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叛逆”更需要父母的爱

许文沛

普通会员
2009-11-11
1
0
0
父母对孩子的爱,在孩子眼中,应该是理所当然的事,只有那种无条件的爱,才能够促使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孩子在长大成人之前,一直需要父母的爱陪伴他成长、给予他能量,越是弱小的时候,对这种爱的需要越强烈。父母无条件的爱,应该是永远存在的,就象我们周围的空气那样自然存在。
在孩子婴儿时期,这种爱的表达,是最直接最甜蜜的,那个阶段的父母,更多感受到的是养育的快乐和成长的满足。但是,当孩子逐渐长大,当孩子开始发现自我、开始具有自己的主见和思维方式之后,就会不断地和父母发生碰撞和摩擦,此时,父母不再是任何事情都顺应孩子、满足孩子,但是,爱是不变的。
孩子从2岁开始就踏上了寻求自我之路,他强烈地需要感受自我的力量,但是那种力量很弱小,需要父母的爱来支撑,从而帮助孩子变得强大。这个阶段,孩子既需要寻找自我,也需要寻找父母的爱。如果因为一些事情,孩子看不到父母对自己的爱,他就需要反复地去寻找和验证。就象“逃家小兔”里面的那只小兔子,
他既想感受自我的力量、又想证明妈妈对他的爱。而兔子妈妈所做的,正是孩子们最需要的,也是妈妈们最应该学习的。尽管在兔妈妈眼中,小兔子的自我(离家出走)很可笑,但是,妈妈没有说“你走吧!我倒是要看看你能走多远。”那样只能让孩子感受自己的无能和弱小,更无法感知妈妈对他的爱。此时,
妈妈的爱就充分表现在:“不管你走到哪里,我的爱都会跟着你,随时欢迎你回到我温暖的怀抱,因为我是你的妈妈。”记得以前看过一篇文章,里面对比了两位妈妈的做法。
一个是中国的妈妈。她的孩子会走路之后,在外面经常乱跑,为了避免孩子走失(这是爱),有一次逛商场,当孩子自己走远、发现找不到妈妈时,悄悄跟在后面的妈妈却躲起来,直到孩子哭得昏天黑地、惶恐万分的时候,妈妈才出现,对孩子说:“你看,以后再乱走就找不到妈妈了。”后来,孩子外出时,
再也没有擅自跑开,不管去哪里都紧紧拉着妈妈的手,生怕妈妈消失(对爱的不确定)。另一位是美国妈妈。她和孩子一起出去的时候,孩子在前面玩,她在后面紧紧跟随,但是不打扰孩子(这也是爱);每当孩子回头看的时候,都能看到妈妈微笑和鼓励的目光。孩子于是大胆前行,过去的经验告诉他,无论自己走到哪里,
妈妈都会在身后(对爱的确定)。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内心是强大的
斗罗大陆九鼎记斗破苍穹诛仙凡人修仙传盗墓笔记星辰变魔兽领主飞升之后卡徒盘龙官路风流凌极品公子从零开始班花重生之官路商途重生之官道异世之风流大法师龙蛇演义九阴九阳电子书神墓鬼吹灯泡沫之夏三国风云凌极品家丁红楼梦冒牌大英雄坏蛋是怎样炼成的天王长生界七界传说陈二狗的妖孽人生阳神贼胆大魔王仕途风流,不需要反复去寻找妈妈的爱,他能够大胆地去探索、发展和成长自我。还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故事叫“大卫不可以”,那里面的场景,可能是我们日常育儿生活中更常见的。小男孩大卫很淘气,不按时吃饭睡觉、还总是弄脏这个打坏那个,
于是经常遭到妈妈说“大卫不可以!”有一次大卫闯了祸被妈妈惩罚坐在角落,他伤心地哭泣(我想,此时的大卫还小吧,要是换成那个离家小兔或者是好好同学,可能就会说“我不让你做我妈妈了,我要离家出走了!”),妈妈对大卫说:“宝贝来这里。”“大卫乖,妈妈爱你!”最后一页的场景是大卫幸福地依偎在妈妈怀里。
好好超级喜欢这个故事,因为那个大卫调皮捣蛋的样子,让她觉得无比亲切又开心,而每次讲到最后“宝贝来这里...妈妈爱你!”时,好好也总是笑着、幸福地把头埋到我的怀里。教养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不可能一味地纵容孩子,需要给孩子定规则、立界限。当孩子还很弱小的时候,妈妈的批评,可能就会让孩子以为妈妈不爱他了,
这会让孩子感到恐惧,妈妈需要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随时让孩子明确一件事:即使我做错了,妈妈也是爱我的!而父母这种爱,最能帮助孩子接受规则和界限,帮助孩子顺利发展为一个适应社会的人,同时,更能教会孩子怎样去爱别人:充分享有父母的爱,孩子能够养成开朗的人生观,这会为他今后拥有幸福人生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