。我觉得他是一个善良的男人,孝敬而内敛。我自己的性格比较开朗,虽然有时也敏感而尖锐,但我一直以为找爱人是找一个相配的,而不是找一个相同的人,所以尽管他爱静而我爱动,我还是真心喜欢上了他。
每个女人都是敏感的,我也一样,在感觉到他的深情的同时,我也感觉到了他母亲的反对。不知怎的,涛那看上去很精明的母亲就是不喜欢我。但是我还是以为爱情是两个人的事,只要我们相爱就行。
我们于1999年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结婚后的第一年我就发现自己错了。原来,恋爱是两个人的事,但婚姻却是两家人的事。结婚当日婚宴上许多风俗就令我不能习惯,我从小接受的教育和他们的思想是完全不同的。
婚后我比较尊重我的婆婆,很少得罪她,虽然我的许多思想看法得不到婆婆一家的认同。甚至婆婆堂而皇之地干涉到我们的私生活,我也认了。我一直以为爱可以包容许多东西。
可是我的息事宁人反而让婆婆管起我们的事情越来越起劲,每次都将大小事宜办妥了,让我们根本没有说话的份。我一次次地和涛谈到婆婆对我们干涉太多,一次次地希望两人就近置一个小窝。其实我们不是没有经济实力自己购置房产。我以为孝敬老人不是说住在一起让他们为我们操持一切,孝敬长辈是应该的,但不应用自己的自由空间来换取。
一直以为家是最舒心的地方,是最可以放松的地方,但是在婆婆的监管下,我叠被子要有样子,放鞋子要有样子,甚至和谁交朋友都在她干涉的范围之内。我有时会想,原来我先生的内敛是这样被他的母亲训练出来的。而先生现在对婆婆的干涉无动于衷,仿佛生活就该是那个样子的。
有结过婚的朋友告诉我,你婆婆干涉你们太多也许是你们没有孩子的缘故,老年人总得有点事情做分散他们的精力。我也以为是。2001年我生下了我的儿子天天。那时我和婆婆相处得不错,因为婆婆的注意力都在天天身上了,而我产后身子很虚,也没精力对付孩子。婆婆对孩子好得不得了,溺爱两字都不能形容其十分之一,她在精神和物质上对孩子的付出真叫不遗余力。有时我看不过去了,但想想她也是爱孩子就什么也说不出口了。天天是我的希望也是婆婆的希望,我们都爱他为什么不可以互相容忍呢?
有时我也感觉到自己很悲哀,以前为爱容忍,是为了婆婆的儿子,现在为爱容忍是为了婆婆的孙子。我为什么不可以为自己活一会?在深夜时分我会这样问自己。
战争的不爆发并不等于矛盾不存在。有些事情我不是一个愿意争取的人,我坚持过,努力过没成功也算了。生活总是这样的吧,有平淡无奇也有争吵。矛盾的激化还是在教育孩子上面。在孩子三岁的时候我坚持把他送到幼儿园去,而婆婆却坚持要自己带。我们的孩子在婆婆的溺爱下现在已是脾气骄纵又蛮横了,而现在到了受教育的年纪却还要接受这种溺爱的教育,我怎么能容忍?在我的坚持下天天去了幼儿园。婆婆竟然整天整天的在幼儿园外的小栏杆上看她的孙儿。看有没有人欺负他,看幼儿园的老师有没有好好地照顾他。幼儿园有个教师是我的同学,说这样的家长她们第一次遇到。
当孩子不再是润滑剂时,矛盾又激化了。因为我能容忍自己受委屈,却不能让自己的孩子成长在溺爱的摇篮中,那样的爱不是爱,是害。于是我不再事事退让,为了孩子为了我想要争取的尊严,我开始捍卫了,我的争取逐渐加多,当然战争也逐渐升级。而我们一争吵天天就会抱着他奶奶说,“妈妈坏,是坏妈妈。”这时候我真的欲哭无泪。
先生和我的沟通也慢慢减少,因为我在沟通无力之后也不想再争取。我们的争吵越来越多,多数是关于孩子和婆婆的。去年年底的一次吵架我还提起是否和他的父母分开过一段时日,先生一口回绝,说绝不可能。当时我任性地用离婚来威胁,但在他父母和我之间他宁可选择父母。我不是一个不孝的人,但是我真的觉得心寒。当年所谓的爱情在日复一日的重复的家庭劳动和争吵中消磨了。
有一天看电视剧,剧中的一个主人公说,难道我一生就要过这样的生活了吗?那天我也问自己,难道我就要一生过这样的日子吗?我需要维持这样一个家庭吗?如果我离婚,这样的理由是不是很可笑?
整理者语:婆媳关系好像从古到今,都比较难以调和,真真的婚姻难题其实并不完全是婆婆横在其中,要维持一个婚姻有时很难,需要许多的责任,需要许多的义务,还需要许多的理解。可是有时却很简单,只需要一点点的容忍和爱。
1998年我遇上了现在的先生涛。是别人介绍的,他是学建筑的,在介绍人看来,我们也算门当户对。我们谈了一年多的恋爱,在和他交往的过程中。我觉得他是一个善良的男人,孝敬而内敛。我自己的性格比较开朗,虽然有时也敏感而尖锐,但我一直以为找爱人是找一个相配的,而不是找一个相同的人,所以尽管他爱静而我爱动,我还是真心喜欢上了他。
每个女人都是敏感的,我也一样,在感觉到他的深情的同时,我也感觉到了他母亲的反对。不知怎的,涛那看上去很精明的母亲就是不喜欢我。但是我还是以为爱情是两个人的事,只要我们相爱就行。
我们于1999年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结婚后的第一年我就发现自己错了。原来,恋爱是两个人的事,但婚姻却是两家人的事。结婚当日婚宴上许多风俗就令我不能习惯,我从小接受的教育和他们的思想是完全不同的。
婚后我比较尊重我的婆婆,很少得罪她,虽然我的许多思想看法得不到婆婆一家的认同。甚至婆婆堂而皇之地干涉到我们的私生活,我也认了。我一直以为爱可以包容许多东西。
可是我的息事宁人反而让婆婆管起我们的事情越来越起劲,每次都将大小事宜办妥了,让我们根本没有说话的份。我一次次地和涛谈到婆婆对我们干涉太多,一次次地希望两人就近置一个小窝。其实我们不是没有经济实力自己购置房产。我以为孝敬老人不是说住在一起让他们为我们操持一切,孝敬长辈是应该的,但不应用自己的自由空间来换取。
一直以为家是最舒心的地方,是最可以放松的地方,但是在婆婆的监管下,我叠被子要有样子,放鞋子要有样子,甚至和谁交朋友都在她干涉的范围之内。我有时会想,原来我先生的内敛是这样被他的母亲训练出来的。而先生现在对婆婆的干涉无动于衷,仿佛生活就该是那个样子的。
有结过婚的朋友告诉我,你婆婆干涉你们太多也许是你们没有孩子的缘故,老年人总得有点事情做分散他们的精力。我也以为是。2001年我生下了我的儿子天天。那时我和婆婆相处得不错,因为婆婆的注意力都在天天身上了,而我产后身子很虚,也没精力对付孩子。婆婆对孩子好得不得了,溺爱两字都不能形容其十分之一,她在精神和物质上对孩子的付出真叫不遗余力。有时我看不过去了,但想想她也是爱孩子就什么也说不出口了。天天是我的希望也是婆婆的希望,我们都爱他为什么不可以互相容忍呢?
有时我也感觉到自己很悲哀,以前为爱容忍,是为了婆婆的儿子,现在为爱容忍是为了婆婆的孙子。我为什么不可以为自己活一会?在深夜时分我会这样问自己。
战争的不爆发并不等于矛盾不存在。有些事情我不是一个愿意争取的人,我坚持过,努力过没成功也算了。生活总是这样的吧,有平淡无奇也有争吵。矛盾的激化还是在教育孩子上面。在孩子三岁的时候我坚持把他送到幼儿园去,而婆婆却坚持要自己带。我们的孩子在婆婆的溺爱下现在已是脾气骄纵又蛮横了,而现在到了受教育的年纪却还要接受这种溺爱的教育,我怎么能容忍?在我的坚持下天天去了幼儿园。婆婆竟然整天整天的在幼儿园外的小栏杆上看她的孙儿。看有没有人欺负他,看幼儿园的老师有没有好好地照顾他。幼儿园有个教师是我的同学,说这样的家长她们第一次遇到。
当孩子不再是润滑剂时,矛盾又激化了。因为我能容忍自己受委屈,却不能让自己的孩子成长在溺爱的摇篮中,那样的爱不是爱,是害。于是我不再事事退让,为了孩子为了我想要争取的尊严,我开始捍卫了,我的争取逐渐加多,当然战争也逐渐升级。而我们一争吵天天就会抱着他奶奶说,“妈妈坏,是坏妈妈。”这时候我真的欲哭无泪。
先生和我的沟通也慢慢减少,因为我在沟通无力之后也不想再争取。我们的争吵越来越多,多数是关于孩子和婆婆的。去年年底的一次吵架我还提起是否和他的父母分开过一段时日,先生一口回绝,说绝不可能。当时我任性地用离婚来威胁,但在他父母和我之间他宁可选择父母。我不是一个不孝的人,但是我真的觉得心寒。当年所谓的爱情在日复一日的重复的家庭劳动和争吵中消磨了。
有一天看电视剧,剧中的一个主人公说,难道我一生就要过这样的生活了吗?那天我也问自己,难道我就要一生过这样的日子吗?我需要维持这样一个家庭吗?如果我离婚,这样的理由是不是很可笑?
整理者语:婆媳关系好像从古到今,都比较难以调和,真真的婚姻难题其实并不完全是婆婆横在其中,要维持一个婚姻有时很难,需要许多的责任,需要许多的义务,还需要许多的理解。可是有时却很简单,只需要一点点的容忍和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