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最前面:
讽刺和褒奖都不是优雅的写作方式,但,憋不住……
08年,手机市场进入了白热化竞争阶段,除了稳坐榜首的诺基亚和借奥运东风发横财的三星外,几乎每个手机厂商都想掏刀子杀人。当然,手机厂商手中的凶器温文尔雅,它由创意、技术和新玩意儿锻造;这些凶器既有光明正大的斧钺刀叉、圆月弯刀,也有下三滥的石灰粉和迷魂烟。
其实光明正大和下三滥间的不同也就是好创意和厚脸皮的差异,好的创意可以轻轻松松炒红一款手机,厚着脸皮也不见得就不能得手!二者究竟有没有差异?当然有,在笔者看来,好创意让人心服口服,厚脸皮的炒作则让人打心眼里不爽。
被习惯了的模仿
先说句题外话,笔者对260年的大清统治意见非常大,它摧毁了大汉民族几乎所有的自尊和骄傲,甚至让中国人对我们的民族耻辱“辫子”视若生命!
上面的题外话可以说明一个问题,“习惯”会摧毁所有人的理性,让我们忘了本该正确对待的事情。笔者想说的是,持续一年多的iPhone模仿秀已经让消费者习惯了和iPhone似是而非的众多机型,看到它们的时候大家还能联想到那颗水果吗?

手机也用吸铁石
磁铁对电子元件会造成损害几乎人人都知道,但磁铁能伤害手机的电路板吗?会不会在近距离接触下影响手机的正常工作?目前还没有一个值得大家信任的专家站出来表态过。
由于好多手机套上都装有磁铁,因此各大手机论坛中对于这个问题的讨论还是挺热烈的,正当大家吵的不可开交的时候,诺基亚联合多普达一起站出来为大家做了“解答”。
诺基亚在6600f上作出了大胆尝试,在手机屏幕上方镶入了一块铁片,以便和键盘下方的磁铁相互吸引,一块小小的吸铁石让这款翻盖手机手感倍增。
多普达的“心肝手机”Touch Diamond也和磁铁纠缠不清,这款手机的触摸笔非常嚣张的设计在了手机底部,而这种嚣张的底气便来自于触摸笔上的“磁性设计”。
大品牌手机厂商的做法可以受到信任吗?在这里我们姑且抱乐观态度,希望手机上的新鲜功能的确是经过手机厂商深思熟虑后为其加入的。

彩壳换出花样
最初手机的随心换彩壳手机概念正是由诺基亚提出,诺基亚1998年推出的5110成为首款换壳手机。之后陆续有支持多彩换壳的诺基亚手机推出,时隔4年我们看到还是诺基亚,在N79身上将这一理念再次突破。N79随着彩壳更换主题也随之变换,这一功能使彩壳随心换真正做到了“软”“硬”结合。
图为N79演示换壳
不过我们可以看到诺基亚这次“软”“硬”结合显然准备不足。N79主题随彩壳变换功能的实现方式是通过其后盖上有几个触点与机身相连传递信息,通过专用的处理芯片来识别,因此如果我们想多配一些彩壳的话,就必须购买官方提供的原装配件了(不知道有没有人买得起)。
不过相信诺基亚的这点小创意应该不是仅此而已,笔者踮起脚尖等待诺老大的“变化”,希望不要让人失望。

最不耐磨的“钻石” “钻石理念”是Touch Diamond最大的亮点,而之所以被官方以“钻石”命名,是由于多普达Touch Diamond背面具有钻石切割理念的设计。由于其不规则多边形均各自呈现一个平面,而造成背面如钻石般呈不规则凸起状。

可惜的是,背面的外观是多普达Diamond和钻石的仅有联系,而且所谓的钻石仅仅模仿了外观而已,在材质耐磨程度上非常让人失望。
由于手机背面不是平面设计,因此机身凸起部分非常容易被磨损。笔者先后接触过两台Diamond(一款英文,一款国行),在使用数天后,手机背面均产生了无数细小的划痕,触目惊心!

UI一片混战 手机界面一直以来都被当作是手机嫁妆,仅仅是陪衬而已!但随着用户不断挑剔以及手机外形上创意被耗尽,近期手机新品的UI之争已经愈演愈烈。
这场争斗是由iPhone最先挑起,HTC用S1和Diamond接战,此间LG KU990,三星i728、i900,Google的Android加入混战,众多优秀UI纷纷涌现。在这里还真的要感谢厂商拼斗为我们带来的新鲜和华丽。
HTC……
三星……
LG……
还是LG……
“摩登波普”
2008年,“时尚”又肥又香,所有手机厂商都张大了嘴巴想咬上一口。但咬的时候并不是都人人黄口白牙,其中也有别出心裁之处。
如果要举一个不错的例子的话,诺基亚的“摩登波普”也许就是一个。虽然诺老大将大众艺术的理念融入手机多半是想证明自己未老,但小小的聪明却成就了一个不错的手机产品系列。


波普艺术来源于英文缩写"POP",即流行艺术、大众艺术。它于20世纪50年代最初萌发于保守的英国艺术界,60年代鼎盛于具有浓烈商业气息的美国,并深深扎根于美国的商业文明。诺基亚推出的四款波普概念手机风格鲜明,和波普的结合也丝毫不牵强,时尚的很像样子。

总结:真诚的希望我们眼中的手机多一些好点子,少一些“厚脸皮”。企业诚然需要“销售量”、“市场占有率”、“钞票”和“股价”,而多一些“口碑”“传承”“经典”和“美誉”想必也不是坏事。
讽刺和褒奖都不是优雅的写作方式,但,憋不住……
08年,手机市场进入了白热化竞争阶段,除了稳坐榜首的诺基亚和借奥运东风发横财的三星外,几乎每个手机厂商都想掏刀子杀人。当然,手机厂商手中的凶器温文尔雅,它由创意、技术和新玩意儿锻造;这些凶器既有光明正大的斧钺刀叉、圆月弯刀,也有下三滥的石灰粉和迷魂烟。
其实光明正大和下三滥间的不同也就是好创意和厚脸皮的差异,好的创意可以轻轻松松炒红一款手机,厚着脸皮也不见得就不能得手!二者究竟有没有差异?当然有,在笔者看来,好创意让人心服口服,厚脸皮的炒作则让人打心眼里不爽。
被习惯了的模仿
先说句题外话,笔者对260年的大清统治意见非常大,它摧毁了大汉民族几乎所有的自尊和骄傲,甚至让中国人对我们的民族耻辱“辫子”视若生命!
上面的题外话可以说明一个问题,“习惯”会摧毁所有人的理性,让我们忘了本该正确对待的事情。笔者想说的是,持续一年多的iPhone模仿秀已经让消费者习惯了和iPhone似是而非的众多机型,看到它们的时候大家还能联想到那颗水果吗?

手机也用吸铁石
磁铁对电子元件会造成损害几乎人人都知道,但磁铁能伤害手机的电路板吗?会不会在近距离接触下影响手机的正常工作?目前还没有一个值得大家信任的专家站出来表态过。
由于好多手机套上都装有磁铁,因此各大手机论坛中对于这个问题的讨论还是挺热烈的,正当大家吵的不可开交的时候,诺基亚联合多普达一起站出来为大家做了“解答”。
诺基亚在6600f上作出了大胆尝试,在手机屏幕上方镶入了一块铁片,以便和键盘下方的磁铁相互吸引,一块小小的吸铁石让这款翻盖手机手感倍增。



彩壳换出花样
最初手机的随心换彩壳手机概念正是由诺基亚提出,诺基亚1998年推出的5110成为首款换壳手机。之后陆续有支持多彩换壳的诺基亚手机推出,时隔4年我们看到还是诺基亚,在N79身上将这一理念再次突破。N79随着彩壳更换主题也随之变换,这一功能使彩壳随心换真正做到了“软”“硬”结合。

图为N79演示换壳
不过我们可以看到诺基亚这次“软”“硬”结合显然准备不足。N79主题随彩壳变换功能的实现方式是通过其后盖上有几个触点与机身相连传递信息,通过专用的处理芯片来识别,因此如果我们想多配一些彩壳的话,就必须购买官方提供的原装配件了(不知道有没有人买得起)。
不过相信诺基亚的这点小创意应该不是仅此而已,笔者踮起脚尖等待诺老大的“变化”,希望不要让人失望。

最不耐磨的“钻石” “钻石理念”是Touch Diamond最大的亮点,而之所以被官方以“钻石”命名,是由于多普达Touch Diamond背面具有钻石切割理念的设计。由于其不规则多边形均各自呈现一个平面,而造成背面如钻石般呈不规则凸起状。




UI一片混战 手机界面一直以来都被当作是手机嫁妆,仅仅是陪衬而已!但随着用户不断挑剔以及手机外形上创意被耗尽,近期手机新品的UI之争已经愈演愈烈。


HTC……

三星……

LG……

还是LG……
“摩登波普”
2008年,“时尚”又肥又香,所有手机厂商都张大了嘴巴想咬上一口。但咬的时候并不是都人人黄口白牙,其中也有别出心裁之处。
如果要举一个不错的例子的话,诺基亚的“摩登波普”也许就是一个。虽然诺老大将大众艺术的理念融入手机多半是想证明自己未老,但小小的聪明却成就了一个不错的手机产品系列。




总结:真诚的希望我们眼中的手机多一些好点子,少一些“厚脸皮”。企业诚然需要“销售量”、“市场占有率”、“钞票”和“股价”,而多一些“口碑”“传承”“经典”和“美誉”想必也不是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