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枪是带有枪架或枪座,能实现连发射击的自动枪械。
加特林多管式机关枪──多管式机枪起源于15世纪、16世纪的多管式机枪以及后来的的多管炮。美国著名机械师理查德?杰丹?加特林于1862年发明了手摇式多管重机枪。加特林把6至10根枪管并列安装在一个旋转的圆筒上,手柄每转动一圈,各枪管依次完成装弹、射击、退壳等动能。一个熟练的射手,每分钟可发射约400发子弹。加特林机枪是世界上第一支成功的多管式机关枪,虽然它后来被其它的新型机枪所取代,但它的结构原理至被作战飞机和军舰上的多管速射炮所应用并保留着“加特林机关枪(炮)”的名字。
马克沁重机枪──美国工程师海勒姆?斯蒂文斯?马克沁出身贫寒,通过勤茏匝Ф?晌???姆⒚骷摇?882年,马克沁赴英国考察时,发现士兵射击时常因老式步枪的后坐力,肩膀被撞得青一块紫一块。这说明枪的后坐具有相当的能量,这种能量来自于枪弹发射时产生的火药气体。马克沁正是从人们习以为常、熟视无睹的后坐现象中,为武器的自动连续射击找到了理想的动力。马克沁首先在一支老式的温切斯特步枪上进行改装试验,利用射击时子弹喷发的火药气体使枪完成开锁、退壳、送弹、重新闭锁等一系列动作,实现了单管枪的自动连续射击,并减轻了枪的后坐力。马克沁在1883年首先成功地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支自动步枪。后来,他根据从步枪上得来的经验,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他的枪管短后坐自动射击原理。他还改变了传统的供弹方式,制作了一条长达6米的帆布弹链。为机枪连续供弹。为给因连续高速射击而发热的枪管降温冷却,马克沁还采用水冷方式。马克沁在1884年制造出世界上第一支能够自动连续射击的机枪,射速达每分钟600发以上。
马克沁重机枪首次实战应用是在1893─1894年南中非洲罗得西亚英国军队与当地麦塔比利──苏鲁士人的战争中,在一次战斗中,一支50余人的英国部队仅凭4挺马克沁重机枪打退了5000多麦塔比利人的几十次冲锋,打死了3000多人。
马克沁重机枪获得成功后,许多国家纷纷进行仿制,一些发明家和设计师针对马克沁重机枪的原理和结构进行改进和发展。1892年,美国著名械设计家勃朗宁和奥在利陆军尉冯?奥德科莱克几乎同时发明了最早利用火药燃气能量的导气式自动原理的机枪,这种自动原理为今天的大多数机枪年采用。美国枪械设计师B?B?霍奇基斯所设计的1814型机枪是最早的气冷式机枪,这种机枪取消了水冷式机枪上笨重的注水套筒,使机枪较为轻便。
轻机枪──最早的机枪都很笨重,仅适用于阵地战和防御作战,在运动作战和进攻时使用不方便。各国军队迫切需要一种能够紧随步兵实施行进间火力支援的轻便机枪。
丹麦炮兵上尉乌?欧?赫?麦德森,在马克沁发明重机枪后不久,即开始研制轻机枪。在18世纪90年代,麦德森设计制造了一挺可以使用普通步枪子弹的机枪,定名为麦德林轻机枪。该机枪装有两脚架,可抵肩射击,全重不到10公用。麦德林机枪性能十分可靠,口径和结构多变可适应不同用户要求,因此是当时军火市场上的热门货。
在1901年,意大利的吉庇比?佩利诺也曾研制出一种性能非常出色的轻机枪,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意大利当局决定对其严加保密,为了不走漏风声,竟下令不准生产佩利诺机枪,却从国外订购大批性能劣于佩利诺机枪的重机枪装备意大利军队。直到1916年,意大利军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吃到了缺少轻机枪的苦头之后,才匆忙将佩利诺机枪投入生产装备军队。
轻重两用机枪─轻重两用机枪又称通用机枪,它既可以成为轻机枪,因便灵活,紧随步兵实施行进间火力支援;又可以成为重机枪,发挥射程远,连续射击时间长的威力。
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在这次大战中,水冷式重机枪显示了很大威力。所以在1919年美、英、法等战胜国强加给德国的凡尔塞和约中,明文禁止德国对任何水冷式重机枪的研制。希特勒建立德国纳粹政权的初期,既要重整军备,发展新武器,又要掩人耳目,避免列强的制裁。所以德国在发展轻机枪的幌子下,研制了一种新型的机枪。这种枪改水冷为空气冷却,枪管装卸非常简便,用更换枪管的办法解决因连续射击而发生的枪管过热问题,供弹方式既可用弹链,又可用弹鼓,既可配两脚架,又可装三脚架。这种MG─34式机枪装在两脚架上,配上弹鼓,就是轻机枪(重12公斤);装在三脚架上,配上弹链,就是重机枪;若在高射枪架上,又可作高射机枪用。并还能安装在坦克和装甲车上。这是世界上第一种轻重两用机枪。它后来改进发展为MG─43轻重两用机枪。
MG─34式机枪于1934年研制成功,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显示了它的优越性,使得其它国家纷纷效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研制出了多种两用机枪。如今,轻重两用机枪已经是基本取代了重机枪的地位。
机枪>>美国
美国>>米尼岗M134式7.62mm机枪
概述
米尼岗M134式7.62mm机枪是美国在越南战争期间研制的6管航空机枪,这种高射速航空机枪主要装备在直升机上使用,也可作为机械化步兵的车载武器。
结构特点
M134式7.62mm机枪射速高,火力猛,结构复杂。
1.枪
该枪有6根枪管,可进行转管射击。转管借助直流电机(28V)驱动。机匣是整体铸件,内容纳一个转子,机匣内表面上有枪机滚轮运动曲线槽,旋转体前端安装6根枪管,有6个分别对应枪管的枪机。枪机由机头、机体、击针组成,采用机头回转闭锁方式。闭锁时,枪机两侧凹槽分别与两个导轨扣合,枪机滚轮卡入机匣内表面的曲线槽中。
该枪供弹机构比较复杂,弹链通过塑料输弹带进入供弹机内。供弹机由转子带动,首先沿纵向直推枪弹脱链,然后将枪弹推进输弹轮的容弹槽内,输弹轮上共有7个容弹槽。由于靠电能驱动转子,该枪射速可以通过控制电机转速来进行调节。
2.瞄准装置
该枪采用机械瞄准具,瞄准具装在摇架上。机械瞄准具种类多,常用的是环形照门和柱形准星。
3.弹药
该枪发射北约7.62mm制式枪弹。
美国>>M60通用机枪
概述
M60式7.62mm通用机枪是美国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研制的,设计工作起始于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经过T44式、T52式、T61式等多次改进,于1957年正式定型为M60式,并全面投产。1958年开始装备美军,替换7.62mm勃朗宁M1917A1式、M1919A4式重机枪和M1919A6式轻机枪。
M60式通用机枪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机枪之一,除美军装备外,还有韩国、澳大利亚等30多个国家军队使用它。据不完全统计,至今M60式机枪已经生产了25万多挺。
为满足不同战斗部队需要,美国还研制了许多M60式变型枪,型号主要有M60C式、M60D式、M60E1式、M60E2式、M60E3式。其中的M60E3式是80年代应美海军陆战队对轻机枪的要求改进的,已于1985年开始列装,现已装备2万多挺。
结构特点
M60式机枪具有质量小、结构紧凑、火力猛、精度好、用途广泛等特点。
1.枪
该枪采用导气式工作原理,枪机回转闭锁方式。它的导气装置比较特别,采用自动切断火药气体流入的办法控制作用于活塞的火药气体能量。枪管下的导气筒内有一个凹形活塞,平时凹形活塞侧壁上的导气孔正对枪管上的导气孔。当火药气体进入导气筒内后,在凹形活塞的导气筒前部的气室中膨胀,在火药气体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推动凹形活塞向后运动,活塞又推动与枪机框相连的活塞杆向后运动。活塞向后移动时,会关闭侧壁上的导气孔,自动切断火药气体的流入。这种结构比较简单,不需机枪常有的气体调节器,缺点是不能调节武器的射速。
该枪的枪管首次采用了衬套式结构,在弹膛前面有152.4mm长的钨铬钴合金衬套,提高了枪管抗烧蚀性能。
机匣、供弹机盖等都采用冲压件,因此质量小、成本低。枪内还广泛采用减少摩擦的滚轮机构,因而射击振动较小。
枪机组件由机体、击针、枪机滚轮、拉壳钩、顶塞等组成,机体前有两个闭锁卡笋,机体底部有曲线槽,与枪机框导突笋扣合,借助枪机回转实现开、闭锁动作。
该枪采用弹链供弹,借助枪机滚轮带动拨弹杆左右运动,再通过杠杆使拨弹滑板上的拨弹齿拨弹,单程输弹。
同其他重机枪一样,M60式也可快速更换枪管,但由于提把装在机匣上,需要射手带手套操作。
该枪由于射速不高,而且采用直形肩托,射击精度较好。带两脚架作轻机枪用时有效射程800m,配三脚架作重机枪用时有效射程1000m。
M60C式主要供直升机使用,可以遥控射击,目前已停止生产。
M60D式作为直升机、装甲车载机枪,扳机装在枪尾部,配有D形握把,现仍生产。
M60E1式主要在M60式基础上进行了简化设计,零部件数目减少,并且将提把装在枪管上,便于更换枪管。
M60E2式是坦克与装甲车辆并列机枪,同M60式相比,枪管加长,采用电击发,去掉了握把、扳机、瞄准具和前托等。
M60E3式,质量减到8.8kg,加有前握把,且平均无故障射击发数比M60式大大提高。
2.瞄准装置
该枪准星为片状,固定式;表尺为立框式,可以迅速进行高低和方向调整。对机枪而言,由于枪管常需要更换,所以归零校正最好在准星上进行,而M60式机枪准星是固定式的,难于归零校正,这一点在M60E3式上得到了改进。
3.弹药
该枪主要发射北约7.62mm枪弹,也可发射7.62mm穿甲弹和训练弹
美国>>勃朗宁M2式12.7mm大口径机枪
概述
美国勃朗宁M2式12.7mm大口径机枪研制工作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于1921年正式定型,当时称为M1921式12.7mm机枪。M1921式机枪实际是在老的M1917式7.62mm口径基础上放大设计的,由于保留了水冷式枪管结构,全枪非常笨重。后来美国对M1921式进行了改进设计,研制了质量小、带气冷枪管的M2式机枪。战场使用发现,M2式机枪枪管较薄,难于适应持续射击,因此美国于1933年又研制出了带重枪管的M2式机枪,称为M2HB式。
M2HB式机枪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大口径机枪之一,目前有50多个国家装备,而且大多数西方国家都使用它。
美国军队除装备带三脚架的M2HB式机枪外,还将它配装在轻型吉普车和步兵战车上,作地面支援武器使用,也作坦克上的并列机枪使用。
结构特点
M2HB式大口径机枪威力大,精度好,动作可靠。缺点是质量大,射速低。
1.枪
该枪采用枪管短后坐式工作原理,卡铁起落式闭锁,结构独特。射击时,随着弹头沿枪管向前运动,在膛内火药气体压力作用下,枪管和枪机同时后坐。弹头飞出枪口后,闭锁卡铁离开楔闩上的闭锁支承面,其两侧的销轴被定型板上的开锁斜面压下,于是整个闭锁卡铁脱离枪机下的闭锁槽,枪机开锁。随后,枪管节套猛撞内设的钩形加速子,加速子上端撞击枪机尾部,加速枪机后坐。该枪设有液压缓冲机构,枪管和节套后坐时,液压缓冲器的活塞被推向后,压缩缓冲器管内的油液,使其从活塞四周的油管内壁之间的缝隙向前逸出,对后坐产生缓冲作用。
枪机复进时,枪机尾部的凸起撞击加速子上端使其向前回转,加速子释放液压缓冲器簧,推动枪管和节套复进。闭锁卡铁在楔闩上的闭锁斜面的作用下强制上抬,进入枪机下的闭锁槽中,枪机闭锁。
该枪采用单程输弹、双程进弹的供弹机构,拨弹杆尾端的导柱卡入枪机顶部的曲线槽内,当枪机做往复运动时,实现供弹动作。
2.瞄准装置
该枪采用简单的片状准星和立框式表尺,准星和表尺都安置在机匣上。
3.弹药
该枪发射12.7mm枪弹,包括普通弹、穿甲弹、穿甲燃烧弹和训练弹。
俄罗斯
俄罗斯>>РПК-74式5.45mm轻机枪
概述
РПК-74式5.45mm轻机枪是目前口径最小的军用轻机枪。该枪由卡拉什尼柯夫设计组于70年代中期研制成功,同АК-74式步枪同为一族,并装备前苏军。东欧大部分国家都曾仿制和装备此枪。
结构特点
РПК-74式5.45mm机枪结构简单、可靠,质量小,口径小?
1.枪
该枪大部分结构同АК-74式步枪相同,采用导气式工作原理和枪机回转闭锁方式,不同的是枪管加重加长,有一个较轻的两脚架,枪托前护木也不同。该枪一般由45发长弹匣供弹,但也可同АК-74式步枪的30发弹匣互换使用。
2.瞄准装置
该枪前面有带半保护罩的准星,后面有可调高低、方向的缺口式照门。
3.弹药
该枪发射前苏联5.45mm普通弹和曳光弹。
性能数据
口径----5.45mm
初速----960m/s
表尺射程----1000m
有效射程----600m
理论射速----600发/min
战斗射速
单发----50发/min
连发----150发/min
自动方式----导气式
闭锁方式----枪机回转式
发射方式----单发、连发
供弹方式----弹匣
容弹量----45发或30发
全枪长----1060mm
膛线----4条
火线高----305mm
全枪质量
含空弹匣----5.0kg
含实弹匣----5.5kg
瞄准装置
准星----柱形
照门----缺口式
瞄准基线长----555mm
配用弹种----5.45×39,mm普通弹,曳光弹
普通弹
全弹质量----10.2g
弹头质量----3.4g
法国
法国>>AANF1式7.62mm通用机枪
概述
二次大战以后,法国装备的步兵自动武器大部分是美、英两国提供的,还有缴获的德国武器,比较繁杂,因此法国于1952年开始设计自己的武器。
AANF1式7.62mm通用机枪是在法国AA52式7.5mm通用机枪基础上改进而成的。两枪结构基本相同,只是AANF1式机枪为7.62mm口径,发射北约7.62mm枪弹。
结构特点
AANF1式机枪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但使用性能欠佳,如重心太靠后,枪管质量不高,消焰器效果不好等。
1.枪
该枪采用半自由枪机(枪机延迟后坐)式工作原理,借助枪机上的闭锁杠杆延迟枪机后坐。击发后,火药气体压力作用于弹底窝平面,此时闭锁杠杆两端分别卡入闭锁槽内并抵在机体上,机头无法向后运动,迫使杠杆开始转动,由此加速机体后坐。一旦杠杆离开闭锁槽,阻止枪机后坐的力消失,此时膛压已降到安全数值,膛内后效压力开始推动枪机后坐,完成开锁等动作。
该枪由于最初是为空降兵设计的,所以采用了伸缩式枪托并配有轻型两脚架和三脚架。它采用德国MG42式机枪的弹链供弹机构,枪管可以迅速更换,枪管有重型和轻型两种。
2.瞄准装置
该枪瞄准具的准星为倒V形,其上端有一狭缝,白天使用狭缝瞄准,夜间使用整个准星瞄准。表尺可调风偏和高低。
3.弹药
该枪发射北约7.62mm枪弹。
性能数据
口径----7.62mm
初速----840m/s
有效射程----800m
理论射速----700发/min
自动方式----半自由枪机式
供弹方式
弹链
全枪长----
枪托拉出----1145mm
枪托缩回----980mm
枪管长(不含消焰器)----500mm
膛线----4条
全枪质量(不含弹链和两脚架)----9.15kg
两脚架质量----820g
瞄准装置----
准星----倒V形
表尺----可调风偏和高低
配用弹种----北约7.62×51,mm枪弹
德国
德国>>MG3式7.62mm通用机枪
概述
MG3式7.62mm通用机枪的前身是MG42式机枪。该枪是在前联邦德国加入北约组织后,由MG42式机枪的7.92mm口径改为7.62mm、发射北约7.62mm制式弹而成。莱茵金属有限公司于1959年开始生产,型号定为MG42/59式。联邦国防军称它为MG1式,后来加以改进,定为MG2式,1968年又进行改进,定为MG3式,同时正式列装军队。
MG42/59式是意大利使用北约7.62mm枪弹的现行制式机枪。
MG3式机枪除在德国生产并作为现装备外,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和巴基斯坦等国均获得特许生产权。装备该机枪的国家还有奥地利、智利、丹麦、伊朗、挪威、苏丹和土耳其等。
结构特点
MG3式机枪动作可靠,火力猛,在结构上广泛采用冲压件和点焊、点铆工艺,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
1.枪
该枪采用枪管短后坐式工作原理,中间零件闭锁机构。射击时可借助枪口助推器加速枪管后坐。开闭锁利用枪机内的闭锁滚柱闭合或撑开来实现。当枪管和枪机后坐时,机匣上的定形板开锁斜面迫使闭锁滚柱向内靠拢,此时,滚柱挤压枪机内楔铁前部,使机体加速后坐,直到滚柱两端脱离闭锁支承面,实现枪机开锁。闭锁时,当机头进入节套、即将复进到位时,楔铁前部斜面使滚柱向外运动进入节套内的闭锁槽内,实现闭锁。
该枪采用弹链供弹,双程输弹,单程供弹,射速高达1300发/min,既可平射,也可高射。
2.瞄准装置
该枪配有地面瞄准具和高射瞄准具两种。
地面瞄准具由准星和U形缺口照门组成,可调风偏。照门可按分划调整,表尺分划为200~1200m。高射瞄准具由前、后照准器组成,前照准器呈同心环状,后照准器位于表尺左侧,用时竖起。
3.弹药
该枪发射北约7.62mm制式枪弹。
性能数据
口径----7.62mm
初速----820m/s
有效射程----
配两脚架----800m
配三脚架----2200m
理论射速----700~1300发/min
战斗射速----250发/min
自动方式----枪管短后坐式
闭锁方式----中间零件(滚柱)式
发射方式----连发
供弹方式----弹链
全枪长----1255mm
枪管长(含枪管节套)----566mm
全枪质量(不含弹链,含两脚架)----11.05kg
瞄准基线长----430mm
瞄准装置----
准星----麦粒状
照门----U形缺口
配用弹种----北约7.62×51,mm枪弹
日本>>62式7.62mm通用机枪
概述
1956年日本防卫厅提出用一种通用机枪取代勃朗宁M1919A1式7.62mm机枪,62式7.62mm通用机枪就是这一要求的产物。该枪于1956年开始研制,1962年正式定型并列装日本自卫队,成为自卫队制式装备。该枪使用北约7.62mm减装药弹和全装药弹,采用美国M13式金属弹链,当装上两脚架时作轻机枪使用,装在三脚架上时作重机枪使用。当安装在美国M2式三脚架上时用缓冲器联接。
结构特点
62式机枪外形类似比利时的FNMAG机枪,但内部结构不同。其显著特点是活塞有单独的活塞簧。枪机框较重,缓冲器的缓冲效果好,加之主要使用7.62mm减装药弹,因此,具有较好的射击精度。
1.枪
该枪采用导气式工作原理,活塞置于枪管下方,闭锁机构为枪机偏转式。闭锁时,枪机前端两个对称的闭锁突笋向上进入机匣闭锁槽完成闭锁,枪机下面由枪机框支撑定位;击发机构为利用复进簧能量击发的击针式,只能连发。供弹机构为弹链供弹,采用双程输弹,单程进弹。供弹时,利用枪机带动拨弹杆,在枪机作往复运动时拨弹杆左右摆动将枪弹分两步拨至推弹入膛位置。该枪的抽壳机构特别,击发前,带弹簧的顶杆从下向上顶入位于弹膛的弹壳底部环形槽;击发开锁后,由于枪机前端被压下,位于枪机弹底窝击针孔上方的刚性拉壳钩卡入弹底环形槽,枪机后退时抽出弹壳。枪管可迅速更换:打开受弹器盖,枪管固定栓被压下,枪管即可向前推出。当受弹器盖开启时,枪机不能进入闭锁位置,击针孔不露出,枪机无法输弹和击发。该枪战斗射速为275发/min。
2.瞄准装置
该枪瞄准装置采用机械瞄准具,也可采用光学瞄准镜,有管式(安装在轻机枪上)和潜望式(安装在重机枪上)两种光学瞄准镜。
3.弹药
该枪采用北约7.62mm全装药弹和减装药弹,弹壳为无底缘瓶颈式。
性能数据
口径----7.62mm
初速
全装药弹----855m/s
减装药弹----775m/s
有效射程
配两脚架----600m
配三脚架----1100m
理论射速
全装药弹----650发/min
减装药弹----600发/min
自动方式----导气式
闭锁方式----枪机偏转式
发射方式----连发
供弹方式----弹链
全枪长----1200mm
枪管长----635mm
膛线----4条,右旋,缠距254mm
瞄准装置
准星----柱形
照门----觇孔式
瞄准基线长----590mm
全枪质量(不含弹链)----10.7kg
配用弹种----北约7.62×51,mm枪弹
普通弹
全弹质量----24g
弹头质量----9.6g
中国新型80毫米云爆火箭
◆云爆弹ABC
云爆弹又被称为燃料空气弹,顾名思义,其装药不是炸药而是燃料,外国人称为FuelAirExplosive,即燃料空气弹药(FAE)。炸药在发生爆轰反应时全靠自身供氧,而云爆弹爆炸时则是充分利用爆炸区内大气中的氧气,是一种非均质的云雾爆轰,破坏作用主要是超压场,比等质量的炸药释放的能量高得多,所产生的爆炸冲击波能破坏大面积军事目标,还能在作用范围内形成一个缺氧区域,使生物窒息而死。
云爆弹的破坏作用除超压场外,还有温度场和破片。虽然云爆弹产生爆轰波的最大爆轰超压值比普通炸药低,但由于其爆轰反应时间(包括爆燃反应时间)高出普通炸药几?叮?中?饔檬奔涑ぃ??猿寤鞑ǖ钠苹底饔帽绕鹌胀ㄕㄒ┮?蟮枚啵?渥饔妹婊?泊笮?S惺匝楸砻鳎?费跻彝榈模裕危缘绷课?玻?罚?担?氨叮?矗鼻Э嘶费跻彝楸?ú??某寤鞑ㄐвο嗟庇冢玻?罚?担?扒Э耍裕危员?ǖ某寤鞑ㄐвΓ?涑寤鞑ㄗ饔妹婊?韧?戎柿康模裕危哉ㄒ┐螅矗埃ィ?寤鞑ǔ中?奔湟脖龋裕危员?ǔさ枚唷H剂峡掌??杂谟猩?α俊⑷砟勘辍⑶嵝妥凹啄勘暧泻艽蟮幕偕送?ΑS纱丝杉??票??某鱿质浅9姹?鞯闹卮蟾镄潞头⒄梗?钩9嫖淦髟黾恿艘桓鱿盗小?br />
◆80毫米单兵云爆火箭系列
80毫米单兵云爆火箭是我国近年来新开发的80系列武器之一,属于爆燃型燃料空气弹(即集爆炸和燃烧两种功能于一身),2002年研制单位完成设计定型并出口,定型号为WPF89-1式80毫米步兵攻坚火箭。该产品威力大、性能可靠,对建筑物、人员和仪器设备具有较强的毁伤能力。由于WPF89-1是一筒七弹配置(即一个发射具可以发射七发火箭弹),发射筒与火箭弹需要现场装填,发射准备时间较长、操作步骤多,不够机动灵活,若操作不正确,则会出现故障。因此,研制单位于2003年在WPF89-1和PF89A式单兵攻坚弹的基础上,将其研制成弹筒合一、一次性使用的步兵云爆火箭。同年9月,研制合同正式签订,定型号为WPF89-2式80毫米步兵攻坚火箭。
但从目前国际形势来看,未来陆战发生在平坦的开阔地带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而在地势复杂区域和城市的可能性增多。WPF89-1和WPF89-2式80毫米步兵攻坚火箭对于建筑物有破坏优势,但在地势复杂区域的破坏性相对降低。更大的不足是,由于配置的是瞬发引信,着靶的瞬间即起爆,所以80毫米单兵云爆火箭不具备破障功能,在射击窗户玻璃、门、墙等障碍物后,云爆弹瞬间起爆,云爆作用不能进入室内(单兵云爆火箭特点之一就是在半封闭的有限空间内,可以使云雾爆轰发挥到极限),威力大大降低,极大限制了单兵云爆火箭的作战场地及威力的有效发挥。针对普通云爆弹无法进入室内的缺陷,研制单位决定重新设计一种攻坚串联云爆弹。即一级战斗部破障或破孔,为二级云爆弹随进打开通道,二级随进战斗部随进后起爆,以实现云爆弹完全在有限空间内作用的功能。80毫米单兵云爆火箭系列的系统结构除战斗部不同外,其它特点大致相同。
总体结构全系统主要由支撑体、火箭弹、固弹胶圈、发射具组成。其中火箭弹包括引信、战斗部、发动机、稳定装置几大部件。发射具包括瞄准具和击发机构。发射具具有发射和包装的功能。
战斗部一级攻坚战斗部瞬发引信起爆,以实现串联起爆,对厚墙体开孔,形成通道。二级为云爆弹丸,随进建筑物内,由延时起爆装置起爆,在一级战斗部爆炸后随进建筑物内延时起爆,形成云爆作用,对建筑物和人员进行破坏和毁伤。
战斗部装药采用固、液双组合燃料空气炸药,用弹底引信起爆中心炸药,使壳体和炸药飞散,随着空气的加入和燃料空气炸药的雾化,炸药云雾逐点连续起爆,以持续高温和超压杀伤人员,破坏工事和轻型装甲目标,杀伤力很大。尤其是在半封闭空间内爆炸时,对建筑物的破坏力比常规弹药大得多,特别适用于摧毁掩体和城市建筑物等。
发动机采用WPF89-1式的发动机。
引信采用双环境力破甲弹引信。延时起爆装置借鉴了PF89A式单兵火箭攻坚弹的二级随进延时起爆装置的成熟技术。炮口保险距离10米,可靠解脱保险距离25米,具有万向碰炸功能,对各种地面发火良好。
发射具在PF89A式发射具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设计。击发机构、保险装置、瞄准镜座等保持不变,只改进设计了瞄准镜分划板,保持了外装定时不变。射击时不用打开前盖,用前置气囊方式固弹。火箭弹与发射具的连接仍采用成熟的PF89式产品固弹胶圈结构,增加了前支撑以便辅助定位。为便于隐蔽,发射具外观被喷成丛林迷彩色。
稳定装置WPF89-1式稳定装置的尾翼片是由薄不锈钢板压弯、卷制而成,在飞行试验中出现尾翼片脱落,导致偏航。后来研制人员对卷制的轴孔进行焊接以提高连接强度,但由于原材料较薄,焊接难度高,质量不易控制,检测和工艺性不好。在研制WPF89-2时,将尾翼材料改成硬铝,其弧面和轴孔一次挤压成型,制造精度高、一致性好,改善了工艺性,提高了质量。同时设计了检测量具和装配量具,提高了装配质量,在改进后的飞行试验中弹道稳定。
瞄准镜借用Y/MAWPF89-1-80式瞄准镜,放大倍率2.5倍,视场12°,具有测距、修正方向等功能,测距范围100-800米。
包装设计由于WPF89-2式被设计成弹筒合一,发射筒也是火箭弹的包装筒。外包装设计了新包装木箱,内置4发全备火箭和瞄准镜,包装箱全重不超过45千克,密封可靠。
云爆剂云爆剂组分采用了镁铝合金粉与硝酸异丙脂的混合物。镁铝合金粉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它们与硝酸盐混合后,可以提高炸药的爆热,比镁、铝作为单一组分加入炸药后的稳定性都好。试验证明,爆热和威力大大提高了,而爆速和猛度却下降了,冲击波超压值衰减缓慢。在炸药中加入镁铝合金粉后,与相应单质炸药相比,瞬间爆温在2000℃以上,超压一般增加10%-15%,冲量一般增加20%-30%,威力与俄罗斯"什米尔-相当甚至超过("什米尔-战斗部装的云爆剂是固体镁粉与液体硝酸异丙脂的混合燃料)。
2003年3月和11月,国外代表团两次来厂观摩WPF89-2表演,分别静爆和动爆了1座空间90米2的房屋,房屋均瞬间坍塌,试验获得成功。
◆攻坚云爆火箭的用途
不受地形影响,适宜破坏特殊目标80毫米单兵云爆火箭系列适宜毁伤一般弹药不易破坏的目标,如暴露于地面或隐蔽在坑道、山洞、峡谷内的装备、掩蔽所等敞口的半地下工事中的软目标和人员等。它爆炸瞬间所产生的电磁脉冲可使通信中断、电子计算机失灵,达到瘫痪敌指挥控制系统的目的。它具有一定的拦截导弹功能。当跟踪雷达或预警装置探知导弹来袭时,可适时对空连续施放燃料空气炸弹,在一定区域内形成爆炸高压层,拦截并摧毁来袭导弹。此外还能引爆阵地表面的地雷和海洋中的水雷。
破坏轻装甲在用80毫米单兵攻坚云爆火箭弹对12毫米厚的钢板焊制的模拟装甲车射击实弹时,其中心装药造成破孔、撕裂和反卷现象,证明该火箭能对一定区域内的装甲车和坦克集群实施攻击,使其丧失作战能力。
适合各军兵种作战80毫米单兵攻坚云爆火箭与同类产品相比重量轻,携行与使用方便,发射筒为一次使用,便于灵活作战,为不占编制的单兵使用武器。适合装备或配备步兵分队、空降兵、海军陆战队、机械化快速反应部队、装甲部队及反恐怖小分队等,用来摧毁建筑、掩体、装甲车、杀伤目标内的有生力量,破坏仪器设备及其它军事目标。
云爆弹的发展
美军新研制了一种专门用来摧毁藏匿在洞穴或深埋在地下目标的新型炸弹-温压弹,在美军倡导的"非对称"战争中崭露头角,成为各国军事专家关注的焦点。新型炸弹的原理是利用空气炸药产生温压效应,故取名为温压弹。美国空军验证了该炸弹的安全性,并为其设计生产了改进型引信。2001年12月,温压弹在美国的内华达实验场进行了全尺寸地下测试,成功地摧毁了地下目标。温压弹是在燃料空气弹的基础上研制出来的,可以说是燃料空气弹的高级发展型。它和燃料空气弹有许多相同之处:都是通过药剂和空气混合生成能够爆炸的云雾。爆炸时都形成强冲击波,对人员、工事、装备造成严重杀伤。都能将空气中的氧气燃烧掉,造成爆点区暂时缺氧。在杀伤效能方面,温压弹相对于燃料空气弹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胜于蓝。据统计,温压弹在有限空间内爆炸时的杀伤效应比开放区域中高出50%-100%。它采用含有氧化剂的固体药剂,当固体药剂呈颗粒状在空气中散开后,形成的爆炸杀伤力比燃料空气弹更强。在有限的空间里,温压弹可瞬间产生高温、高压和气流冲击波,既能大面积杀伤有生力量,又能摧毁无防护或只有软防护的武器和电子设备。爆炸在洞穴和地道中产生的气流对关键的设备和系统有显著的破坏能力。通过这种方法破坏的关键设备,使其产生"功能损伤-,即发挥的效能有限、甚至失效。
温压弹主要是用来杀伤有限空间(洞穴和山洞)内的敌人,在洞穴和山洞内引爆后,氧气被迅速耗尽,爆炸带来的高压与;中击波席卷洞穴,彻底杀死洞内人员以及破坏关键设备和电子设施,同时不毁坏洞穴和山洞,保持洞口完好无损。
加特林多管式机关枪──多管式机枪起源于15世纪、16世纪的多管式机枪以及后来的的多管炮。美国著名机械师理查德?杰丹?加特林于1862年发明了手摇式多管重机枪。加特林把6至10根枪管并列安装在一个旋转的圆筒上,手柄每转动一圈,各枪管依次完成装弹、射击、退壳等动能。一个熟练的射手,每分钟可发射约400发子弹。加特林机枪是世界上第一支成功的多管式机关枪,虽然它后来被其它的新型机枪所取代,但它的结构原理至被作战飞机和军舰上的多管速射炮所应用并保留着“加特林机关枪(炮)”的名字。
马克沁重机枪──美国工程师海勒姆?斯蒂文斯?马克沁出身贫寒,通过勤茏匝Ф?晌???姆⒚骷摇?882年,马克沁赴英国考察时,发现士兵射击时常因老式步枪的后坐力,肩膀被撞得青一块紫一块。这说明枪的后坐具有相当的能量,这种能量来自于枪弹发射时产生的火药气体。马克沁正是从人们习以为常、熟视无睹的后坐现象中,为武器的自动连续射击找到了理想的动力。马克沁首先在一支老式的温切斯特步枪上进行改装试验,利用射击时子弹喷发的火药气体使枪完成开锁、退壳、送弹、重新闭锁等一系列动作,实现了单管枪的自动连续射击,并减轻了枪的后坐力。马克沁在1883年首先成功地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支自动步枪。后来,他根据从步枪上得来的经验,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他的枪管短后坐自动射击原理。他还改变了传统的供弹方式,制作了一条长达6米的帆布弹链。为机枪连续供弹。为给因连续高速射击而发热的枪管降温冷却,马克沁还采用水冷方式。马克沁在1884年制造出世界上第一支能够自动连续射击的机枪,射速达每分钟600发以上。
马克沁重机枪首次实战应用是在1893─1894年南中非洲罗得西亚英国军队与当地麦塔比利──苏鲁士人的战争中,在一次战斗中,一支50余人的英国部队仅凭4挺马克沁重机枪打退了5000多麦塔比利人的几十次冲锋,打死了3000多人。
马克沁重机枪获得成功后,许多国家纷纷进行仿制,一些发明家和设计师针对马克沁重机枪的原理和结构进行改进和发展。1892年,美国著名械设计家勃朗宁和奥在利陆军尉冯?奥德科莱克几乎同时发明了最早利用火药燃气能量的导气式自动原理的机枪,这种自动原理为今天的大多数机枪年采用。美国枪械设计师B?B?霍奇基斯所设计的1814型机枪是最早的气冷式机枪,这种机枪取消了水冷式机枪上笨重的注水套筒,使机枪较为轻便。
轻机枪──最早的机枪都很笨重,仅适用于阵地战和防御作战,在运动作战和进攻时使用不方便。各国军队迫切需要一种能够紧随步兵实施行进间火力支援的轻便机枪。
丹麦炮兵上尉乌?欧?赫?麦德森,在马克沁发明重机枪后不久,即开始研制轻机枪。在18世纪90年代,麦德森设计制造了一挺可以使用普通步枪子弹的机枪,定名为麦德林轻机枪。该机枪装有两脚架,可抵肩射击,全重不到10公用。麦德林机枪性能十分可靠,口径和结构多变可适应不同用户要求,因此是当时军火市场上的热门货。
在1901年,意大利的吉庇比?佩利诺也曾研制出一种性能非常出色的轻机枪,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意大利当局决定对其严加保密,为了不走漏风声,竟下令不准生产佩利诺机枪,却从国外订购大批性能劣于佩利诺机枪的重机枪装备意大利军队。直到1916年,意大利军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吃到了缺少轻机枪的苦头之后,才匆忙将佩利诺机枪投入生产装备军队。
轻重两用机枪─轻重两用机枪又称通用机枪,它既可以成为轻机枪,因便灵活,紧随步兵实施行进间火力支援;又可以成为重机枪,发挥射程远,连续射击时间长的威力。
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在这次大战中,水冷式重机枪显示了很大威力。所以在1919年美、英、法等战胜国强加给德国的凡尔塞和约中,明文禁止德国对任何水冷式重机枪的研制。希特勒建立德国纳粹政权的初期,既要重整军备,发展新武器,又要掩人耳目,避免列强的制裁。所以德国在发展轻机枪的幌子下,研制了一种新型的机枪。这种枪改水冷为空气冷却,枪管装卸非常简便,用更换枪管的办法解决因连续射击而发生的枪管过热问题,供弹方式既可用弹链,又可用弹鼓,既可配两脚架,又可装三脚架。这种MG─34式机枪装在两脚架上,配上弹鼓,就是轻机枪(重12公斤);装在三脚架上,配上弹链,就是重机枪;若在高射枪架上,又可作高射机枪用。并还能安装在坦克和装甲车上。这是世界上第一种轻重两用机枪。它后来改进发展为MG─43轻重两用机枪。
MG─34式机枪于1934年研制成功,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显示了它的优越性,使得其它国家纷纷效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研制出了多种两用机枪。如今,轻重两用机枪已经是基本取代了重机枪的地位。
机枪>>美国
美国>>米尼岗M134式7.62mm机枪
概述
米尼岗M134式7.62mm机枪是美国在越南战争期间研制的6管航空机枪,这种高射速航空机枪主要装备在直升机上使用,也可作为机械化步兵的车载武器。
结构特点
M134式7.62mm机枪射速高,火力猛,结构复杂。
1.枪
该枪有6根枪管,可进行转管射击。转管借助直流电机(28V)驱动。机匣是整体铸件,内容纳一个转子,机匣内表面上有枪机滚轮运动曲线槽,旋转体前端安装6根枪管,有6个分别对应枪管的枪机。枪机由机头、机体、击针组成,采用机头回转闭锁方式。闭锁时,枪机两侧凹槽分别与两个导轨扣合,枪机滚轮卡入机匣内表面的曲线槽中。
该枪供弹机构比较复杂,弹链通过塑料输弹带进入供弹机内。供弹机由转子带动,首先沿纵向直推枪弹脱链,然后将枪弹推进输弹轮的容弹槽内,输弹轮上共有7个容弹槽。由于靠电能驱动转子,该枪射速可以通过控制电机转速来进行调节。
2.瞄准装置
该枪采用机械瞄准具,瞄准具装在摇架上。机械瞄准具种类多,常用的是环形照门和柱形准星。
3.弹药
该枪发射北约7.62mm制式枪弹。


美国>>M60通用机枪
概述
M60式7.62mm通用机枪是美国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研制的,设计工作起始于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经过T44式、T52式、T61式等多次改进,于1957年正式定型为M60式,并全面投产。1958年开始装备美军,替换7.62mm勃朗宁M1917A1式、M1919A4式重机枪和M1919A6式轻机枪。
M60式通用机枪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机枪之一,除美军装备外,还有韩国、澳大利亚等30多个国家军队使用它。据不完全统计,至今M60式机枪已经生产了25万多挺。
为满足不同战斗部队需要,美国还研制了许多M60式变型枪,型号主要有M60C式、M60D式、M60E1式、M60E2式、M60E3式。其中的M60E3式是80年代应美海军陆战队对轻机枪的要求改进的,已于1985年开始列装,现已装备2万多挺。
结构特点
M60式机枪具有质量小、结构紧凑、火力猛、精度好、用途广泛等特点。
1.枪
该枪采用导气式工作原理,枪机回转闭锁方式。它的导气装置比较特别,采用自动切断火药气体流入的办法控制作用于活塞的火药气体能量。枪管下的导气筒内有一个凹形活塞,平时凹形活塞侧壁上的导气孔正对枪管上的导气孔。当火药气体进入导气筒内后,在凹形活塞的导气筒前部的气室中膨胀,在火药气体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推动凹形活塞向后运动,活塞又推动与枪机框相连的活塞杆向后运动。活塞向后移动时,会关闭侧壁上的导气孔,自动切断火药气体的流入。这种结构比较简单,不需机枪常有的气体调节器,缺点是不能调节武器的射速。
该枪的枪管首次采用了衬套式结构,在弹膛前面有152.4mm长的钨铬钴合金衬套,提高了枪管抗烧蚀性能。
机匣、供弹机盖等都采用冲压件,因此质量小、成本低。枪内还广泛采用减少摩擦的滚轮机构,因而射击振动较小。
枪机组件由机体、击针、枪机滚轮、拉壳钩、顶塞等组成,机体前有两个闭锁卡笋,机体底部有曲线槽,与枪机框导突笋扣合,借助枪机回转实现开、闭锁动作。
该枪采用弹链供弹,借助枪机滚轮带动拨弹杆左右运动,再通过杠杆使拨弹滑板上的拨弹齿拨弹,单程输弹。
同其他重机枪一样,M60式也可快速更换枪管,但由于提把装在机匣上,需要射手带手套操作。
该枪由于射速不高,而且采用直形肩托,射击精度较好。带两脚架作轻机枪用时有效射程800m,配三脚架作重机枪用时有效射程1000m。
M60C式主要供直升机使用,可以遥控射击,目前已停止生产。
M60D式作为直升机、装甲车载机枪,扳机装在枪尾部,配有D形握把,现仍生产。
M60E1式主要在M60式基础上进行了简化设计,零部件数目减少,并且将提把装在枪管上,便于更换枪管。
M60E2式是坦克与装甲车辆并列机枪,同M60式相比,枪管加长,采用电击发,去掉了握把、扳机、瞄准具和前托等。
M60E3式,质量减到8.8kg,加有前握把,且平均无故障射击发数比M60式大大提高。
2.瞄准装置
该枪准星为片状,固定式;表尺为立框式,可以迅速进行高低和方向调整。对机枪而言,由于枪管常需要更换,所以归零校正最好在准星上进行,而M60式机枪准星是固定式的,难于归零校正,这一点在M60E3式上得到了改进。
3.弹药
该枪主要发射北约7.62mm枪弹,也可发射7.62mm穿甲弹和训练弹


美国>>勃朗宁M2式12.7mm大口径机枪
概述
美国勃朗宁M2式12.7mm大口径机枪研制工作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于1921年正式定型,当时称为M1921式12.7mm机枪。M1921式机枪实际是在老的M1917式7.62mm口径基础上放大设计的,由于保留了水冷式枪管结构,全枪非常笨重。后来美国对M1921式进行了改进设计,研制了质量小、带气冷枪管的M2式机枪。战场使用发现,M2式机枪枪管较薄,难于适应持续射击,因此美国于1933年又研制出了带重枪管的M2式机枪,称为M2HB式。
M2HB式机枪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大口径机枪之一,目前有50多个国家装备,而且大多数西方国家都使用它。
美国军队除装备带三脚架的M2HB式机枪外,还将它配装在轻型吉普车和步兵战车上,作地面支援武器使用,也作坦克上的并列机枪使用。
结构特点
M2HB式大口径机枪威力大,精度好,动作可靠。缺点是质量大,射速低。
1.枪
该枪采用枪管短后坐式工作原理,卡铁起落式闭锁,结构独特。射击时,随着弹头沿枪管向前运动,在膛内火药气体压力作用下,枪管和枪机同时后坐。弹头飞出枪口后,闭锁卡铁离开楔闩上的闭锁支承面,其两侧的销轴被定型板上的开锁斜面压下,于是整个闭锁卡铁脱离枪机下的闭锁槽,枪机开锁。随后,枪管节套猛撞内设的钩形加速子,加速子上端撞击枪机尾部,加速枪机后坐。该枪设有液压缓冲机构,枪管和节套后坐时,液压缓冲器的活塞被推向后,压缩缓冲器管内的油液,使其从活塞四周的油管内壁之间的缝隙向前逸出,对后坐产生缓冲作用。
枪机复进时,枪机尾部的凸起撞击加速子上端使其向前回转,加速子释放液压缓冲器簧,推动枪管和节套复进。闭锁卡铁在楔闩上的闭锁斜面的作用下强制上抬,进入枪机下的闭锁槽中,枪机闭锁。
该枪采用单程输弹、双程进弹的供弹机构,拨弹杆尾端的导柱卡入枪机顶部的曲线槽内,当枪机做往复运动时,实现供弹动作。
2.瞄准装置
该枪采用简单的片状准星和立框式表尺,准星和表尺都安置在机匣上。
3.弹药
该枪发射12.7mm枪弹,包括普通弹、穿甲弹、穿甲燃烧弹和训练弹。


俄罗斯
俄罗斯>>РПК-74式5.45mm轻机枪
概述
РПК-74式5.45mm轻机枪是目前口径最小的军用轻机枪。该枪由卡拉什尼柯夫设计组于70年代中期研制成功,同АК-74式步枪同为一族,并装备前苏军。东欧大部分国家都曾仿制和装备此枪。
结构特点
РПК-74式5.45mm机枪结构简单、可靠,质量小,口径小?
1.枪
该枪大部分结构同АК-74式步枪相同,采用导气式工作原理和枪机回转闭锁方式,不同的是枪管加重加长,有一个较轻的两脚架,枪托前护木也不同。该枪一般由45发长弹匣供弹,但也可同АК-74式步枪的30发弹匣互换使用。
2.瞄准装置
该枪前面有带半保护罩的准星,后面有可调高低、方向的缺口式照门。
3.弹药
该枪发射前苏联5.45mm普通弹和曳光弹。
性能数据
口径----5.45mm
初速----960m/s
表尺射程----1000m
有效射程----600m
理论射速----600发/min
战斗射速
单发----50发/min
连发----150发/min
自动方式----导气式
闭锁方式----枪机回转式
发射方式----单发、连发
供弹方式----弹匣
容弹量----45发或30发
全枪长----1060mm
膛线----4条
火线高----305mm
全枪质量
含空弹匣----5.0kg
含实弹匣----5.5kg
瞄准装置
准星----柱形
照门----缺口式
瞄准基线长----555mm
配用弹种----5.45×39,mm普通弹,曳光弹
普通弹
全弹质量----10.2g
弹头质量----3.4g

法国
法国>>AANF1式7.62mm通用机枪
概述
二次大战以后,法国装备的步兵自动武器大部分是美、英两国提供的,还有缴获的德国武器,比较繁杂,因此法国于1952年开始设计自己的武器。
AANF1式7.62mm通用机枪是在法国AA52式7.5mm通用机枪基础上改进而成的。两枪结构基本相同,只是AANF1式机枪为7.62mm口径,发射北约7.62mm枪弹。
结构特点
AANF1式机枪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但使用性能欠佳,如重心太靠后,枪管质量不高,消焰器效果不好等。
1.枪
该枪采用半自由枪机(枪机延迟后坐)式工作原理,借助枪机上的闭锁杠杆延迟枪机后坐。击发后,火药气体压力作用于弹底窝平面,此时闭锁杠杆两端分别卡入闭锁槽内并抵在机体上,机头无法向后运动,迫使杠杆开始转动,由此加速机体后坐。一旦杠杆离开闭锁槽,阻止枪机后坐的力消失,此时膛压已降到安全数值,膛内后效压力开始推动枪机后坐,完成开锁等动作。
该枪由于最初是为空降兵设计的,所以采用了伸缩式枪托并配有轻型两脚架和三脚架。它采用德国MG42式机枪的弹链供弹机构,枪管可以迅速更换,枪管有重型和轻型两种。
2.瞄准装置
该枪瞄准具的准星为倒V形,其上端有一狭缝,白天使用狭缝瞄准,夜间使用整个准星瞄准。表尺可调风偏和高低。
3.弹药
该枪发射北约7.62mm枪弹。
性能数据
口径----7.62mm
初速----840m/s
有效射程----800m
理论射速----700发/min
自动方式----半自由枪机式
供弹方式
弹链
全枪长----
枪托拉出----1145mm
枪托缩回----980mm
枪管长(不含消焰器)----500mm
膛线----4条
全枪质量(不含弹链和两脚架)----9.15kg
两脚架质量----820g
瞄准装置----
准星----倒V形
表尺----可调风偏和高低
配用弹种----北约7.62×51,mm枪弹

德国
德国>>MG3式7.62mm通用机枪
概述
MG3式7.62mm通用机枪的前身是MG42式机枪。该枪是在前联邦德国加入北约组织后,由MG42式机枪的7.92mm口径改为7.62mm、发射北约7.62mm制式弹而成。莱茵金属有限公司于1959年开始生产,型号定为MG42/59式。联邦国防军称它为MG1式,后来加以改进,定为MG2式,1968年又进行改进,定为MG3式,同时正式列装军队。
MG42/59式是意大利使用北约7.62mm枪弹的现行制式机枪。
MG3式机枪除在德国生产并作为现装备外,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和巴基斯坦等国均获得特许生产权。装备该机枪的国家还有奥地利、智利、丹麦、伊朗、挪威、苏丹和土耳其等。
结构特点
MG3式机枪动作可靠,火力猛,在结构上广泛采用冲压件和点焊、点铆工艺,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
1.枪
该枪采用枪管短后坐式工作原理,中间零件闭锁机构。射击时可借助枪口助推器加速枪管后坐。开闭锁利用枪机内的闭锁滚柱闭合或撑开来实现。当枪管和枪机后坐时,机匣上的定形板开锁斜面迫使闭锁滚柱向内靠拢,此时,滚柱挤压枪机内楔铁前部,使机体加速后坐,直到滚柱两端脱离闭锁支承面,实现枪机开锁。闭锁时,当机头进入节套、即将复进到位时,楔铁前部斜面使滚柱向外运动进入节套内的闭锁槽内,实现闭锁。
该枪采用弹链供弹,双程输弹,单程供弹,射速高达1300发/min,既可平射,也可高射。
2.瞄准装置
该枪配有地面瞄准具和高射瞄准具两种。
地面瞄准具由准星和U形缺口照门组成,可调风偏。照门可按分划调整,表尺分划为200~1200m。高射瞄准具由前、后照准器组成,前照准器呈同心环状,后照准器位于表尺左侧,用时竖起。
3.弹药
该枪发射北约7.62mm制式枪弹。
性能数据
口径----7.62mm
初速----820m/s
有效射程----
配两脚架----800m
配三脚架----2200m
理论射速----700~1300发/min
战斗射速----250发/min
自动方式----枪管短后坐式
闭锁方式----中间零件(滚柱)式
发射方式----连发
供弹方式----弹链
全枪长----1255mm
枪管长(含枪管节套)----566mm
全枪质量(不含弹链,含两脚架)----11.05kg
瞄准基线长----430mm
瞄准装置----
准星----麦粒状
照门----U形缺口
配用弹种----北约7.62×51,mm枪弹
日本>>62式7.62mm通用机枪
概述
1956年日本防卫厅提出用一种通用机枪取代勃朗宁M1919A1式7.62mm机枪,62式7.62mm通用机枪就是这一要求的产物。该枪于1956年开始研制,1962年正式定型并列装日本自卫队,成为自卫队制式装备。该枪使用北约7.62mm减装药弹和全装药弹,采用美国M13式金属弹链,当装上两脚架时作轻机枪使用,装在三脚架上时作重机枪使用。当安装在美国M2式三脚架上时用缓冲器联接。
结构特点
62式机枪外形类似比利时的FNMAG机枪,但内部结构不同。其显著特点是活塞有单独的活塞簧。枪机框较重,缓冲器的缓冲效果好,加之主要使用7.62mm减装药弹,因此,具有较好的射击精度。
1.枪
该枪采用导气式工作原理,活塞置于枪管下方,闭锁机构为枪机偏转式。闭锁时,枪机前端两个对称的闭锁突笋向上进入机匣闭锁槽完成闭锁,枪机下面由枪机框支撑定位;击发机构为利用复进簧能量击发的击针式,只能连发。供弹机构为弹链供弹,采用双程输弹,单程进弹。供弹时,利用枪机带动拨弹杆,在枪机作往复运动时拨弹杆左右摆动将枪弹分两步拨至推弹入膛位置。该枪的抽壳机构特别,击发前,带弹簧的顶杆从下向上顶入位于弹膛的弹壳底部环形槽;击发开锁后,由于枪机前端被压下,位于枪机弹底窝击针孔上方的刚性拉壳钩卡入弹底环形槽,枪机后退时抽出弹壳。枪管可迅速更换:打开受弹器盖,枪管固定栓被压下,枪管即可向前推出。当受弹器盖开启时,枪机不能进入闭锁位置,击针孔不露出,枪机无法输弹和击发。该枪战斗射速为275发/min。
2.瞄准装置
该枪瞄准装置采用机械瞄准具,也可采用光学瞄准镜,有管式(安装在轻机枪上)和潜望式(安装在重机枪上)两种光学瞄准镜。
3.弹药
该枪采用北约7.62mm全装药弹和减装药弹,弹壳为无底缘瓶颈式。
性能数据
口径----7.62mm
初速
全装药弹----855m/s
减装药弹----775m/s
有效射程
配两脚架----600m
配三脚架----1100m
理论射速
全装药弹----650发/min
减装药弹----600发/min
自动方式----导气式
闭锁方式----枪机偏转式
发射方式----连发
供弹方式----弹链
全枪长----1200mm
枪管长----635mm
膛线----4条,右旋,缠距254mm
瞄准装置
准星----柱形
照门----觇孔式
瞄准基线长----590mm
全枪质量(不含弹链)----10.7kg
配用弹种----北约7.62×51,mm枪弹
普通弹
全弹质量----24g
弹头质量----9.6g



中国新型80毫米云爆火箭
◆云爆弹ABC
云爆弹又被称为燃料空气弹,顾名思义,其装药不是炸药而是燃料,外国人称为FuelAirExplosive,即燃料空气弹药(FAE)。炸药在发生爆轰反应时全靠自身供氧,而云爆弹爆炸时则是充分利用爆炸区内大气中的氧气,是一种非均质的云雾爆轰,破坏作用主要是超压场,比等质量的炸药释放的能量高得多,所产生的爆炸冲击波能破坏大面积军事目标,还能在作用范围内形成一个缺氧区域,使生物窒息而死。
云爆弹的破坏作用除超压场外,还有温度场和破片。虽然云爆弹产生爆轰波的最大爆轰超压值比普通炸药低,但由于其爆轰反应时间(包括爆燃反应时间)高出普通炸药几?叮?中?饔檬奔涑ぃ??猿寤鞑ǖ钠苹底饔帽绕鹌胀ㄕㄒ┮?蟮枚啵?渥饔妹婊?泊笮?S惺匝楸砻鳎?费跻彝榈模裕危缘绷课?玻?罚?担?氨叮?矗鼻Э嘶费跻彝楸?ú??某寤鞑ㄐвο嗟庇冢玻?罚?担?扒Э耍裕危员?ǖ某寤鞑ㄐвΓ?涑寤鞑ㄗ饔妹婊?韧?戎柿康模裕危哉ㄒ┐螅矗埃ィ?寤鞑ǔ中?奔湟脖龋裕危员?ǔさ枚唷H剂峡掌??杂谟猩?α俊⑷砟勘辍⑶嵝妥凹啄勘暧泻艽蟮幕偕送?ΑS纱丝杉??票??某鱿质浅9姹?鞯闹卮蟾镄潞头⒄梗?钩9嫖淦髟黾恿艘桓鱿盗小?br />

◆80毫米单兵云爆火箭系列
80毫米单兵云爆火箭是我国近年来新开发的80系列武器之一,属于爆燃型燃料空气弹(即集爆炸和燃烧两种功能于一身),2002年研制单位完成设计定型并出口,定型号为WPF89-1式80毫米步兵攻坚火箭。该产品威力大、性能可靠,对建筑物、人员和仪器设备具有较强的毁伤能力。由于WPF89-1是一筒七弹配置(即一个发射具可以发射七发火箭弹),发射筒与火箭弹需要现场装填,发射准备时间较长、操作步骤多,不够机动灵活,若操作不正确,则会出现故障。因此,研制单位于2003年在WPF89-1和PF89A式单兵攻坚弹的基础上,将其研制成弹筒合一、一次性使用的步兵云爆火箭。同年9月,研制合同正式签订,定型号为WPF89-2式80毫米步兵攻坚火箭。

但从目前国际形势来看,未来陆战发生在平坦的开阔地带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而在地势复杂区域和城市的可能性增多。WPF89-1和WPF89-2式80毫米步兵攻坚火箭对于建筑物有破坏优势,但在地势复杂区域的破坏性相对降低。更大的不足是,由于配置的是瞬发引信,着靶的瞬间即起爆,所以80毫米单兵云爆火箭不具备破障功能,在射击窗户玻璃、门、墙等障碍物后,云爆弹瞬间起爆,云爆作用不能进入室内(单兵云爆火箭特点之一就是在半封闭的有限空间内,可以使云雾爆轰发挥到极限),威力大大降低,极大限制了单兵云爆火箭的作战场地及威力的有效发挥。针对普通云爆弹无法进入室内的缺陷,研制单位决定重新设计一种攻坚串联云爆弹。即一级战斗部破障或破孔,为二级云爆弹随进打开通道,二级随进战斗部随进后起爆,以实现云爆弹完全在有限空间内作用的功能。80毫米单兵云爆火箭系列的系统结构除战斗部不同外,其它特点大致相同。

总体结构全系统主要由支撑体、火箭弹、固弹胶圈、发射具组成。其中火箭弹包括引信、战斗部、发动机、稳定装置几大部件。发射具包括瞄准具和击发机构。发射具具有发射和包装的功能。
战斗部一级攻坚战斗部瞬发引信起爆,以实现串联起爆,对厚墙体开孔,形成通道。二级为云爆弹丸,随进建筑物内,由延时起爆装置起爆,在一级战斗部爆炸后随进建筑物内延时起爆,形成云爆作用,对建筑物和人员进行破坏和毁伤。
战斗部装药采用固、液双组合燃料空气炸药,用弹底引信起爆中心炸药,使壳体和炸药飞散,随着空气的加入和燃料空气炸药的雾化,炸药云雾逐点连续起爆,以持续高温和超压杀伤人员,破坏工事和轻型装甲目标,杀伤力很大。尤其是在半封闭空间内爆炸时,对建筑物的破坏力比常规弹药大得多,特别适用于摧毁掩体和城市建筑物等。
发动机采用WPF89-1式的发动机。
引信采用双环境力破甲弹引信。延时起爆装置借鉴了PF89A式单兵火箭攻坚弹的二级随进延时起爆装置的成熟技术。炮口保险距离10米,可靠解脱保险距离25米,具有万向碰炸功能,对各种地面发火良好。
发射具在PF89A式发射具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设计。击发机构、保险装置、瞄准镜座等保持不变,只改进设计了瞄准镜分划板,保持了外装定时不变。射击时不用打开前盖,用前置气囊方式固弹。火箭弹与发射具的连接仍采用成熟的PF89式产品固弹胶圈结构,增加了前支撑以便辅助定位。为便于隐蔽,发射具外观被喷成丛林迷彩色。
稳定装置WPF89-1式稳定装置的尾翼片是由薄不锈钢板压弯、卷制而成,在飞行试验中出现尾翼片脱落,导致偏航。后来研制人员对卷制的轴孔进行焊接以提高连接强度,但由于原材料较薄,焊接难度高,质量不易控制,检测和工艺性不好。在研制WPF89-2时,将尾翼材料改成硬铝,其弧面和轴孔一次挤压成型,制造精度高、一致性好,改善了工艺性,提高了质量。同时设计了检测量具和装配量具,提高了装配质量,在改进后的飞行试验中弹道稳定。
瞄准镜借用Y/MAWPF89-1-80式瞄准镜,放大倍率2.5倍,视场12°,具有测距、修正方向等功能,测距范围100-800米。
包装设计由于WPF89-2式被设计成弹筒合一,发射筒也是火箭弹的包装筒。外包装设计了新包装木箱,内置4发全备火箭和瞄准镜,包装箱全重不超过45千克,密封可靠。
云爆剂云爆剂组分采用了镁铝合金粉与硝酸异丙脂的混合物。镁铝合金粉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它们与硝酸盐混合后,可以提高炸药的爆热,比镁、铝作为单一组分加入炸药后的稳定性都好。试验证明,爆热和威力大大提高了,而爆速和猛度却下降了,冲击波超压值衰减缓慢。在炸药中加入镁铝合金粉后,与相应单质炸药相比,瞬间爆温在2000℃以上,超压一般增加10%-15%,冲量一般增加20%-30%,威力与俄罗斯"什米尔-相当甚至超过("什米尔-战斗部装的云爆剂是固体镁粉与液体硝酸异丙脂的混合燃料)。

2003年3月和11月,国外代表团两次来厂观摩WPF89-2表演,分别静爆和动爆了1座空间90米2的房屋,房屋均瞬间坍塌,试验获得成功。
◆攻坚云爆火箭的用途
不受地形影响,适宜破坏特殊目标80毫米单兵云爆火箭系列适宜毁伤一般弹药不易破坏的目标,如暴露于地面或隐蔽在坑道、山洞、峡谷内的装备、掩蔽所等敞口的半地下工事中的软目标和人员等。它爆炸瞬间所产生的电磁脉冲可使通信中断、电子计算机失灵,达到瘫痪敌指挥控制系统的目的。它具有一定的拦截导弹功能。当跟踪雷达或预警装置探知导弹来袭时,可适时对空连续施放燃料空气炸弹,在一定区域内形成爆炸高压层,拦截并摧毁来袭导弹。此外还能引爆阵地表面的地雷和海洋中的水雷。

破坏轻装甲在用80毫米单兵攻坚云爆火箭弹对12毫米厚的钢板焊制的模拟装甲车射击实弹时,其中心装药造成破孔、撕裂和反卷现象,证明该火箭能对一定区域内的装甲车和坦克集群实施攻击,使其丧失作战能力。
适合各军兵种作战80毫米单兵攻坚云爆火箭与同类产品相比重量轻,携行与使用方便,发射筒为一次使用,便于灵活作战,为不占编制的单兵使用武器。适合装备或配备步兵分队、空降兵、海军陆战队、机械化快速反应部队、装甲部队及反恐怖小分队等,用来摧毁建筑、掩体、装甲车、杀伤目标内的有生力量,破坏仪器设备及其它军事目标。

云爆弹的发展
美军新研制了一种专门用来摧毁藏匿在洞穴或深埋在地下目标的新型炸弹-温压弹,在美军倡导的"非对称"战争中崭露头角,成为各国军事专家关注的焦点。新型炸弹的原理是利用空气炸药产生温压效应,故取名为温压弹。美国空军验证了该炸弹的安全性,并为其设计生产了改进型引信。2001年12月,温压弹在美国的内华达实验场进行了全尺寸地下测试,成功地摧毁了地下目标。温压弹是在燃料空气弹的基础上研制出来的,可以说是燃料空气弹的高级发展型。它和燃料空气弹有许多相同之处:都是通过药剂和空气混合生成能够爆炸的云雾。爆炸时都形成强冲击波,对人员、工事、装备造成严重杀伤。都能将空气中的氧气燃烧掉,造成爆点区暂时缺氧。在杀伤效能方面,温压弹相对于燃料空气弹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胜于蓝。据统计,温压弹在有限空间内爆炸时的杀伤效应比开放区域中高出50%-100%。它采用含有氧化剂的固体药剂,当固体药剂呈颗粒状在空气中散开后,形成的爆炸杀伤力比燃料空气弹更强。在有限的空间里,温压弹可瞬间产生高温、高压和气流冲击波,既能大面积杀伤有生力量,又能摧毁无防护或只有软防护的武器和电子设备。爆炸在洞穴和地道中产生的气流对关键的设备和系统有显著的破坏能力。通过这种方法破坏的关键设备,使其产生"功能损伤-,即发挥的效能有限、甚至失效。
温压弹主要是用来杀伤有限空间(洞穴和山洞)内的敌人,在洞穴和山洞内引爆后,氧气被迅速耗尽,爆炸带来的高压与;中击波席卷洞穴,彻底杀死洞内人员以及破坏关键设备和电子设施,同时不毁坏洞穴和山洞,保持洞口完好无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