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跻身全国百强城市16位 中西部城市中排第二
记者从长沙市统计局获悉,在日前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等权威部门联合发布的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信息中,长沙跻身第16位。这次排名证明长沙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已上升为一种综合竞争实力。
此次城市综合实力百强排名,是首次对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包括地级)的综合实力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估,依据国家统计局翔实可靠的数据,由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根据城市人口与劳动力、经济、社会、基础设施、环境等5个一级大指标、19个二级子系统和50个三级小指标体系综合评定的。
在百强城市中,排名靠前的城市大多为沿海经济发达城市,中西部城市中没有一个进入前10强。一些近年迅速发展的城市在此次排名中体现了强劲的综合实力,杭州因快速发展而跃升到第八名。但中西部城市也体现了自己的发展实力,长沙便是中部崛起中迅速升起的一颗城市新星,在此次排名中,长沙在中西部城市的位置仅次于成都市(排第十一位),城市综合实力排名中西部城市第二位,初步体现了长沙在中西部城市中的排头兵地位。
在此次评定城市百强的5项指标中,长沙考核指标中排名最靠前的是人口素质和劳动力指标,该项指标在所有参评城市中位居第七位。该指标说明长沙的人口素质在全国已跃居前茅。另外,长沙基础设施指标也有明显提升。但长沙的环境指标和经济指标较其他指标而言排名稍后。在此次城市百强中,共有18个城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00亿元,长沙虽排名第16位,但地区生产总值暂未超过1000亿元,武汉、宁波、苏州、大庆、重庆等城市虽然综合实力排名在长沙之后,但经济实力均超过了1000亿元。
长沙今年GDP破千亿大关
评出的全国城市综合实力百强中,湖南的长沙市排第16位,湘潭市排第66位,株洲市排第71位,常德市排第99位。
“长沙市近年来经济保持强劲增长态势,经济增长方式呈现多引擎拉动的发展格局。”长沙市统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长沙是中部地区一个充满活力的省会城市,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核心城市,今年长沙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确保增长12%,力争增长13%;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1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以上;城镇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大型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巨大
“长沙作为全国省会城市惟一的生态建设示范试点市。城区突出湖湘文化特色与山水洲城特征的融合,风格独特。”据介绍,近两年来,长沙市区新增绿地面积700多万平方米,城市绿地率、绿化率分别达31.07%和36.01%,饮用水水质达标率为96.13%。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近3年来年均值一直优于国家标准,空气质量指数优良天数达70%。2003年城市人均居住建筑面积为23.6平方米,农民人均住房面积48.4平方米。未来发展,长沙市将力争在2014年建成全国生态城市;2005年以前建成国家生态示范区;2008年以前建成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到2014年建成生态市。
“城市的发展对于整个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带动和辐射作用,尤其是大型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带动作用尤为巨大。”湖南省城调队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初见成效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评出的百强城市中,我省长株潭三市都榜上有名且位居湖南省城市前三位,省统计局的统计数据表明,自省委、省政府提出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建设以来,区域整体优势日趋明显。纵观长株潭地区经济的发展,其经济总量、经济质量等都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作为我省经济发展的龙头地位不断得到提高。
2003年,长株潭三市GDP为1578.36亿元,占14个市州GDP总量的比重分别为33.2%,比1999年提高3.5个百分点。长沙市作为长株潭一体化战略实施中的核心增长极,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重进一步提高。2003年长沙市GDP 928.22亿元,占14个市州GDP总量的比重为19.5%,占长株潭三市GDP的比重为58.8%。
记者从长沙市统计局获悉,在日前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等权威部门联合发布的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信息中,长沙跻身第16位。这次排名证明长沙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已上升为一种综合竞争实力。
此次城市综合实力百强排名,是首次对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包括地级)的综合实力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估,依据国家统计局翔实可靠的数据,由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根据城市人口与劳动力、经济、社会、基础设施、环境等5个一级大指标、19个二级子系统和50个三级小指标体系综合评定的。
在百强城市中,排名靠前的城市大多为沿海经济发达城市,中西部城市中没有一个进入前10强。一些近年迅速发展的城市在此次排名中体现了强劲的综合实力,杭州因快速发展而跃升到第八名。但中西部城市也体现了自己的发展实力,长沙便是中部崛起中迅速升起的一颗城市新星,在此次排名中,长沙在中西部城市的位置仅次于成都市(排第十一位),城市综合实力排名中西部城市第二位,初步体现了长沙在中西部城市中的排头兵地位。
在此次评定城市百强的5项指标中,长沙考核指标中排名最靠前的是人口素质和劳动力指标,该项指标在所有参评城市中位居第七位。该指标说明长沙的人口素质在全国已跃居前茅。另外,长沙基础设施指标也有明显提升。但长沙的环境指标和经济指标较其他指标而言排名稍后。在此次城市百强中,共有18个城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00亿元,长沙虽排名第16位,但地区生产总值暂未超过1000亿元,武汉、宁波、苏州、大庆、重庆等城市虽然综合实力排名在长沙之后,但经济实力均超过了1000亿元。
长沙今年GDP破千亿大关
评出的全国城市综合实力百强中,湖南的长沙市排第16位,湘潭市排第66位,株洲市排第71位,常德市排第99位。
“长沙市近年来经济保持强劲增长态势,经济增长方式呈现多引擎拉动的发展格局。”长沙市统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长沙是中部地区一个充满活力的省会城市,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核心城市,今年长沙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确保增长12%,力争增长13%;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1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以上;城镇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大型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巨大
“长沙作为全国省会城市惟一的生态建设示范试点市。城区突出湖湘文化特色与山水洲城特征的融合,风格独特。”据介绍,近两年来,长沙市区新增绿地面积700多万平方米,城市绿地率、绿化率分别达31.07%和36.01%,饮用水水质达标率为96.13%。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近3年来年均值一直优于国家标准,空气质量指数优良天数达70%。2003年城市人均居住建筑面积为23.6平方米,农民人均住房面积48.4平方米。未来发展,长沙市将力争在2014年建成全国生态城市;2005年以前建成国家生态示范区;2008年以前建成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到2014年建成生态市。
“城市的发展对于整个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带动和辐射作用,尤其是大型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带动作用尤为巨大。”湖南省城调队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初见成效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评出的百强城市中,我省长株潭三市都榜上有名且位居湖南省城市前三位,省统计局的统计数据表明,自省委、省政府提出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建设以来,区域整体优势日趋明显。纵观长株潭地区经济的发展,其经济总量、经济质量等都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作为我省经济发展的龙头地位不断得到提高。
2003年,长株潭三市GDP为1578.36亿元,占14个市州GDP总量的比重分别为33.2%,比1999年提高3.5个百分点。长沙市作为长株潭一体化战略实施中的核心增长极,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重进一步提高。2003年长沙市GDP 928.22亿元,占14个市州GDP总量的比重为19.5%,占长株潭三市GDP的比重为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