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大围院”征服老外 再获法国大奖

紫色枫扬

社区贡献者
2006-03-15
14,960
0
0
“在水雾萦绕的‘客家大围院’里,白发苍苍的‘等郎妹’日复一日地‘数黄豆’打发时间,等待远在南洋的丈夫归来。”近日,反映客家围院大屋文化的电影《等郎妹》在法国兰斯国际电视节上获最佳女主角大奖,不少“老外”看完影片后都追问导演“客家围屋”在哪里,他们对“客家围屋”产生了浓浓的兴趣。



客家文化打动观众

在日前刚结束的法国兰斯国际电视节上,《等郎妹》获得“最佳女主角”大奖,成为国内首部在国际影展中参展并获奖的反映岭南客家文化题材的影片。

导演郑华说,在法国兰斯国际电视节上,散场后有不少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都纷纷追问,“客家大围屋”在哪?怎么去?客家小吃怎么制作等等,“老外”都对广东客家文化产生浓厚兴趣。一名在场的中国留学生更发出感叹:“我在中国生活了这么多年还不知道客家文化原来这么特别,回国一定要到‘客家大围屋’看看。”

“这部影片在广东梅州大埔县拍摄,场景中的‘大围屋’是现存客家最大的围院,是明朝万历年间建造、拥有400多年历史,而影片中客家人的生活细节都是经过当地民俗专家考证过的,影片就像一个窗口,向观众呈现了‘原汁原味’的客家文化。”郑华表示。






重现“数黄豆”场景

郑华介绍,《等郎妹》其实是由曾在中国戏剧节获奖的同名山歌剧改编而成,接到剧本后,他用了3个多月时间,删改了7次后才最终完成剧本。

地道的中年“老广”郑华虽然不是客家人,但他却说自己对客家文化特别有感觉,“我有不少朋友是客家人,他们的生活习性和性格给我很深刻的印象。”郑华说,摄制组到当地考察时,他发现很多客家的民俗都可以运用到影片上,而自己最满意的就是剧中“数黄豆”这个细节,“‘数黄豆’是旧时客家妇女打发时间的动作,我觉得这个动作恰恰很适合反映‘等郎妹’的等待之苦。”

郑华介绍,除了拍摄地选在客家人聚居的梅州大埔大围屋,电影的服饰颜色严格根据当地居民布料的颜色制作,“数黄豆”、“担盐”到广西卖、做错事“跪搓衣板”等细节都是影片具有浓浓“客家味”的元素。

《等郎妹》备受青睐 提名蒙特卡罗电视节5项大奖

《等郎妹》扬名海外 袁志博成国际影后

《等郎妹》上海电视节再获三项提名



客家“等郎妹”


“等郎妹”是解放以前客家山区一种畸形婚俗,女孩只有几岁就嫁到还没有孩子的家中,等待婆婆为自己生一个“小丈夫”。跟“童养媳”不同,“等郎妹”的丈夫那时还未出生。她们比“童养媳”的命运更悲惨,很多都“守活寡”一辈子。而《等郎妹》中的女主角就是一个悲惨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