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 醒 十 分

Y

yingll

游客
又做梦了。

这次的梦更离谱,二专分数线280,我嘴都笑歪了。

梦醒了,继续惊恐。

打开表姐的空间,里面都是她对大学生活的描述,她大叹着学习的艰辛,但字里行间却尽透着喜悦。相册里,她站在茵茵绿草上,背后尽是大城市旖旎的风光。彼时,我是如此的向往那片充满诱惑的喧嚣,向往着闪烁的霓虹,都市的红男绿女;向往着高楼中一个个的办公格,那些忙碌而疲倦、总抱怨不断的白领们。我是如此的羡慕,那被办公格圈起的小天地,一台电脑,一摞文件,一杯不断放冷、又不断加热水的清茶。虽然构不成格调,至少是我所追求的宁静和平淡。

可是,此时的我,却没有本钱去获得我所希冀的一切。

6月的我,正在焦灼不安中等待着高考最后的审判。

在高考阅卷的这段时间,是考生最难捱的日子,所有人都谨慎而郑重地盯着高考答案,掰着指头痛苦而满怀期待地估算着自己的分数,一遍又一遍地考验自己的心理素质。为了不被公布后的分数所打击,大家尽量的把估分一降再降,直到心理承受范围的最底线。我因讨厌被人问起,而一度不愿踏出家门,只蜗居在家中,定格于一张电脑桌前,或看看动画片,玩玩线上游戏,或漫不经心地查查院校,看看各个专业。至于高考分数,早已懒得估计,这对精神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摧残,我喑知这种伤身伤神的事,对于我这样的低分考生,只不过是分数公布前聊以安慰的虚幻而已。

似乎在高考之后,与所有人的交流,都局限在唯一一个敏感的话题之内-----考分。而这个问题,在估计出的抽象分数面前,显得多么的愚蠢而苛刻。

长辈们总是拉着我的手,或拍着我的肩,关切地询问着“今年怎么样?”“有没有把握?”“分数是多少?”“要报什么学校?”尔后也觉得问题太尖刻,便换了个句型“今年一定行的!”“肯定有把握!”“分数不会太低的!”“恩,要好好选学校啊!”这样相对于我而言比较好应付,一律用“恩”、“哦”等单音节回答一切问题,不再是用“不知道”生硬的将他们满腹的话一一顶回去,于是皆大欢喜。

遇见同学,第一声问候总是“考得好吧?”虽然反感,可毕竟是同龄人,不似与长辈那样有代沟,便有一腔没一腔的搭着话,互相寒暄互相虚伪的安慰,在一字一句中琢磨着对方今年的考绩,或羡慕嫉妒,自惭形秽;或自信满满,意气风发。高考的镰刀之下,培养出了一大批神经兮兮的,虚伪做作的,悲观厌世的,胡乱猜忌的学生。这些人无奈地成为社会优胜劣汰的产物,虽然跳出高考之外,这些所谓的“劣”与“胜”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对于高分低能或低分高能的人来说,都是一种悲哀。

回忆起去年今日,相同的焦灼,相同的无奈,会否也有相同的悲哀?去年那些惨烈的日子里,我期盼,我愤懑,我悲痛,我彷徨......一切的一切在那个黑色的时间段里都显得那么不协调。撞车后,又报了征集志愿,我期待着劫后余生,结果却没有实现预想中的凤凰涅磐。上天不肯眷顾我,无奈之下,只得补习。

因为等待征集志愿的原因,待到10月份我才重新走进学校。补习班早已人满为患,只能到高三插班。最初几天,我的精神很不济,作为一个失败者,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面对一张张陌生而漠然的面孔,感受着寄人篱下的屈辱。我沉默着,倔强地守着教室最偏远的一角。这个班对新进者大多是敌视的,虽然并没有什么道理。这个班不团结,分裂成几个很松散的小团体。但对于我这样的不速之客,他们倒是摆出了一样的面孔,同心协力的排斥。

好在我为人低调,跟他们也没什么话说,他们从鸡蛋里挑不了几根骨头,彼此井水不犯河水,一年下来相安无事。

在这个班为数不多朋友的祝福声中,我度过了18岁,在复杂的心情中完成了人生唯一一次成人礼。

18岁,就在高考备战前波澜不惊地结束了。彼时,我曾幻想着自己能身在大学校园里,跟我所认识的大学同学一起快快乐乐地欢度我18岁的年华,可是,高考的磕绊,将我的梦想化为泡影。

一切的幻想,希冀都是虚幻,我没有魔法,也没有凭空蹦出的小精灵,所有梦想的完成都要靠自己。对于今年的前景,我依然期待着。

未来是个梦,梦境里或许是五彩斑斓,或许是黯淡无光。梦境终究是梦境,总有醒来的时候,梦醒十分,相信会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