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是潜在的作家,并且都可能是潜在的不朽的作家,这似乎是博客给“博客者”——我用这个生造的词来指代那些生活在博客时代并热衷于写博客的人们——带来的高度自信。人总是要死的,要从这个熙熙攘攘的尘世中消失到另一个世界,就像水滴消失到洪水中而踪迹全无。于是,留下一点词语的痕迹——哪怕是词语的垃圾——无论如何也要留下。“博客者”赶上了好时代,没有可能变成铅字的词语却能够占据一方虚拟的空间。我们在自己和他人炒作的泡沫中制造了那么多五彩缤纷的幻影,当然可以自欺欺人的以为经历了人世的风雨见到了真正的彩虹。是为自己、还是为别人、为未来写博客?当然是为自己写!“博客”是我们活着时的安神剂;当然更是为别人、为未来写!“博客”是我们死后的防腐液。立言是“三不朽”之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不能毁在我们这一代,国粹应该在我们“博客者”手里发扬光大。
想想真奇怪,连孔夫子也甚至害怕“立言”。孔子就说他自己“述而不作”。为什么?章学诚解释说:“所谓述而不作,非力有所不能,理势故有所不可也。孔子和古圣先贤不敢轻易著述;凡有所著述,皆出于不得已。无病固不可呻吟,即自家有病亦不轻易呻吟;惟关乎家国天下之病,乃不得不大声疾呼也。
昆德拉说:“如果有一天所有人一觉醒来都成了作家的话,那么普遍失聪、普遍不理解的时代就降临了。”随着词语的猛烈泛滥和自我的疯狂展示,我们已不是正在走近这个普遍失聪、普遍不理解的时代,而是正在走进这个可怕的博客时代。虽然在现实中人们情愿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但是在“博客”上人们却热衷于展示自我,甚至不惜扒光自己的每一寸外壳,以期吸引眼球留下影像。因为一味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所以人人疯狂的展示自我,所以我们普遍变得互不理解;因为词语的猛烈泛滥,我们被外界的和自己的词语所包围,我们在扒光外壳的同时又穿上厚厚的词语外衣,所以我们的眼睛将疲劳得几乎失明而耳朵将清闲得几乎失聪。失明失聪乃至失去自我却不自知,而我们原本是希望由此保住自我的。
想想真奇怪,连孔夫子也甚至害怕“立言”。孔子就说他自己“述而不作”。为什么?章学诚解释说:“所谓述而不作,非力有所不能,理势故有所不可也。孔子和古圣先贤不敢轻易著述;凡有所著述,皆出于不得已。无病固不可呻吟,即自家有病亦不轻易呻吟;惟关乎家国天下之病,乃不得不大声疾呼也。
昆德拉说:“如果有一天所有人一觉醒来都成了作家的话,那么普遍失聪、普遍不理解的时代就降临了。”随着词语的猛烈泛滥和自我的疯狂展示,我们已不是正在走近这个普遍失聪、普遍不理解的时代,而是正在走进这个可怕的博客时代。虽然在现实中人们情愿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但是在“博客”上人们却热衷于展示自我,甚至不惜扒光自己的每一寸外壳,以期吸引眼球留下影像。因为一味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所以人人疯狂的展示自我,所以我们普遍变得互不理解;因为词语的猛烈泛滥,我们被外界的和自己的词语所包围,我们在扒光外壳的同时又穿上厚厚的词语外衣,所以我们的眼睛将疲劳得几乎失明而耳朵将清闲得几乎失聪。失明失聪乃至失去自我却不自知,而我们原本是希望由此保住自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