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近日发表研究报告指出,到205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综合经济水平相当于2002年美国的水平,进入世界前40名;然后再用50年,进入世界前10名。
看多了官方和非官方的经济水平研究报告,也听多了许多专家的大胆预测,我发现“赶英超美”的情结依然顽固地缠绕在大家的心头。不久前还有知名经济学家放出“二十五年超过美国”的豪言壮语,相形之下,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的结论算是比较保守的。当然,新版的“赶英超美”不再以某个国家为赶超对象,人们更关注的是在什么时候进入“世界前X名”。
其实,“赶超情结”一直扎根在我们的思维模式中。比如小时候上学,家长几乎都要给孩子定下班级前几名、年级前几名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期限;而长大以后,我们也会习以为常地给自己寻找一个又一个奋斗的标杆。但是,一旦“赶超情结”深深植入决策者的脑海之后,就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警惕。
现实中的决策者往往通过选择“赶超战略”来满足内心的“赶超情结”。所谓“赶超战略”是指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飞后的经济增长时期,以不平衡的经济跳跃式发展为特征的经济超常规增长过程,通过发展相对于本国较高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迅速提高本国经济增长水平。这一经济发展路径的优点是不言而喻的:它能迅速带动工业化、迅速积累资本、加速产业高级化。不过,“赶超战略”这种以“不平衡”为特征的经济发展路径的缺陷越来越明显。经济学家林毅夫就指出“赶超战略”的效果:一是拉大了民众之间的收入差距;二是拉大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三是腐败的滋生和大量非生产性活动对收入分配产生负面影响;四是减少了社会经济剩余,导致对弱势群体救济水平的降低。
对于“赶超战略”的弊端,老百姓虽不能如经济学家一样有条不紊地细细道来,却时时刻刻有着难以忘怀的切肤之痛。且不论旧日的“赶英超美”,单单看近年来的经济民生,虽然宏观经济的绝对数字一路增长、进入“世界X强”的日子似乎越来越近,但普通百姓的生活却面临着一个又一个意想不到的困难。我们的房价、学费、医药费异军突起,率先进入了“世界X强”,而买不起房、上不起学、看不起病成为公众吞咽不下的苦果。我们的富豪队伍日益壮大,迈入世界X强的势头不可阻挡,而我们城乡统算的基尼系数早在2000年就超出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0.40,目前又已经超过0.45。在艰辛的生活面前,“赶超”越来越不能激起人们的兴趣或激情,而对此真正兴致勃勃的仍然是居高临下的决策精英。
当决策者过分关心赶超他人,自然会忽视经济发展的终极目的——改善民生。“赶超战略”并不是唯一的经济发展路径,也不是最优的政策选择——这应当为决策者们所知与警惕。我们当然要努力超过别人,但首先必须一点一滴地改善每一个老百姓的生活状况。“赶超情结”不可无,但赶超他人不如赶超今天:既然今天还有孩子发出一天为何要吃三顿饭的疑问,明天就要让这个辛酸的问题真正成为历史;既然今天还有人居无定所,明天就要寻来万千广厦大庇天下寒士;既然今天还有寒门学子望校兴叹,明天就要斩除一切无理的入学门槛……
最终,如果我们能够不断超越今天,那么未来同样可以超越他人。
看多了官方和非官方的经济水平研究报告,也听多了许多专家的大胆预测,我发现“赶英超美”的情结依然顽固地缠绕在大家的心头。不久前还有知名经济学家放出“二十五年超过美国”的豪言壮语,相形之下,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的结论算是比较保守的。当然,新版的“赶英超美”不再以某个国家为赶超对象,人们更关注的是在什么时候进入“世界前X名”。
其实,“赶超情结”一直扎根在我们的思维模式中。比如小时候上学,家长几乎都要给孩子定下班级前几名、年级前几名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期限;而长大以后,我们也会习以为常地给自己寻找一个又一个奋斗的标杆。但是,一旦“赶超情结”深深植入决策者的脑海之后,就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警惕。
现实中的决策者往往通过选择“赶超战略”来满足内心的“赶超情结”。所谓“赶超战略”是指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飞后的经济增长时期,以不平衡的经济跳跃式发展为特征的经济超常规增长过程,通过发展相对于本国较高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迅速提高本国经济增长水平。这一经济发展路径的优点是不言而喻的:它能迅速带动工业化、迅速积累资本、加速产业高级化。不过,“赶超战略”这种以“不平衡”为特征的经济发展路径的缺陷越来越明显。经济学家林毅夫就指出“赶超战略”的效果:一是拉大了民众之间的收入差距;二是拉大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三是腐败的滋生和大量非生产性活动对收入分配产生负面影响;四是减少了社会经济剩余,导致对弱势群体救济水平的降低。
对于“赶超战略”的弊端,老百姓虽不能如经济学家一样有条不紊地细细道来,却时时刻刻有着难以忘怀的切肤之痛。且不论旧日的“赶英超美”,单单看近年来的经济民生,虽然宏观经济的绝对数字一路增长、进入“世界X强”的日子似乎越来越近,但普通百姓的生活却面临着一个又一个意想不到的困难。我们的房价、学费、医药费异军突起,率先进入了“世界X强”,而买不起房、上不起学、看不起病成为公众吞咽不下的苦果。我们的富豪队伍日益壮大,迈入世界X强的势头不可阻挡,而我们城乡统算的基尼系数早在2000年就超出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0.40,目前又已经超过0.45。在艰辛的生活面前,“赶超”越来越不能激起人们的兴趣或激情,而对此真正兴致勃勃的仍然是居高临下的决策精英。
当决策者过分关心赶超他人,自然会忽视经济发展的终极目的——改善民生。“赶超战略”并不是唯一的经济发展路径,也不是最优的政策选择——这应当为决策者们所知与警惕。我们当然要努力超过别人,但首先必须一点一滴地改善每一个老百姓的生活状况。“赶超情结”不可无,但赶超他人不如赶超今天:既然今天还有孩子发出一天为何要吃三顿饭的疑问,明天就要让这个辛酸的问题真正成为历史;既然今天还有人居无定所,明天就要寻来万千广厦大庇天下寒士;既然今天还有寒门学子望校兴叹,明天就要斩除一切无理的入学门槛……
最终,如果我们能够不断超越今天,那么未来同样可以超越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