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黑莓生产商RIM在这个冬天为大家准备了4款不同定位的机型,他们分别是最强硬件配置大气商务感十足的黑莓Bold 9000,目前大家已经可以在市面上购买到港版,加版,欧版等不同版本。小巧美型时尚定位的首款翻盖黑莓Pearlflip 8220,目前德国T-Mobile率先首发,后续还会有黑色色以外的更多红色、粉色版跟进发售。而11月刚刚于欧洲和美洲抢滩登陆发售,肩负挑战iPhone重任的首款触摸屏大人气话题作品黑莓Storm 9500,其神秘的触摸反馈功能和更新奇的操作方式引起人们的期待。而作为压轴的今年年底最后一款黑莓新机,则是延续了黑莓Curve8300系列尺寸手感,发扬更精致做工和更强悍配置的下一代Curve机型,代号Curve 8900。目前它已经于欧洲的沃达丰和 T-Mobile 以及加拿大的罗杰斯运营商旗下新鲜发售上市!
一起超前的去领略下有着Curve 2代之称的Curve 8900的家长里短方方面面。
相关链接:
● 黑莓9800基本配置
相对于最强悍的Bold以及老款Curve 83 系列而言,Curve 8900更突出的是其比Bold更小巧的全键盘手机尺寸、比Curve 83系列提升后更强大的处理速度、更好的硬件配置、更好的做工设计以及更完善的操作系统。而黑莓手机用户一个最大特色就是,对于品牌的极高忠诚度以及系统超强的数据延承性,他们大多都吃着碗里看着锅里,下一个手机更换目标只会是下一个更好的黑莓。据我所知已经有很大一批数量的Curve把下一个升级目标目标死死的锁定了8900了。
显示:
另外一个配置的亮点就在于8900上的320万像素自动对焦摄像头,一直为广大黑莓玩家诟病的美式手机拙劣的成像效果,终于在黑莓冬季新机的Storm 9500和Curve 8900上有所转机,当你按下右侧拍照快捷键的时候,成像是先自动对焦然后拍摄,这种陌生感让所有玩家心中难免一阵沸腾!具体效果我们后面详细有对比评测介绍。
● 外观篇:流着Curve的血却有着Bold的摸样
外观同样是8900的主要话题和卖点。从整体上来说8900拥有着几乎和83系列完全一直的外观轮廓尺寸。我尝试过将8900让如83系列的硅胶套和黑色休眠套中完全没有问题,只不过硅胶套的外接口尺寸预留当然是不同的,而休眠套由于休眠磁铁对应位置不同也不能让8900进入休眠状态。
和08年秋季发售的Bold 9000相比,8900有很多从Bold延续过来的同等级特性,比如同样低调同样够“黑”够“酷”的外观,比如同样的屏幕高解析度,比如不相伯仲的内在芯片处理速度,比如同样更加防尘设计的内嵌式轨迹球设计等。最明显的差异是8900明显比9000小了一圈的外形。所以我们不妨把Curve 8900称之为一台MiniBold。


黑莓8900与黑莓8300


黑莓8900与黑莓9000 和83系列相比,8900与一代Curve有那么多相似,又有那么多的提升,比如一样的轮廓尺寸但更加圆滑的曲线设计,比如同样是后置摄像头但8900已经有了320万像素的自动对焦的改头换面的进步,又比如同样的电池后盖轮廓和类似设计但华丽低调的黑色拉丝质感表面,还比如同样的颗粒间隔式全键盘而8900将键盘质感和中区导航四键设计已完全向Bold级别靠拢。所以我们有不妨称8900为Curve II。
外观上还不得不提到的是,此次的8900外观设计同时兼顾了和首款触摸屏操作黑莓Storm 9500的风格统一性的兼顾,无论是顶部的无缝隙下压静音键还是左右下侧侧边条的流线设计,几乎让9500和8900看上去像一对孪生兄弟!
● 外观篇:机身周边仔细看
从顶部来看,8900和触摸屏黑莓9500同样采用了2个无缝隙下压顶部按键,左侧的是键盘锁定键,右侧的是待机切换键,这一点是相对之前的几款机型按键设计有锁变化的,也带来了些许的方便,不用只依靠以前的“按K锁键盘”和“按*+通话键解键盘锁”这么繁琐,轻轻一下就可以锁定和接触键盘锁,另外无缝隙的下压按键从外表美观上是一种细节的飞跃!



原本黑莓两侧有的那些东西——左右快捷键,耳机口,音量调节键和usb数据口,在8900上也都还在,只不过大幅简化了左侧后只剩下一个左侧快捷,而其他的全都被安排在了右侧,尤其是MicroUSB口处于了右侧的中下方位置,使一次刚开始有点别扭的变化,实际上这并不别扭,对于我这种笔记本和台式机都位于右手侧的用户来说,正好数据线插上8900后,手机是正向放置的。左右侧快捷键和音量调节键金属质感,窄而微凸手感良好,转移到了右侧的3.5耳机口更显精致和贴合表面无缝隙感,但可惜的是8900原配的线控耳机依然保持83系列原配耳机原封不动的水平,这一点就不如9000的原配入耳式耳机精致和厚道了。

背部的黑色拉丝质感后电池盖让黑莓继续着它的低调简约风格,银色RIM厂标之上是320万像素的摄像头和闪光灯的位置,解开后电池盖会稍显遗憾的发现,电池盖依然没有做到金属材料档次,似乎RIM很舍不得这种素制荤食的小把戏?
再看看里面吧,全新的D-X1电池是和9500通用的型号电池,TF卡是支持热插拔的,最大可支持到32GB,而SIM卡这次虽然没有位于电池底部,但依然是需要先卸下电池才能进行SIM卡的操作,而RIM也同样热衷于SIM卡的插拔方式,这次又变了是外露式竖插(之前还有8800内藏式竖插、8300金属卡式横置、8220内藏式横插,等等)。最后不得不提的是,8900的电池内藏依然给人一种很机械原始的不精致感,也算是一种独特的黑莓风格吧,不过可喜的是在9500上这些都有了进步,在此不表。
● 键盘和轨迹球
你知道RIM的logo什么样子吧?是7个小菱形,或者其实你可以看作是7个黑莓上面的按键。目前来说,我觉得这种小菱形和间距,Curve是最像RIM的logo的,而8900的键盘几乎和8300的键盘相差无几,只不过这回酷的更加彻底,完全黑底色加白字的设计和机身浑然一体,而8900的按键手感我个人以为是“9000的键程+8300的手感”的一个混合体,可能作为8300玩家升级到8900的话,会对键程有一个短暂的熟悉过程。当然按键都不如8800的硬朗。

http://product.pcpop.com/000137999/Picture/001061987.html 下面是我进行的一段输入速度测试,考虑到中文输入法的不同,测试使用的是那句经典的“A quick brown fox jumps over a lazy dog.”连续输入三次,共计需要按键约123次,下面是输入用时结果。
从上面结果来看至少我可以得出“我用8900不比83和88慢的结论。”手感这种东西见仁见智,以上主观见解仅供参考。

黑莓8900的键盘和轨迹球特性
黑莓9000的键盘和轨迹球特性 8900的轨迹球采用的是一颗彻彻底底的黑珍珠,除了和9000一样的内嵌式轨迹球设计能够更好防尘以外,8900的轨迹球外圈还有一个小的圆环透光处理,这样即便是黑珍珠不能发出以前的白光,黑暗中你依然可以根据外环透光来判断轨迹球的位置进行操作,非常细微体贴。另外轨迹球才用黑珍珠的一个好处是再也没了夜里轨迹球刺眼的困扰,我还记得国内一个玩家实在受不了83晚上夺目的白色轨迹球发光,生给它套上了一个臭袜子的创举。而轨迹球左右两侧的4个中区导航键就像是缩小版的9000中区按键,几乎无差别,按键硬度上却明显比9000的中区4键要硬许多,这样的设计可能是防止误操作的考虑?一开始确实有点不太习惯。
一起超前的去领略下有着Curve 2代之称的Curve 8900的家长里短方方面面。

相关链接:

相对于最强悍的Bold以及老款Curve 83 系列而言,Curve 8900更突出的是其比Bold更小巧的全键盘手机尺寸、比Curve 83系列提升后更强大的处理速度、更好的硬件配置、更好的做工设计以及更完善的操作系统。而黑莓手机用户一个最大特色就是,对于品牌的极高忠诚度以及系统超强的数据延承性,他们大多都吃着碗里看着锅里,下一个手机更换目标只会是下一个更好的黑莓。据我所知已经有很大一批数量的Curve把下一个升级目标目标死死的锁定了8900了。
显示:
- Half VGA+ (屏幕480x360像素), 高解析度
- 黑莓平台系统版本:4.6.1.75或更高
- WiFi 802.11 b/g
- QWERTY 全键盘
- 多媒体播放
- 320万像素自动对焦数码变焦闪光镜头
- GPS集成
- 互联网浏览
- 储存卡扩展,最大支持到32GB
- 邮件推送
- 语音拨号
- 短信、彩信、邮件以及诸多IM工具支持
- Wap 2.0
- 数据口: USB连接线
- Java: MIDP 2.0
- 蓝牙: Bluetooth v2.0 + EDR,蓝牙立体声(A2DP/AVCRP)支持
- Wi-Fi: WiFi 802.11 b/g

● 外观篇:流着Curve的血却有着Bold的摸样
外观同样是8900的主要话题和卖点。从整体上来说8900拥有着几乎和83系列完全一直的外观轮廓尺寸。我尝试过将8900让如83系列的硅胶套和黑色休眠套中完全没有问题,只不过硅胶套的外接口尺寸预留当然是不同的,而休眠套由于休眠磁铁对应位置不同也不能让8900进入休眠状态。





黑莓8900与黑莓8300




黑莓8900与黑莓9000 和83系列相比,8900与一代Curve有那么多相似,又有那么多的提升,比如一样的轮廓尺寸但更加圆滑的曲线设计,比如同样是后置摄像头但8900已经有了320万像素的自动对焦的改头换面的进步,又比如同样的电池后盖轮廓和类似设计但华丽低调的黑色拉丝质感表面,还比如同样的颗粒间隔式全键盘而8900将键盘质感和中区导航四键设计已完全向Bold级别靠拢。所以我们有不妨称8900为Curve II。
外观上还不得不提到的是,此次的8900外观设计同时兼顾了和首款触摸屏操作黑莓Storm 9500的风格统一性的兼顾,无论是顶部的无缝隙下压静音键还是左右下侧侧边条的流线设计,几乎让9500和8900看上去像一对孪生兄弟!
● 外观篇:机身周边仔细看
从顶部来看,8900和触摸屏黑莓9500同样采用了2个无缝隙下压顶部按键,左侧的是键盘锁定键,右侧的是待机切换键,这一点是相对之前的几款机型按键设计有锁变化的,也带来了些许的方便,不用只依靠以前的“按K锁键盘”和“按*+通话键解键盘锁”这么繁琐,轻轻一下就可以锁定和接触键盘锁,另外无缝隙的下压按键从外表美观上是一种细节的飞跃!












● 键盘和轨迹球
你知道RIM的logo什么样子吧?是7个小菱形,或者其实你可以看作是7个黑莓上面的按键。目前来说,我觉得这种小菱形和间距,Curve是最像RIM的logo的,而8900的键盘几乎和8300的键盘相差无几,只不过这回酷的更加彻底,完全黑底色加白字的设计和机身浑然一体,而8900的按键手感我个人以为是“9000的键程+8300的手感”的一个混合体,可能作为8300玩家升级到8900的话,会对键程有一个短暂的熟悉过程。当然按键都不如8800的硬朗。



[font=宋体][size=10pt]手机键盘[/size][/font][size=10pt][/size] | [font=宋体][size=10pt]黑莓[/size][/font][size=10pt]8300ATT[/size][font=宋体][size=10pt]版[/size][/font][size=10pt][/size] | [font=宋体][size=10pt]黑莓[/size][/font][size=10pt]8800[/size][font=宋体][size=10pt]沃达丰版[/size][/font][size=10pt][/size] | [font=宋体][size=10pt]黑莓[/size][/font][size=10pt]9000[/size][font=宋体][size=10pt]豪华版[/size][/font][size=10pt][/size] | [font=宋体][size=10pt]黑莓[/size][/font][size=10pt]8900[/size] |
[font=宋体][size=10pt]用时[/size][/font][size=10pt][/size] | [size=10pt]37[/size][font=宋体][size=10pt]秒[/size][/font][size=10pt][/size] | [size=10pt]38[/size][font=宋体][size=10pt]秒[/size][/font][size=10pt][/size] | [size=10pt]36[/size][font=宋体][size=10pt]秒[/size][/font][size=10pt][/size] | [size=10pt]35[/size][font=宋体][size=10pt]秒[/size][/font][size=10pt][/size] |

黑莓8900的键盘和轨迹球特性

黑莓9000的键盘和轨迹球特性 8900的轨迹球采用的是一颗彻彻底底的黑珍珠,除了和9000一样的内嵌式轨迹球设计能够更好防尘以外,8900的轨迹球外圈还有一个小的圆环透光处理,这样即便是黑珍珠不能发出以前的白光,黑暗中你依然可以根据外环透光来判断轨迹球的位置进行操作,非常细微体贴。另外轨迹球才用黑珍珠的一个好处是再也没了夜里轨迹球刺眼的困扰,我还记得国内一个玩家实在受不了83晚上夺目的白色轨迹球发光,生给它套上了一个臭袜子的创举。而轨迹球左右两侧的4个中区导航键就像是缩小版的9000中区按键,几乎无差别,按键硬度上却明显比9000的中区4键要硬许多,这样的设计可能是防止误操作的考虑?一开始确实有点不太习惯。